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财会监督筑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用“防火墙”

2025-01-01 00:00:00张幼蓉
中国商人 2025年1期

近年来,在数智化技术的驱动下,众多企业纷纷推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将分散的财务业务及流程进行标准化、集中化管理,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引入,不仅改变了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也给企业财会监督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财会监督工作,以适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新要求,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性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了企业各业务条线间的信息壁垒,将业务数据集中后进行共享和自动化处理。通过全程监控系统数据处理,确保各项操作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度规定,有效避免人为失误或故意舞弊导致的数据错误,从而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涉及的业务单元多且流程较为复杂,其间可能存在重复操作或审批流程过长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可能带来风险。此时,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如业务流程不清晰、审批链条不完善,将极有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被篡改。但通过开展全程的财会监督,便可以及时识别并防范这些风险,减少企业可能出现的损失,保护企业资产安全。

促使企业规范经营。加强财会监督是促进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其贯穿于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的各环节,通过监督、控制经营管理全过程,动态监控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企业经营行为的合规性,避免因违法导致声誉受损,以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会监督面临的挑战

监督对象方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监督对象不仅包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包括各个业务单元的财务人员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监督人员要全面了解各个业务单元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流程,以便更好地进行监督。相关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也给监督工作带来了挑战,监督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才能准确判断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监督流程方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大量收集、统计以及分析数据,促使监督流程实现数智化。此时,财会监督的重点便是关注财务共享平台上数据的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进而从各类经济数据中发现财会活动的异常所在。换言之,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应进一步创新财会监督方法,以满足财会监督的实际需求。

技术应用方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极为依赖信息技术手段,因此,需要提前就数据安全、系统漏洞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预防。但因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会导致财会监督的数据来源及类型更加多样化,就需要监督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现财务数据中的异常情况。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

加强财会监督的路径

优化财会监督机制

明确监督主体与对象。企业应根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制定完善的财会监督制度。首先,企业需要明确监督主体,确保职责清晰,从而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或职能重叠的情况。其次,需要明确监督范围,不仅要涵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各项业务活动,还应延伸至涉及财务运作的部门和分支机构。通过明确监督主体与对象,企业可以构建一个覆盖全面、责任到人的监督体系,确保各项财务活动均能在有效监控下稳健运行。

规范监督内容与流程。企业应确保监督内容全面而深入,涵盖财务数据的录入、处理、存储和报告等各个环节,同时严格审视财务流程的合规性,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了确保监督内容的全面性,企业应采用“清单化管理”策略,系统排查并梳理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精准识别可能影响财务数据准确性的节点,并作为财会监督要点列入清单。基于此清单,设计科学合理的监督流程,明晰监督各环节的方法和时间安排,确保监督工作高效推进。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企业应针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重塑内部控制流程,着重加强对监督清单关键环节的把握。例如,在资金支付环节,可以运用电子签名、双重验证机制等技术手段,确保支付指令真实性准确,严防财务舞弊。同时,结合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实际,定期召开组织流程评估和改进会议,不断调整内部管控措施,使之更贴合企业实况和发展需求,保持内控体系的活力和有效性。通过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不仅能提升内控效果,还能增强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确保财务工作规范有序。

明确职责与加强全过程控制。企业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以此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具体而言,应当设立多层次的审批流程,对于大额资金支付则需要多级审批,以降低操作风险。企业还应深度挖掘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潜力,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强化对关键环节的把控。在管控过程中,应当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内置业务审批以及风险预警功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审批自动化和监控智能化,最大限度减少人为疏漏。事后,则要强化监督协同,与纪检审计等部门紧密合作,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自我评估,不断优化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其高效运行。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培训与知识更新。财务监督具有专业性强、业务覆盖广泛等特点,对监督人员的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其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监督工作成效。因此,企业需要着力提升监督人员的财务知识水平并强化相应的技能,激励并引导其深化专业领域,强化职业判断能力。例如,通过定期举办财务知识讲座,邀请行业专家解读最新会计准则及财经法规动态,确保监督人员紧跟政策步伐。通过采取这些培训措施,可以全面提升财会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其监督检查能力,从而推动整个监督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可以鼓励财会监督人员深耕业务一线,全面洞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提升其在多元化业务场景中识别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还应加大对数智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校企合作等多元化途径,吸纳并培养一批顶尖人才,充实并强化财会监督队伍,以顺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侧重于系统操作与数据分析的财会监督新趋势。此外,还要构建完善的监督人才库、专家库,根据监督工作需要,灵活调整并合并调配社会中介等外部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构筑坚实的财务监督防线。

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随着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财会监督人员的素质面临着更严苛的要求。企业在强化其专业技能和系统操作能力的同时,更需注重选拔那些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勇于担当的优秀人才,以壮大财会监督队伍,并全面提升其整体素质。财会监督人员应秉持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自觉承担起企业财会监督重任,坚守独立性原则,不为个人利益所动,也不受外部压力所扰。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定期举办职业道德教育讲座,夯实监督人员的职业操守;加强内部廉政建设,借助生动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让监督人员深刻认识到纪律法规的严肃性,筑牢思想防线,严守法律红线与纪律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文化氛围,有效遏制财会监督人员的不良动机。此外,企业还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将职业操守作为评价监督人员的重要标准。通过表彰在财会监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激发财会监督队伍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赋能财会监督工作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凭借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强大支撑,企业能够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精准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迅速锁定异常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引领下,企业可以集成源自银行流水记录、发票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多维度的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并构建“大数据+监督”的创新监督方式。通过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数据挖掘与处理能力,企业能够打通内部各业务链条间的数据壁垒,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的持续监控平台,实现监督工作的升级。更进一步地,还可以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搭建模型以识别常见的欺诈模式。这种集实时监控与智能分析于一体的创新方式,有助于企业快速响应并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应用区块链技术与开展权限管理。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和加密方式,企业可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杜绝数据篡改或伪造行为,进而构建起一个透明度更高、可信度更强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实践层面,企业应积极将区块链技术融入财务交易记录中,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系统,以此确保每一笔财务交易都能被完整记录且不可篡改地记录。如此一来,全部财务数据都将具有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极大增强了其可靠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利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权限管理功能,对人员的操作权限实施严格控制,坚决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行为,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这些前沿技术手段的巧妙融合,将助力企业构建一个既高效运作又安全可靠的财务监督体系,为企业的稳健前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