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江苏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四大梯度建设现状,探究如何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先行发展综试区的成熟经验,持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及如何帮助其余片区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精准补齐短板,明确不同区位城市的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角色定位,开展符合本地特色的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分类指导实现省内的区域互补,从而最大限度地放大跨境电商综试区改革创新溢出效应,实现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高水平建设,为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贡献江苏梯度发展建设方案。
关键词:江苏;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梯度发展
一、研究背景
2023年10月,江苏省政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全省跨境电商综试区梯度式发展、差异化竞争。一直以来,按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江苏各城市的发展梯度和层次较为清晰,由南向北呈现一种“梯度城市带”的格局。现如今,江苏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实现十三市全覆盖,这十三大片区的跨境电商载体建设也呈现一定的梯度特征,形成以苏州、南京为第一梯度领跑,徐州、南通第二梯度紧随其后,第三、第四梯队加快跟进的梯度发展现状。江苏省以创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为契机,找准各大城市综试区的发展特色,以先发区带动后发区,实现苏南苏北区域互补,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
二、江苏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呈现区域梯度发展,各大城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各有特色和着力点,这些跨境电商载体的运行呈现一些积极特征。
一是跨境电商增长迅速,江苏采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2023年,江苏省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2.3%,有众多传统外贸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上,试图与国际平台接轨。江苏省计划到2025年建成30个以上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和120个以上跨境电商产业园,力推外贸数字化转型,促进优势产业带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与精准对接,实现“1+1gt;2”。
二是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靠前的城市,特别是南京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南京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其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跨越多个百亿级台阶,2024第一季度南京市跨境电商进出口113.7亿元,同比增长63.5%,始终位居江苏省领先方阵。而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成效明显,制造业基础雄厚,截至2024年5月,苏州跨境电商品牌数量超5400个,可见苏州制造品牌化出海成绩显著。
三是江苏跨境电商步入规范化管理时代,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江苏出海企业的合规意识有所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规范化、标准化经营,有效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江苏新技术不断创新,AI大模型等商业化应用陆续投入跨境电商选品、产品发布管理、智能客服等环节,以及“智慧口岸”建设等一系列举措,都在支持外贸新业态健康持续发展,为省内更多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商业务扩张提供更加稳定和有利的环境。
三、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各片区基础比较
从区域分布来看,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具有四大特征。
一是覆盖面广。江苏已经实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3个市全覆盖,形成苏南苏北相互联动、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
二是区域重点突出,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既有沿江滨海城市,又有物流枢纽城市;既有外贸优势明显的城市,也有产业特色突出的城市,其发展模式和重点不尽相同,不同跨境电商综试区推行因地制宜的政策体制。
三是发展梯度丰富,有较大的开发空间。首先第一梯队的苏州早在2016年就入选全国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成效明显,在2022年度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而南京、无锡紧随其后,入选全国第三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南京地区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第三梯队的常连淮盐宿等城市也成功入选,2022年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入选全国第六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最终实现江苏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3个市全覆盖。
四是优势互补,强化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互助共建联动模式已初具规模。跨境电商产业的分工协作可以在南北帮扶项目的依托下,苏南四市和苏北四市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推动相关县区、板块以及条线加强南北结对共建,找准各市的电商合作路径。例如,苏北四市为对口苏南四市输出劳动力、高品质农副业产品、用地指标;苏南四市要输出治理经验、资本、技术,把苏北四市带入全球产业链和全球市场。
四、梯度发展的基本内涵
本文的跨境电商梯度发展,是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差异时,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相对经济发达区和相对落后区,即形成了经济梯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和资源会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因此可以利用发达地区的优势,借助其扩散效应,缩小地区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梯度理论具有其特有的三种效应,即极化效应(资源向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聚集)、扩展效应(资源会传导辐射到周边地区)和回程效应(进一步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
将江苏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状况划为四个梯队,以苏州、南京为中心,顺着长江沿线和沿海开发带相叠加的发展跨境电商新经济结构逐渐浮现。首先第一梯队的苏州发展成效明显,在全国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在近期评选的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中,苏州共有七家企业上榜,总数位列全国第三。
南京、无锡紧随其后,南京自2018 年获批第三批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培育集聚经营主体,出台南京全球数字服务商计划,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多措并举推动跨境电商创新转型发展。而无锡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新模式,启动“一区一产业”跨境电商产业出海行动,加快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跨境电商发展路径。
第二梯队的徐州、南通在2019年入选全国第四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徐州综试区内正全力打造通关功能园、服务创新园和产业转型园三类园区。南通超百家传统外贸企业触网上线,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在家纺、家居、健身器材等适宜发展跨境电商的领域已形成一批国际化产业集聚区。
而第三梯队的常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紧随其后,其中,连云港打造特色水晶跨境电商交易中心、跨境海鲜电商产业园和灌云主题服饰跨境电商产业园;2022年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入选第六批跨境电商综试区。
至此,江苏跨境电商整个行业呈迅猛增长态势,通过先行先试,展现出独具江苏特色的贸易方式及商品结构特征,各地区、企业展现出亮眼数据。
五、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梯度发展的价值意蕴
1.明晰不同梯度发展差异,针对性举措促进均衡发展
由于经济技术梯度是客观存在的,对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进行梯级划分,明晰高低梯度的发展差距,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容建设和深化改革,指导产业区域内梯度推移,适时地将先进技术和经验由高梯度地区转移至低梯度地区,促进江苏省内跨境电商资源共享和先进经验的转移,从而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江苏跨境电商均衡高质量发展。
2.促进江苏实施外贸高质量提升战略
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梯度发展,对于江苏实施外贸高质量提升战略、激发外贸新动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梯度发展策略研究,激发江苏跨境电商“十三片区”外贸活力,能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实现江苏综试区高水平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网络,为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贡献江苏创新联动方案。
3.发挥跨境电商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
各跨境电商综试区通过学习和复制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产业特色,主动探索,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综试区相关配套服务,积极引导跨境电商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综试区“跨境电商+产业集聚”的优势,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升级提供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更好地将综试区对跨境电商的示范引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在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对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推广,以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增添贸易发展新动能,从而推动各个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4.提供区域协调发展的“江苏样本”
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十三片区梯度发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深化综试区内外规则与制度对接,促进“要素流动”,将其建设为跨境电商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协同发展区,将江苏建成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江苏不断推出新举措、探索新机制,书写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江苏样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六、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梯度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找准各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特色,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一方面,对于梯度发展较为靠前的城市,如苏锡宁,不断加大改革探索力度,探索成效较好的综试区在园区建设、监管模式、培育主体等方面深化改革,及时、适时地将经验成果进行展示推广,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推动其余各综试区复制推广先行发展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成熟经验做法,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标先行发展示范区,聚焦问题短板,引导合规经营,防控风险,扬长避短,打造江苏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强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二是大力鼓励综试区内的跨境电商企业加强联动,及时进行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完善营商环境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与省内跨境电商综试区营商规则的对接,破除制约创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海关、税务、市场监管、外汇等部门信息壁垒,通过省级有关部门加强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同时,加快落实通关监管、税收、外汇管理等多项新政,持续改善口岸营商环境,拓展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规则、制度、机制贯通融通,提升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新优势。
三是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十三大片区结合本地资源特色,找准定位,创新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共同打造更加开放、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层次的梯度发展,不能简单机械地搞一刀切,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以及批次,制定差异化政策,精准补齐短板,明确不同区位城市综试区建设的角色定位,开展符合本地特色的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分类指导实现省内区域互补。
四是遵循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四大梯度的发展规律。第一梯度的领跑城市发挥跨境电商先行试验区对整个江苏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的城际转移和相关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协助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第三、第四梯度的城市打破低梯度地区的“位置锁定”,优先承接苏宁锡的先进经验,梯度靠后城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找准本地发展跨境电商特色产业优势,形成产业梯度顺次转移的良好机制。
五是将组织开展评估,构建完善评估机制,定期考核评比。认识不同设立批次城市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上的成效差异,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商信息化监管体系,认真开展统筹协调、跟踪分析和监督指导的工作,构建并完善评估机制,并对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十三片区进行定期考察,推动优胜劣汰,与相关部门共同对试点工作进行及时归纳和推广,鼓励跨境电商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第三方平台、评价机构等建立行业自律体系,积极引导构建以平台为中心的市场自治机制及惩处机制,力争在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配套支撑体系的建立等领域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六是引领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创新,立足本地优势,发展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加快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江苏省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坚力量,要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建设上发挥创新主动权,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推进跨境电商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以科技创新力量驱动发展。
七是通过数字经济调节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发展水平差异。通过搭建全省统一的线上通关金融税收等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解决跨境电商全流程业务问题,与政府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在实现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同时,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提高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的水平,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利用其庞大的数据资源,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促进要素流动更加自由、资源共享更加便捷,从而减少不同梯度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差异。
八是加快要素流动,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协同优势。在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十三片区的建设中,要加强不同综试区的联动机制,促进综试区内外联动、不同经济功能区双向联动,促进制度创新复制推广、要素资源便捷流动、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区域协同优势联动,并将起到呼应苏南、带动苏北的双向作用,为江苏省域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裕的回旋空间,托起省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棋局。
七、结语
本文指出江苏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梯度发展,首先需要针对江苏省内不同梯度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特色和区位差异,制定精准化的政策,补齐短板,同时要充分利用江苏强大的区位优势和制造产业优势特色,完善跨境电商标准化建设,开展品牌化经营,以数字化转型升级带动产业带集聚,构建并完善评估机制,推动优胜劣汰,从而打造江苏省跨境电商数字经济服务新生态。同时,应当进一步放大省内第一、第二梯度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成熟经验做法的示范效应,多措并举助推江苏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参考文献:
[1]孟祥远.以“运河城镇集合轴”创新江苏城市发展——基于梯度发展理论的视角[J].中国名城,2011(04):33-36.
[2]崔睿,顾逸卿.“双循环”格局下江苏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营销界,2023(18):68-70.
[3]李具恒,李国平.区域经济广义梯度理论新解[J].社会科学辑刊,2004(05):61-65.
[4]朱洪兴,陈浩.京津冀地区梯度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24):45-46.
[5]周晓阳.跨境电商激发江苏外贸发展新动能[J].群众,2021(10):40-41.
[6]薛星群,董成瑶,石昕平,等.跨境电商综试区对国内价值链提升影响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4(02):52-55.
[7]吴陵玲.数字贸易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23,21(16):253-256.
作者简介:王卓如(1996— ),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研究生,中级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商、区域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