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升温 2025慢牛格局继续演绎

2025-01-12 00:00:00玄铁
证券市场周刊 2025年1期

本周,新年开门红的预期落空,牛市预期瞬间转淡。大盘下跌行情的诱因是春节长假前的差钱效应发酵,重仓机构被动式减仓行为或是最大推手。

A股2025年看涨

2024年12月,主流机构的预测是,以春节为分水岭,节前大盘价值风格占优;节后至3月中旬小盘股会占优。但沪综指在2024年收官日和2025年首日分别下跌1.63%和2.66%,本周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4.06%,论周跌幅仅次于2024年2月2日当周(跌6.19%)。下跌共性是春节长假前的差钱效应发酵,市场出现抛售。不同之处是2024年2月上旬是熊市探底前的最后一跌,如今则是权重股高位补跌带动指数跳水。如今,先砸坑再爬坑的春季攻势会否再现?

在过去36年里,沪综指新年开门绿出现14次。其中,开门绿和全年红的组合出现6次,年内飘红难度较大。从另类角度来看,沪综指连续两年新年开门绿仅出现三次,分别是1995年(全年跌14.29%)和1996年(涨65.14%),2002年(跌17.52%)和2003年(涨10.27%),以及2024年(涨12.67%)和2025年。这似在宣告否极泰来才是正解,A股新年看涨。

在历年新年首日跌幅榜中,2025年首日列第四位。2016年、1996年和2003年的新年首日分别下跌6.86%、3.14%和2.73%,对应全年的涨幅分别约为-12.3%、65.1%和10.3%。可见,再通胀是A股中期走牛的理由。2025年宏观调控主基调是“稳住楼市股市”,经济有望再通胀,这是看好今年慢牛行情的最大理由。

利率较低 A股魅力上升

在过去34年里,沪综指在1月行情中有18次飘红。其中新年首日开门绿,而1月飘红的组合仅出现三次,如2003年1月(上涨10.5%)、2012年1月(上涨4.24%)等,本月逆势而上需要政策面的惊喜。1月2日,央行公布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招标情况,20家机构总共中标550亿元,中标利率比2024年10月18日的首次招标(总共500亿元)降低了10个基点。这应是央行及时出手护盘之举。

回头看,始于2024年9月24日的小牛市行情最大驱动力并非企业盈利增长驱动,而是政策救市红利,牛市心态并不稳定。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3日,100亿元以上规模的股票私募平均仓位为77.37%,处于年内高位。同时,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从2024年12月22日至31日的累计跌幅为3.73%,年内涨幅缩小至4%(2024年10月峰值为12.9%),基金仓位较高的窘境,以及超预期的市场破位下行,让不少机构因恐惧由盈转亏而提前落袋为安。

从长期来看,低利率环境让高息股长期吸引力上升。1月3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超过4个基点,降至1.6175%。2024年股票型ETF规模达2.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9万亿元。今年销量仍可看高一线。在国际层面,据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数据,中国从各国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公共养老基金管理的基金中吸引了103亿美元的投资,高于2023年的85亿美元。

从“涨时重势”到“跌时重质”

2日,全A市场总市值排名前200位的股票仅有5只飘红。权重股不作为,是否预示着沪综指(3日收于3265点)将要回补28日的跳空缺口(3087点至3153点)?

将近期股市下跌归咎于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年初全面实施,过于牵强。据悉,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存在财务类强制退市隐患的公司共有36家,对大盘影响有限。新规会否释放如同2016年年初的熔断行情般的冲击力?答案是不会。微盘股和ST板块的流通市值分别为5566.6亿和4139.5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之比分别约为0.74%和0.55%,对A股指数影响极小;二者2日跌幅分别为0.79%和1.6%,明显强于沪指。

鉴于长假前期差钱效应仍将持续,投资者不妨暂别牛市“涨时重势”地追高买进思维,回到牛熊难辨时期的“跌时重质”策略。截至3日,沪综指、中证A50、中证1000、中证2000和北证50和2024年9月27日的高位相比,涨幅分别约为5.67%、1.14%、17.8%、12.2%和39.8%。乍一看,小市值题材股整体获利仍不菲,乐观看是整体仍为强势,悲观看则是均值回归压力较大。

当下,一些题材牛股炒作已远离基本面,不仅成为近期监管重点,亦将面临年报爆雷风险。

这和美股蓝筹牛市形成鲜明对比。同花顺数据显示,A股拼多多概念2024年以来累计上涨22.2%,37只样本股的滚动市盈率中位数是141倍。电商新巨头拼多多2024年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长48.74%,但2024年在美股价下跌33.7%,滚动市盈率为8.8倍。

(作者系职业投资人。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