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颜色主要由海水对光的吸收特性所决定,而浮游植物及其所含的叶绿素,则是塑造世界各地海洋色彩差异的关键因素。普林斯顿大学的Francois Morel教授,对海洋酸化影响浮游植物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攀升,表层海水中的溶解二氧化碳量也随之增加,进而引发海洋酸化现象。海洋之所以呈现蓝色,是因为水分子能够吸收光谱中的红色部分,如同滤镜一般,将蓝色波长反射回我们的视线中。而海洋酸化,则是当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时,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这一过程对海洋及其生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显示,浮游植物等微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海洋食物链提供了基础。它们主要存在于海洋表层,这里是大多数海洋生物活动发生的区域。浮游植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共同构成了碳循环的一部分,它们产生的化合物最终会影响特定大气气体和气溶胶的浓度。
浮游植物的浓度和垂直分布对海洋的透光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它们能够吸收光谱末端的波长,并反射绿色波段的光,这解释了海洋中浮游植物叶绿素的绿色外观对光传输的影响机制。众所周知,海洋的颜色是基于对光波的吸收特性而形成的。当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时,其他颜色的波长就更难被海水所吸收。
科学家发现,如果仅通过追踪叶绿素的变化来预测气候变化的影响,那么至少需要持续30年的监测才能发现明显的趋势。因为叶绿素每年的自然变化幅度巨大,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人类活动对叶绿素浓度的影响。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要揭示一个由气候变化驱动的有意义现象,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由于海洋酸化是海水中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过量的二氧化碳以碳酸的形式溶解在水中。几十年来,海洋的pH值一直在持续下降。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铁、氮、磷酸盐和锌等元素的浓度,还降低了在低pH值条件下铁的吸收率和固氮率。这些元素是浮游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物质。因此,海洋酸化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由于浮游植物是影响海洋颜色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海洋的颜色又是基于对光波的吸收特性而形成的。所以,当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时,其他颜色的波长就更难被海水所吸收。这充分证明了海洋酸化会对海洋颜色产生影响。
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物质供应的限制,尤其是铁和氮的供应。同时,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影响着浮游植物的分布状态。此外,气候变化也与冰川融化密切相关,导致海平面上升,并影响海洋的对流模式。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了海洋中浮游植物的运动状态。
随着浮游植物浓度的降低,海洋在整体上会呈现出更蓝的颜色,而在浮游植物丰富的地区,则会变得更加翠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