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第二个汤姆·福特

2025-01-01 00:00:00李孟苏
VOGUE服饰与美容 2025年1期

最近,新书《汤姆·福特谈TOM FORD》出版,由曾在不同时期多次与他进行对话的李孟苏编译。她笔下的Ford专情、精明、清醒而克制,是在充斥着天才设计师的时尚界不可多得的存在。在此,她以书中未曾挥洒的笔墨,特别为我们生动勾勒出Tom Ford身上那些大众或许有所不知的侧面。

曾经和媒体同行说起Torn Ford。同行说他像精致的塑料花。我说,不不不,阿汤哥明明是朵水仙花,身姿优美,脸蛋俊俏,临水自怜;但他又是警觉的,知道眼前迷人的水中幻影下是可怕的深渊,所以他不会落得纳喀索斯的结局——病态自恋,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终于耗空了自己。

我与Torn Ford见过两面。“我是我自己的缪斯。我爱慕虚荣,努力保持苗条的身材。我了解我的外貌,我可以把它当作广告的工具。我是一个时尚品牌,是一件时尚产品。我卖的是自己,是我的脸蛋,我的思想。”当我听到他这么评论自己,有些错愕,一时无法判断是他真诚的套话,还是虚假的自省。但是,和他单独谈完规定的30分钟后,我心里想,我宁愿与他友善而泛泛地聊“虚荣肤浅”的时尚,也不想听各路人等严肃认真却鸡同鸭讲地讨论世界大事,听他们输出自以为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的一个俱乐部里。在Tom Ford走进这间屋子之前,他的公关对大家说,Tom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客人们不要私自拍照,主人已经安排了专门的摄影师。他风度翩翩向我走来,带着诚挚的笑容,握住我的手,亲切地看着我的眼睛,说“见到你很高兴”,然后自然地扶住我的肩膀,拍照。他不自拍商业场合之外的照片,也不许别人拍,因为记忆比照片更美好。他接受我的采访请求,但不同意我带摄影师,他说他要根据我所服务的媒体的风格,以及与我谈话时的感觉,为我们杂志的读者专门准备照片。其实事后交给我的照片,更像商人的标准照,令我惊诧一一如此在意外表的人居然少有所谓的个人宣传照。我猜,所谓给各家媒体“专门准备”的照片都是这一风格的吧。

要说经营个人形象,把个人形象当作时尚品牌的商业推广手段,在《奢侈的!——奢侈品何以失去光泽》一书中,作者、资深时尚记者Dana Thornas认为Tom Ford是第一批践行者。她在书中写道:

第二次见面被安排在酒店的顶层套房。Ford的助理引领我穿过密不透风的幽深走廊,进入_个房间,房间宽敞,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Ford在房间里,他坐的位置显然经过了精心选择,能够让自然光在他脸上投下迷人的阴影。和我谈话时,他非常专注地看着我,眼神饱含深情,语调发自内心地诚挚,言谈直率——不过,很多人不屑地指责他说话总是带着挑衅性。他表现出来的一切都给我暗示:这30分钟独属于你。但是,他又是那么敏感和果断,在第25分钟的时候,他就提醒我只能问最后一个问题了;并且不经意地把手表从衬衫袖口里露出来,偶尔悄悄瞥一眼。我明白了,他在暗示我,我们的这场约会快结束了,抓紧享受最后的时光吧。好了,时间到了,他收回眼中的深情,抽刀断水,助理进来把我领出屋子,一切结束。

如此精密的个人形象管理经过了怎样严格的训练,又需要多么强悍的自制力?

离开那个房间后,我总会想起这位设计师跟我说的话。它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带着英国式的幽默,有的剥开灵魂的伪装,有的直面自己的惨淡,有的毫不客气批评时尚业的怪现象——总是在很多时候为我醍醐灌顶,成为我观内心、看世界的某种参照。

当我离开职场而恐慌的时候,想起他说,“我曾在流行文化中发出强大的声音,担心离开Gucci后再也不能出声了,我怀念那种声音。”于是,我接受了自己的胆怯。

当我捏起腰部的赘肉而自责的时候,想起他说,“如果衣服变紧,不是要提醒我换大一号的衣服,而是提醒我不要吃东西,不要任其发展,放纵自己。我爱慕虚荣,所以我努力保持苗条的身材。我从13岁起就开始控制饮食,我永远不允许自己长成小胖子。不管怎么说,我苗条的时候,感觉就会很好。”没错儿,瘦一些感觉更好一些,我坦然地服美役。

当我经历中年危机的时候,想起他说,“我认为人年纪越大,就越能成为最真实、最本质的自我。你会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剥落那些意义不大的部分。”哦,我明白了,中年之后的人生规律是做减法。

用一个俗套的句式说,Torn Ford吃尽了时代的红利。他是“设计师明星化”规则的受益者,将性感转化为商业能量,从而创造出时尚史上最富戏剧化的成功。2022年11月,雅诗兰黛集团开价28亿美元收购了他离开Gucci后创立的个人同名品牌Tom Ford,《福布斯》估计Ford从这笔交易中拿到了11亿美元。2023年4月,Ford宣布退休。2024年11月,在伦敦豪宅市场低迷之际,Ford斥资1.04亿美元买下了毗邻海德公园的一栋百年大宅,创下该年度英国最昂贵的房屋交易纪录。

他最后玩了把资本游戏,仍完美脱身,联想到他曾提携过的后辈设计师AlexanderMcQueen的悲剧收尾,与其感慨他是上天的宠儿,不如说他太懂生活的真相,“我只是充当了一个道具。我把自己作为人和产品的区别,分得很清楚。”

见好就收,正在饱览成功风光的赢家们,有几人能在真实的生活中践行这四个字?离开了时尚圈,他照样享受生活。他是智者。

学生时代,我看过一本书《培根论人生》,英国哲学家Francis Bacon的金句影响了我到目前为止的人生。我至今记得“责任心也是一种人生训练”教会我严肃;“能否获得称赞或获得多少称赞,常被认作衡量一个人才华、品德的标尺。其实这正如镜子里的幻象”提醒我看淡黏在生活表面的浮华。那么何不为时尚业的哲学家编撰一本“Torn Ford论人生”的书呢?Bacon谈论的是人类永恒的难题、困境和错误,三百多年后的我们仍然没有参透,继续走着同样的歧路,你听见了吗,Tom Ford对此说出了当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