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产品贸易无疑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全球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农产品供需的动态平衡是农业生产与流通的重要议题,它既受自然条件、技术进步、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贸易规则演变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近几年来,全球农产品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人口增长、消费升级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共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资源环境的日益紧张和生物安全等问题也日趋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全球农产品贸易中的供需平衡,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推进国际贸易合作等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农产品供需概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农产品供需平衡不仅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能力的直接体现,更是全球食品安全与民生安定的基石,以下列举供需状况的三个特征,以便相关人员参考。
全球农产品产量与人口增长对比。从1971年至2022年,全球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油料和肉类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在这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粮食生产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增加。
地区间供需不平衡。虽然全球农产品产量增长率较快,但是地区之间的人均占有份额却并非完全相同。比如,发达国家一般都拥有很高的人均土地资源,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技术水平较低,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小。这种区域间的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农产品的数量上,更反映在质量上。发达国家的高产高效农业模式往往能够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产品的供给比较匮乏。据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仍然有大约八亿人处于挨饿状态,这种状况在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更为突出。
供需情况年度间的不稳定性。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粮食危机,如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以及2008年前后,食品价格飞涨,食品供应吃紧等危机没有完全消除。当前,全球的粮食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虽然近年来全球农产品的产量有所增长,但是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生物安全问题都会对农产品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导致粮食安全问题。同时,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容易使食品供需失去平衡。
全球农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
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给状况。近年来,全球农产品市场供给整体保持了充裕的状态。特别是2023—2024年度,由于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供应充裕,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产量有了显著增长。根据《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的数据,2023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预计为28.74亿吨,同比增加1414万吨,增幅0.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近40年来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干旱减缓能力的显著提高。
但是,供给充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一些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如美国,由于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以及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农民的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全球农产品供应充足的同时,一些国家也出现了有效需求短缺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恢复迟缓,消费能力减弱,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消费者的购买力有限,难以促成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需求。
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价格趋势。近年来,全球主要农产品的实际价格水平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24/25年美国谷物价格预计将会跌至4.10美元/蒲式耳,较2023年的4.75美元相比下跌18.6%,与2022年的6.54美元近年高点下降了37.31%。大豆的价格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比2023年的12.55美元和2022年14.20美元近年高点相比下降了23.94%,为10.80美元/蒲式耳。这种价格下跌趋势给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产品的价格走势。随着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农业对生物质能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一些农作物如玉米、大豆很多被转化为生物质能源,使得粮食市场上的粮食供应量下降,推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但令人庆幸的是,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在不断进步,利用成本的降低会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稍稍减弱。
此外,全球农业供需估计(WASDE)的最新报道也指出,全球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下降态势。这种情况说明,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疲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农产品市场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这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023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供应形势。2023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的生产与供应形势总体稳定。根据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近40多年来,全球主要粮油主产区的旱灾缓解能力明显增强,而全球粮食休耕面积持续减少,这促进了粮食生产的提高。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受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给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的稳定带来了一定变化。
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
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在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中,北美、欧洲与亚洲构成了三大核心出口区域。北美地区,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凭借广阔的耕地面积、高度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以及出口导向型的农业经营模式,两国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主要出口谷物(如小麦、玉米)、大豆和肉类等产品,这些商品广泛流向亚洲与欧洲市场,满足了全球各地的需求。欧洲市场则以其丰富的农产品种类和高质量标准著称,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在粮食、果蔬及畜牧业产品均有强大的出口实力。
亚洲市场,尤其是我国和印度,虽然整体上以进口为主,但在特定农产品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的出口潜力。我国凭借果蔬与水产品的高品质,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认可。
从贸易格局上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强,主要以有机食品、深加工食品为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以粮食原料和未经加工的肉制品为主。另外,发达国家具有更多的进入市场的机会,具有更高的讨价还价能力,这方面较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优势。
全球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上,主要出口类产品包括谷物、油料作物、肉类、奶制品、水果与蔬菜等等。其中,谷物和油料作物是农业出口量最大的品种,其贸易量巨大,对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肉奶产品的产量一直居高不下。同时,果蔬等农产品由于其具有极高的鲜度和高质量需求,在国际贸易中多采用航空或冷链运输等方式,尽管运输费用高昂,但由于它们有着高营养和良好的口感,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国际市场。
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既存在竞争,又展开合作。竞争表现为市场份额之争、农产品价格之争,而合作主要表现为技术交流与经验共享,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疾病防控等挑战。
农产品贸易在全球商品贸易中的地位变化。近年来,农产品贸易在全球商品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农产品贸易额占比下降。首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制造业、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使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降低。其次,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产品供给,从而影响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空间。再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各国为保护自己的农业产业和农民利益,纷纷采取提高关税、设置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这对农产品贸易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未来农产品贸易发展展现出了新的动力。第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追求不断提升,绿色、有机、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这将促使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朝着绿色、有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第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将显著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质量。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会逐步减少,给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第四,电子商务、智能科技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农产品贸易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营销途径,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物流保障。
全球农产品供需平衡的数据分析
全球农产品产量与库存情况。据粮农组织发布的谷物供需简报,2023/2024年度全球谷物产量预测上调至28.41亿吨,反映出对玉米、水稻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增加。同期,全球谷物利用量预计为28.28亿吨,比2022/23年增加1.3%。此外,全球谷物库存量预计将在2024年季末达到8.94亿吨,相较于年初增加2.3%,库存与用量比率为31.0%。充裕的库存有助于缓解潜在的粮食供应压力。
全球农产品贸易量数据。2023/24年度全球谷物贸易量将比上年增长1.7%,达到4.85亿吨,粗杂粮的国际贸易在2022/23年度开始增长,但小麦和稻米的贸易则表现出萎缩态势。
而就中国农产品供需数据来说,整体上呈现出积极的趋势。截至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度达1.39万亿斤,同比增加1.3%。同时,中国收购粮食超8000亿斤,全国粮食库存充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全球农产品供需平衡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变化趋势,尽管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仍面临着区域供需失衡、年度间不稳定等问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的冲击,大环境中的诸多困难要求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粮食安全。展望未来,全球农产品贸易将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