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生态文明建设“高分卷”

2025-01-01 00:00:00孙毅
浙江人大 2025年1期

从赤城烟霞到石梁飞瀑,从始丰溪畔到莲花梯田,这里有着一溪两岸的绝美风光,有着古城古寺古道的深厚底蕴。青山、碧水、山林、飞瀑勾勒出“只此青绿”的山水画,展开了一幅现实版的“千里江山图”。

如何把美丽生态、美丽经济与美好生活诗意相连,不断勾勒出和合之城的美好图景?天台县人大重点答好三道题。

如何找准定位?

“把准人大监督助推的角色定位,以合理、易操作、科学的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人大监督指标体系,才能让人大监督针对性更强、重点更突出、成效更明显。”天台县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周尚飞说。

实际上,从原来生态环境报告制度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是全方位的提升,但从提升前的监督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缺乏日常监督、缺少规范性文件的指导、无法量化评价政府工作情况等方面的不足。

“生态文明的重点领域不仅涵盖了生态环境,还有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方面内容。所以我们在指标体系设计中,梳理形成六大领域六个层次30项评价指标,增加自评结果、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三项监督内容,其中大部分指标都被省人大的指标体系所吸纳。”周尚飞介绍道。结合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浙江先行先试的特点制定的指标体系,持续加大对审议意见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力度,确定了人大监督助力的方向,从而更好推动政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

推动问题解决,仍需制度保障。在天台白鹤镇,先行做好了生态文明建设“回头看”制度。上三高速途经五个县市,这也是天台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然而,这条高速公路在给天台县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一直困扰着沿线不少的家庭。“上三高速沿线噪声扰民”问题早早就已提交了议案,但因相关责任单位为省级,沟通途径不顺畅,加上代表未细致澄清事项,这份议案如同石投水中,没了声响。

天台县人大坚持效果导向,制定出台了《天台县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议题审议意见落实“三环九步”工作法》,通过“回头看”逐步梳理往年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议案建议,集中听取重点生态文明推进不力的相关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再一次让“上三高速沿线噪声扰民”问题激起了“浪花”。县政府保持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推进,全面摸排涉及天台县的6个乡镇(街道)沿线噪声治理实施长度和范围,完成了白鹤段两侧绿化补植和隔音墙修筑。既治好了群众的“心病”,又擦亮了生态文明的“底色”。

如何探索推进?

“天台山脉之东麓,有座神奇的灵山,十里莲峰重叠,苍翠青郁幽深,林深而四时花香,泉密而水草丰美,后人称之为宝华山。可是……”台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释果宁侃侃而谈,而他担忧的却是宝华寺的重建事项。

仅仅凭借一镇、一乡、一村的单独推进,宝华寺的翻修工程前期进展并不顺利。在被省人大正式确定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单位后,如何高质量推进试点工作是摆在面前的一道亟需破解的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天台县以坚持“一把手”抓“一号工程”的决心和担当,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县乡人大、“一府一委两院”和相关部门拧成一股绳、聚起一股力,切实形成“集中攻关、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通过专班专人跟进深挖天台山和合文化与生态文化的重要结合点,推动实现天台宝华禅寺重建不砍“一树一木”的奇迹,宝华山顺利落地集康养、观光、度假、研学于一体的禅修康养综合性基地,让“有一种生活叫天台”的标语打动人心,宝华山的传统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形成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结合发展?

“在谋划区域建设时候,要结合特色定位和发展基础,真正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区域生产力优势。”县人大代表陈达满说。

通过大兴调研之风,天台县人大连续多年对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调研,收集代表、群众意见1560多条,转化为常委会审议意见68条,转化为代表建议56条。

让古戏台上唱新“戏”,赭溪老街焕新生。眼下景城融合、生机无限的画面,早在几年前却曾波折不断,一度面临“难产”。

赭溪老街,位于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天台古城中,唐宋时期就是兴盛的商业街区,至明清时更是繁荣不衰。但留在老天台人记忆中的却是建筑杂乱、街巷逼仄、人车混行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同样困扰着陈达满。“赭溪是天台的母亲河之一,哪有儿女抛下母亲不管不顾的?无论城市怎样向前发展,城芯永远是故事的起点,对见证一座城市的繁荣兴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积极回应城区居民对赭溪治理的强烈呼声,天台县人大和代表们连续8年跟踪监督推动,一方面通过监督规划调整保持原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另一方面监督“现代”建筑积极融入生态文化历史建筑中,要求县政府按照“原真传承”的理念,充分利用区块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将赭溪区块改造提升整合了天台佛宗道源、和合文化、唐诗之路等文化底蕴。其中不仅整理和延续古城街巷肌理,挖掘和提炼天台古民居特色,更是保护与恢复城市历史旧忆。

“化茧成蝶”的赭溪老街,自2024年元旦开街以来,累计游客数超1000万,成为天台新“夜”态,将生态文明融入产业经济发展推向更高层级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成为台州又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IP的重要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