当代都市人的心理与情绪问题,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在无数网络热词“躺平”“班味”“内耗”的背后,是越来越单一的人:每天都必须面对整个世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能是一颗情绪未爆弹,聚积在内心。只有敢于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学会拆解情绪未爆弹,才会获得情绪自洽。这是著名漫画家朱德庸新作《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讲述的故事。
朱德庸,这位华语世界的漫画家,一直用幽默犀利的目光观察这个世界,用画笔描绘这个时代。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其作品《涩女郎》《双响炮》《什么事都在发生》《绝对小孩》《大家都有病》等。本书是继《什么事都在发生》之后,再一次打破“四格漫画”的限制,以单独漫画的形式,更加自由、无拘无束的诗意手绘风格,表达一位“城市行走者”“人性观察者”对当代都市生活的观察与困境的理解。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每一页都是一则短故事,用富有诗意与想象力的图文,剖析意外频发的人生,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时会心一笑。
“未爆弹”是一个武器术语,是指应该爆炸但并没有爆炸的炸弹。“人生未爆弹”,则是朱德庸的自创词,他认为每个人都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承受着很多为了生存而不得已承受的一些情绪;随着情绪慢慢积累,就形成了一颗颗未曾拆解、随时会被引爆的情绪炸药。朱德庸想通过“未爆弹”这个词提醒读者们,“未爆弹”在我们人生中随时可见、随处可见,它隐藏在我们求学、工作、爱情、婚姻、生活中,甚至在成功和失败里。
《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创作动机始于2020年。当世界上的所有追逐似乎都被按下了暂停键,对于笔耕不辍的漫画家朱德庸来说,这是一个绝佳地关注情绪的时刻。他每日即兴画完后,画稿就被扔进抽屉里。书中那些男人和女人都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感知创作。因此,全书的整体风格与之前朱德庸出版过的任何一部作品风格都反差强烈。但这种即兴表达的效果,给朱德庸带来惊喜。无论是他认识的朋友也好,不认识的读者也罢,都以不同方式告诉他:书中的某一种情绪真的跟人的情绪有关,甚至就是阅读者发生在自己身上且被深深困着的情绪。当漫画家不抱有任何目的创作出来的东西,竟然可以和许多人产生共鸣,是这本书令朱德庸感到意外之处。
“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对于当代年轻人面临的诸多困境,朱德庸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这是一道选择题。当整个世界处在上升期时,人类对物质的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很容易使人更关注肉体的安逸,轻易地将灵魂搁置一旁。但是当整个世界经济运转开始放缓时,个人的财富逐渐缩水,而肉体还想享受物质化的方方面面,人就会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怎样,在当下的环境中作出选择。其次,朱德庸认为,当人的选择性变少时就会产生焦虑。当诸如焦虑的各种情绪累积到无法解决的时候,一个人也许会找其他方式为这些情绪找一个出口,暂时逃避掉情绪,但情绪本身始终没有被真正处理掉。如果人们能够尽早地学会重视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和自己的情绪自洽,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那么人生的选项就会增多,未来的路将会通向何方也自然会明晰。朱德庸的理解与书中的主旨相呼应:“这本书是献给人生还没开始的人、人生刚开始但还很迷茫的人,以及人生已经开始很久却不知道如何继续走下去的人。”
人生看似平静,但常会遇到无奈。人生是一场困局,以为要逃离世界,其实是想摆脱自己。人生是一串疑问,梦的能力愈渐丧失,愈发令人郁闷。人生也是一场游戏,“我”与“自己”的距离决定了通关时长。人生还是一段旅途,路途遥远,要记得该记得的,忘记该忘记的……无论怎样,人生需要直面。朱德庸说:“人生也许就是,等你的未爆弹走到最后那一刻,让自己在心里下场情绪的大雨,再骑上藏在心中的那只怪兽,奔向世界每一天的未知,试着把它变成一场场属于你自己的礼花或彩虹。”
(源自《西安晚报》,王传生荐稿,有删节)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