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药血脉,传承华夏瑰宝

2024-12-31 00:00:00吴瑞环冷怡林
药物与人 2024年8期
关键词:中药饮片炮制药师

开栏的话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认定的一批热爱中药事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精湛,全面掌握中医药系统知识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在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的光辉篇章中,我们见证了无数中医药文化的璀璨星光。这些传承人不仅是技艺的精湛掌握者,更是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忠实守护者与传播者。他们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医德风范,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

他们致敬传承。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在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文化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他们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承的方式,将中医药的宝贵经验和技术代代相传,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

他们弘扬国粹。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不仅在国内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他们通过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临床服务等多种方式,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卓越疗效展现给全世界,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创新发展。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们还注重创新发展。他们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医药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创新药物研发、改进炮制工艺、优化诊疗方案等措施,不断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中医药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们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风采”栏目的开设是为了向社会介绍优秀中药师的工作、成长、生活情景,讲好新时代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的故事,在这里,让我们领略他们的风采。

曹俊岭,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北京市第六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项目建设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北京市优秀名中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首批中药骨干人才指导老师。现任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院长,兼任中国药师协会副会长,北京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副总编、《药物与人》杂志副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3项,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药师紫晶奖—药英奖”,中国药学发展奖临床医药研究突出成就奖等。主编著作11部,副主编2部,发表论文200篇。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每一个从事中医药工作者肩负的时代责任。

选择中药学,是热爱更是责任

“我选择中医药专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当医生,医生可以治病救人,这是最主要的。”曹俊岭坚定地说道。

系统学习中医药相关知识后,曹俊岭逐渐将研究重点聚焦到中药学上;从1991年至今,他在中药传统炮制、调剂、鉴别、贮藏、合理使用等领域深研躬耕33年,主要研究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药食两用中药资源、中西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临床药学,一心做好药学工作,谱写了当代中药师华章。

深入挖掘中药炮制传统技术

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炮制。京帮炮制技术是我国传统中药炮制技术流派之一,始于明代、成于清代,发源于北京。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中医药的本色。京帮炮制技术和饮片特色鲜明,2022年起,曹俊岭作为国医大师金世元首届中药传承高级研修班传承导师,专门总结中药制法的炮制工艺,通过对京帮炮制技术梳理、古籍文献系统整理挖掘、民间流传古法技艺传承和现代炮制科学内涵研究,构建了包括经典本草古籍和特色饮片在内的古籍展藏馆;同时结合临床常用和传统特色饮片建立了基于京帮炮制特色的中药饮片展览室;最后在梳理传统和现代应用基础上,深入系统挖掘、总结“中药复制法”和“特色炮制辅料”的理论脉络、特色品种、炮制机理和临床应用特色,实现了现代炮制品种的扩大化应用与推广。

持续创新探索中药质控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研究也在不断创新。“中药太子参具有特异香气,而其气味究竟是本身固有的气味?还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以及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气味是否存在区别?这些问题指引着我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曹俊岭说道。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曹俊岭带领研究团队创造性地引入电子鼻技术,配以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将太子参的气味进行数字化和客观化显示,验证了气味作为太子参鉴别特征的科学性,建立了不同产地、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区分模型,为不同产地、不同产地加工方法、不同储藏期太子参的区分寻找到了一种准确而快速的新方法,为中药气味特征的标准化研究及中药产地快速鉴别方法的寻找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该项目获得了河南省中医药科技一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药效物质筛选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一直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曹俊岭在研究中勇于探索、创新、求真,采用“整合还原”的研究模式,以人参为代表,首次运用生物热动力学的方法,较系统地考察了人参不同组分及其配比的生物热效应,结合化学关联分析和常规药理实验验证分析,寻找到了既基本表征人参整体药效作用又组分基本明确的化学实体,为人参药效物质筛选与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支持依据。该方法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编写系列教材,促进中药临床药学学科发展

除了科学研究,曹俊岭还主持编写了多部中药学相关教材。他针对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与从事中药临床药学的同仁们进行了深入探讨,主持编写了国内第一部《中药临床药学》专著。该书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促进了中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

曹俊岭作为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之一,曾联合全国21所大学、29所医疗机构编写中药临床药学创新系列教材,参与编写了《中药临床药学导论》《中药药学服务》《中药临床药学基本技能与实践》《中药药性导论》《中西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与不良反应》《常用方剂临床使用》《临床常用中药饮片鉴别技能》等16个科目的中药临床药学创新系列教材,进一步促进中药学科的发展。

建立培训基地,培养人才队伍

“好学生承载着中国医学的未来”,这是曹俊岭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

曹俊岭在2016年首创了全国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其后在全国先后建立了47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为医疗机构培养中药实用型人才。目前已经培养中药临床药师2300余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为保证中药的合理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教学培训工作,曹俊岭出版了《中药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该书对临床药师的培训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规范了临床药师的培训方式与管理,保证中药临床药师人才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作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他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6名;作为北京市第六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指导学生2名、拜师弟子4名;作为河南省青苗人才指导老师,带教学生3名。

建立行业标准,促进行业规范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标准化的制修订越来越重要。这不仅是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医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曹俊岭积极参与到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等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和宣贯实施推广工作中,主持制定了《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规范》《中药饮片包装规范》《智能中药房建设规范》等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指导并参与制定《中药饮片临床炮制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用名规范》《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规范》《中药饮片处方应付规范》《中药汤剂煎煮规范》等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1项《中药自动化煎制系统》(国家工信部标准),明确了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相关各项环节的具体要求和规范,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了参考依据。组织专家编写《医疗机构中成药遴选专家共识》《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第一版)》,打破了在医疗机构遴选中成药时主观选择的困境,同时建立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的综合评价标准,并对多种中成药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临床使用中成药提供了科学的、符合中成药特点的、实用性强的理论基础。

承担社会责任,传播中医药知识

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负责人、国家科普专家库名单(第一批、第二批)专家、中国药学会“科学用药 科普扶贫”专家、中国科协科普部科学辟谣平台专家,曹俊岭积极投入到中医药科普热潮中,把科普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工作的一部分,2023年组织大型专家义诊85场、健康教育讲座30次,惠及百姓2万余人次,在中国中医药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医药卫生网、洛阳网、今日头条、大象新闻、洛阳健康等12家媒体共发表科普文章54篇,依托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累计发布科普视频746个。

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担当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不自我封闭,更不墨守成规。202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成为全国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曹俊岭授命担任医院院长,从科研人员转变成科研、管理“双肩挑”。对于角色转化,曹俊岭心怀感激:“对我来说,新使命是一份压力,也是一份动力。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我都将尽己所能做出最大贡献。”于是,他全心全意投入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中,成效显著。医院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也取得了极大提升,2022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提升了67名,等级首次晋级为A级。药学方面,成功获批建设河南省传统制剂开发与质量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洛阳市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完成14种制剂新品种备案注册。

1991年至今,曹俊岭在中药学工作、研究了33年,他的职务也从小小的中药师逐渐变为药学部主任、医院院长,一生中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药学事业,结出了累累硕果。对于新一代中医药人,曹俊岭也有自己的期望和寄语:“当前中医药步入了发展的春天,希望大家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持续创新、提高中医药研究,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传承、发扬下去。”

中医药既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岐黄之术方可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中药饮片炮制药师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50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8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38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36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西藏科技(2016年5期)2016-09-26 12:16:40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