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缩小居民消费差距的关键抓手

2025-01-01 00:00:00秦凡
中国商人 2025年1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地区之间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凭借较高的收入水平、丰富的劳动机会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升级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消费观念也更为多元化和现代化。他们在高品质住房、教育投资、高端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同一地区的农村居民,尽管收入也有一定增长,但受限于农业生产的收益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公共服务资源等因素,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缓慢。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城乡消费差距更多表现为有限收入下的消费选择差异,城市居民可能在基本生活保障之上有少量结余用于改善性消费,而农村居民则通常集中于维持生计的消费。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多方面深刻影响着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和高端化趋势发展,城市集聚了大量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工作机会丰富,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且增长稳定,有更多资金用于消费升级,如购置房产、投资教育与文化娱乐消费等。相比之下,这些区域的农村地区,尽管也能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改善与部分产业辐射,但农业生产附加值有限,岗位的多样性与收入水平远不及城市,消费多集中于基本生活物资等方面,从而导致城乡消费差距的产生。

在经济发达地区,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城市拥有更优质的资源,居民消费支出相对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以获取更好的服务质量。农村的公共服务虽逐步改善,但在质量与可及性上仍有差距,农民的消费负担相对较重且消费层次较低,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消费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市场更为活跃。城市居民较容易获得金融支持与消费信贷,有利于提前实现消费需求,刺激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升级。农村居民由于金融服务体系覆盖不足、信用评估难度大等原因,金融消费参与度低,限制了消费的拓展与升级空间,使得城乡居民消费行为与能力的差距愈发明显。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产业结构差异、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以及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多渠道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均衡资源分配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关键所在。

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增长,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例如,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与稳定工作,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加强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培育,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与劳动力吸纳能力。引导城市产业向农村地区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升级。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拓宽农村居民融资渠道。例如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小额信贷等业务,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消费与生产资金需求。这些措施有利于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与后劲。

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激发农村市场活力

农村的商业网点布局亟待优化。目前,农村商业网点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衡,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多集中在乡镇中心,偏远村庄的农民购物极为不便。农村商业业态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小卖部、杂货店为主,缺乏集购物、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设施。合理规划商业网点布局,鼓励连锁超市、便利店向农村延伸,丰富农村商业业态,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金融服务缺失也限制了农村消费升级。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农民获取消费信贷困难重重。许多农民有购买大件商品或进行农业生产投资的需求,但因无法获得贷款而不得不放弃。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与推广力度,开发适合农民需求的消费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能够为农村消费升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提升农民的消费意识与维权意识同样重要。受传统观念与文化水平的限制,许多农民消费观念保守,对新型消费模式接受度低,且在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知道如何维权。大力开展消费教育活动,普及消费知识与法律法规,有助于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维权意识,从而营造健康、和谐的农村消费环境。

推动城乡区域资源配置均衡化,共筑协调发展之路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区域资源配置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整体经济发展质量与公平性提升的关键因素。推动城乡区域资源配置均衡化,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城市产业发达,工作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岗位有限,以农业生产和少量乡镇企业为主,难以满足农民工作需求。应加快农村产业振兴,培育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同时,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城市产业向农村梯度转移,促进城乡劳动资源均衡分布,尽快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可增收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城市交通便捷、水电供应稳定、通信网络发达。农村道路建设虽有进展,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道路狭窄、路况差的问题,影响农产品运输与农民出行。水电供应在一些农村地区受自然条件与设施老化影响,稳定性不足,通信网络覆盖也存在薄弱环节。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拓宽与硬化农村道路,完善水电供应设施,加强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城乡经济交流与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推动城乡区域资源配置均衡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的差距,构建均衡协调发展的美好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望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也将朝着更加均衡、协调、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但这一过程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与创新,从而实现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美好愿景,构建一个消费活力充分释放、区域经济协同共进的和谐社会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