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解决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

2025-01-01 00:00:00刘萍
中国商人 2025年1期

数字经济促进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具有数据支撑、融合创新、开放共享三大特征,可以从数字技术与数据生产要素的结合,新技术赋予传统产业等相关路径赋能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因此,掌握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的匹配条件,进一步缩小和改善两种经济形态之间耦合协调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分化演变趋势,有效释放和推动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成为促进数字经济更好适应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关键问题。

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的交互原理

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形态,数字经济能提升传统经济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学术界对数字经济如何推动传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阐明了其内在的逻辑机制。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看,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能提供一种内在动力来推动传统经济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基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分析框架,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应用技术也对制造业优质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层面。

在驱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动力变化等一系列内在机制来推动传统经济体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动力变化是基础,能对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刺激作用;效益变化是主线,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质量变化是终极目标,有助于传统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的

耦合协调性分析

经济体系或子体系之间的关系既包含单向影响,又涉及发展与协调两个层面。发展是指系统本身由无序到有序、由低阶到高阶的演化过程;协调性强调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作;耦合协调则可以同时体现经济体系之间的发展与协调水平。

目前学术界对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研究颇多。特别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耦合协调研究方面,已有学者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分析了我国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体系耦合、数字经济增长质量、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耦合协调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为继农业经济之后能有效降低信息搜索、复制、运输、追踪和确认等各方面成本的第三种社会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有利于整合社会各领域要素,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变化,全面赋能传统经济体的优质发展。传统经济体的高质量发展,又可以从市场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改善、创新资源的投入、体制机制的保障等方面促进数字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中,我们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相关研究文献,构造了我国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的互动机制,具体可见图1。

数字化、数字化产业以及创新要素,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中发挥作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创新发展对外开放、绿色发展等手段,在数字经济体系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缩小和改善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分化演变趋势,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四大驱动作用,现就以下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发挥支撑经济优质发展的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优质发展同步推进。从区域发展现状来看,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东部沿海地区),要坚持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借助更好数字经济技术支持传统经济体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同时,要加快传统经济的数字化进程,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融合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东北、西南、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较弱,这些地区要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以升级数字经济为支撑,推动传统经济体的优质发展。同时,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引导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等方面集聚,不断加快自身内涵式发展。

全面提升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国内各地区要明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等产业链,加快布局上下游重点工程,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沿海发达经济区要立足人才、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货币等产业发展优势,加大集成电路、大数据、元宇宙等底层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打造包括信息通信、软件服务等产业在内的数字产业创新集群。内陆经济区可借力“一带一路”“东数西算”工程等发展机遇,依托区域资源禀赋条件和低成本优势,加快数字化产业布局和生态建设,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化产业。同时,要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数字产业上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软硬件差距,加速消除数字鸿沟。

发挥数字经济各维度区域优势,加快补齐区域短板。当前,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耦合机制在推动各省市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分化趋势,各地区要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例如,东北、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大西南、大西北等经济区要继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加快消除区域数字鸿沟,同时要改变过去“重硬轻软”的倾向,把工作重点放在“软硬兼施”上。北部沿海、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等经济区要继续强化数字产业化战略布局,深化以“大智云物”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布局,加快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鼓励数字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广大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以“专精特新”为主线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

深化数字经济发展协同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当前,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地区差异呈现持续扩大趋势。为此,要推动沿海经济区联动发展,不断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在行政区划和体制上打破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藩篱,促进各地经济加快协调、良性竞争。要建立和完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机制,搭建产业招商、技术联合攻关、政策协调等平台,发挥东部沿海对内地及其他欠发达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市场,推动建立数据开放、共享、互利的优势产业。

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体的优质发展,传统经济体的优质发展也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区域间耦合协调水平的差异仍需引起关注,要发挥优质经济体的支撑作用,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同时利用数字经济的区域优势,深化协同建设,缩小差距。未来,要不断优化政策措施,推动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方式的良性互动,才能从整体上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