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加強國際化人才高地建設

2025-01-01 00:00:00
澳门月刊 2025年1期

目前澳門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有哪些優勢和不足之處?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林倫偉議員:隨著全球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人才已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關鍵力量。鑒於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要求,並進行了全面規劃,本地教育體系迫切需要適時進行升級與創新。這包括加強基礎科技教育,優化職業培訓,以及深入研究科技發展的前沿動態,以預測未來產業的趨勢。這樣,我們才能確保教育與就業的有效銜接,並培養出符合本地適度多元發展規劃所需的專業人才。

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要有還要有土地及孵化基地的資源支撐,建議應持續運用深合區的優勢,以發展培養及集聚本地、外地科技人才,才能更好通過集聚高地,推動澳門適度多元發展。

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一是要加強研發成果進行重點轉化,同時發揮深合區的優勢,建立新培訓基地。特區政府要多利用深合區優勢,建立新培訓基地,提供電商、AI技能等新技術培訓,加強培訓學校與科技、休閒企業及傳統學校的合作,建構長期培養模式與實習機制,以滿足新產業需求。要持續發揮深合區獨特優勢,重視科技教育與職業技術課程,做好產業需求及科技發展前沿動態研究,並做好教育階段銜接,為未來產業發展培育人才。

二是加強研發成果的轉化,並貫徹落實“澳門研發,橫琴轉化”的連動模式。重點發展晶片設計、人工智慧、健康科學等領域的前沿研究。經科局及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應加強推廣本地企業及院校參與相關資助計劃,促進具備條件的成果進行轉化與培育。

三是在人才集聚工作方面仍有不少可改善的地方,例如特區政府提供了很多在本地乃至全球范圍內,均受認可的培訓項目及認證課程,但青年人在獲取這些證書後,往往面臨企業認可度不高的問題。行政長官在立法會會議上也曾強調,期望企業能為擁有這些證書的人士提供更多職業晉升的機會,以此作為激勵,鼓勵更多人報名參加這些證書課程、進行學習及接受培訓。

四是要加強推動“人才回流”工作。過去澳門的產業結構相對單調,導致不少本地居民選擇前往外地尋求發展,亦有些人選擇在外地完成學業或深造後並未返澳就業,這些人中不乏各類專業人才。政府應創造條件,吸引這些在外地發展,尤其是與“1+4”產業緊密相關的本地人才回歸。

澳門專才發展學會研究中心總監簡浩賢博士:澳門在產業結構方面存在一定的結構失衡現象。由於歷史、人口及產業結構方面的原因,長期以來將博彩業作為支柱產業,這一現象形成時間較長,在短時期內改變世人對於澳門的印象較難,也可能是阻礙國際高端人才來澳門發展的因素之一。澳門需要在產業轉型、人才轉型等多個方面加大力度,而且還要在文化宣傳、城市宣傳等方面做好工作,增加對澳門新興產業的了解,降低對人才吸引的阻力。

此外,澳門的人才機制未能應用到產業發展上,這主要是本澳過去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就業輔助工作未能精准到位,加上家長或學生在升學前未對本澳的經濟有充分的了解來制定適合的職涯規劃,導致不少畢業生出現就業迷惘的情況。

基於以上分析,未來澳門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

一是逐步完善不同行業的高端人才認定標準,不局限于現有四大產業,還應包括澳門傳統行業及具前景的工種。

二是豐富高端人才認定的選項,加入個人成就、特殊貢獻、特殊才能等多種因素。要把從等人才申請到向人才發邀請的主動出招,政府需要把搶到合適人才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政府亦應制定檢查工作細節機制,並定期考核相關單位成果與目標。

三是對不同級別人才的補貼標準、補貼認定、補貼時間、補貼流程等出台具體規定,確保政策的可執行、可操作、可延續性。

華南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李軍教授:澳門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憑藉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經濟政策及文化多樣性,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然而,與全球其他人才高地相比,澳門在資源分配、行業多樣化以及國際影響力方面仍有改進空間。為此,需要在政策支持、環境優化以及區域合作等方面做出進一步努力,才能真正成為吸引高端人才的國際平台。

(一)優勢

第一,優越的地理位置。澳門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帶,享有便捷的跨境交通和深度融入大灣區的政策優勢。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高端人才能夠快速接觸全球資源,同時也能融入內地發展的大局。

第二,國際化的法律和語言環境。澳門擁有“一國兩制”的特殊制度安排,其法律體系與國際接軌,語言多樣且以中葡雙語為主,這為高端人才特別是葡語國家的專業人士提供了友好、便利的工作環境。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樑,這一優勢在國際化人才的吸引上尤為突出。

第三,政府支持與配套政策。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出人才引進和支持政策,包括高端人才獎勵計劃、創新創業資助等。同時,澳門的稅收制度相對寬鬆,為高端人才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經濟環境。

(二)不足之處

第一,經濟結構單一,行業選擇有限。澳門現正在積極推進經濟結構向適度多元轉型,大力推動旅遊、演藝等產業發展,擺脫過去以博彩業為主導的單一經濟結構。但目前來說,還是難以為高端人才提供多樣化的職業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人才的吸引力,尤其是對科技、金融等領域的國際化專業人士而言。

第二,高昂的生活成本。澳門的住房成本及整體生活費用較高,而薪資水準並未與之完全匹配。這種高成本生活環境可能對一些高端人才尤其是家庭型人才形成制約,影響其長遠發展的意願。

第三,國際化影響力不足。與香港、新加坡等地區相比,澳門在國際化教育、科研機構及專業平台建設方面尚顯不足,缺乏全球頂尖學術或科技資源的聚集效應,這使得部分高端人才更傾向於選擇競爭力更強的城市發展。

(三)建議

第一,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澳門應加速培育和發展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及文化創意等高附加值產業,提供更豐富的職業發展機會,為高端人才創造施展才華的舞台。

第二,完善生活配套設施,降低生活成本。政府應出台更多針對人才的住房支持政策,例如提供人才專屬住房補貼或設立公共人才住房。此外,優化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為高端人才及其家庭提供更友好的生活環境。

第三,提升國際合作與科研平台建設。澳門可以與國際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深化合作,設立聯合研究中心或國際實驗室。同時,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和人才交流活動,提升澳門在國際舞台上的知名度,吸引全球高端人才。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澳門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具有政治制度、地理區位、歷史文化、政策支持、經濟金融、歸僑社團等優勢,並從人才培養、人才回流及人才引進等方面不斷完善人才政策,以及落實多元產業、配合“一簽多行”政策、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多元方式,通過人才、產業、政策、區域合作等方面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發展。

隨着全球人才競爭的進一步激烈,世界各地引發人才爭奪戰,澳門既要面對日本、新加坡、以及其他國家及著名灣區的挑戰,也要面對內地城市,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挑戰。但現時澳門在吸引人才方面,只以低稅制、15年免費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為主,從人才爭奪“主動性”及“吸引力”方面考量的話,澳門在吸引人才方面並無太大優勢,需進一步加強與完善。

在人才培養方面,基於粵港澳三地教育各有優勢,澳門可通過“飛地辦學”、“飛地教育”等模式,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以培養緊缺人才,在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基礎上,長遠推進“粵港澳科技創新教育走廊”的建設,從而構建“國際教育示範區”。

同時,實行更積極、更開放及更有效的人才回流機制,使回流人才在落戶、工商登記、稅收、居留和出入境、子女入學、購房、醫療、公共文化等方面得到優質的服務;此外,應根據發展需要,修訂人才引進政策,如制定多式多樣的人才專項計劃,建立引才清單、科學的專才引進計分制度,制定完善的人才評價機制及設立專才引進配額制等。從人才培養、人才回流及人才引進等方面完善人才政策,打造“世界人才中心”。

在產業發展方面,澳門與葡語國家一直保持着緊密的歷史文化聯繫,其中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功能定位更與葡語國家密切相關。未來,澳門可借助深合區,與葡語國家共同打造特色合作區,使澳門由“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逐步提升為“多中心、多平台、多基地”的功能定位,以推進多方在貿易、投資、基礎設施、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等領域恆常合作,從而落實多元產業,有望在現時“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的基礎上,打造第七大經濟走廊,即中葡經濟走廊。與此同時,在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市的合作外,也可開拓與內地其他省市,以及與東盟、亞洲其他國家的合作,尋求新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