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穿越时空的邮件

2025-01-01 00:00:00葱花薄荷
读者 2025年1期

我在读研时参加了学校的一个社团,社团运营着一个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有个心理栏目叫“青春树洞”,每周都与学生交流互动,我是这个栏目的负责人。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将问题匿名发到我的邮箱,我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去咨询教心理学的老师,再私下回复那些发邮件的同学。

就在几个星期前,我整理电子邮箱时,发现了一封当年未读的邮件。

那是当时一个读大三的学生写的,满满一屏幕的字都在讲述自己的倒霉。他用了很多个激昂的叹号,仿佛在咆哮着诉说这一切:父母突然宣布要离婚;期末两门课的成绩都没及格;在网上向w0xZp18hHT3fEgsmLKcLHEnblhUUJPmcwF+DYqwQhD4=高中女同学表白心意却遭拒绝,4年单恋无疾而终;最近钱包丢在了图书馆,里面有身份证和半个月的生活费,他连着两天问失物招领处也没有结果……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他崩溃地写下这封邮件,埋怨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被他遇到了,最后一句话里的“打算退学”和“人间不值得”异常扎眼。

这封邮件因为标题不清,我当时略过没有点开。时隔7年才看到,我不禁觉得后背发凉,在那个年轻人的绝望时刻,我居然忽视了他的求助。

“同学你好,不好意思,我现在才看到你在2017年给我发的邮件,如果你看到消息,可以回复我一下吗?让我知道你现在很好,谢谢。”

我赶紧敲下以上文字,点了发送图标后,陷入焦虑和自责中。还好自责没有持续太久,我就收到了他的回复。

“谢谢你还记得这件事,我现在很好,那时也很快就恢复了,不用担心。”

我松了一口气,但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又问:“同学,我感觉那时你的心情很沉重,可是你刚才又写了‘很快恢复’,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在邮件里向我回忆了他的“快速治愈历程”。

由于没有收到我的回复,他以为自己遇到的是我们栏目看不上的一些小问题,既然别人看不上,那可能是他小题大做了,这么一想就轻松了很多。父母离婚后,久久压抑着的母亲反而变得开心了,跟他打电话时语气都欢快了起来;他挂掉的两门课都是差一点儿就能考及格,只要补考时再细心一些就好了;即使失恋,短痛总比长痛要好;身份证丢了可以补办……想到这里,他就觉得自己想吐槽的每一件事都不值得抱怨了。他绕着操场跑了两圈,去澡堂冲了澡,吃了顿饱饭,难过的情绪便悄然溜走了。

虽然没有得到我们的帮助,但他靠着“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也安全地跨过了那道坎儿,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这也令我想到自己刚出国读博的时候,语言的隔阂、生活习惯的差异全化作身在异国他乡的苦楚,我怕家人担心,但孤独又无处诉说。几近崩溃的我开始在网上写日记,淋漓尽致地发泄情绪。写完后,我长舒了一口气,心情渐渐明朗起来。后来,我学会了观察并记录下身边的“小确幸”,虽然日子仍然和往常一样,但每一天都在我的笔下变得生动起来,也在我的心上跳跃起来。

成长,就是要依靠内在的力量,去跨越那一道道坎儿。毕竟流水的“帮助”、铁打的“自救”,最强大的治愈方式就是自愈。

(半 夏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第41期,薛凯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