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本质便是不舍昼夜

2024-12-31 00:00:00尘嚣
阅读时代 2024年12期
关键词:菩提法师本质

多年以前,喜欢一首宋词,南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彼时年轻,恰逢少年,尚且志学。与其说热爱文学,不如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那时天是倒映的海,海是少年的眼。

没有亲身经历这个世界,便从文章典籍中去窥伺这个世界,而成功的作者往往能和读者产生共鸣。只是这个共鸣,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感触也不尽相同。年少时,虽然未对蒋捷知人论世,却从其诗词中感受到人生的丰富,因而觉得这是一首好词,也不禁畅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走出了学校,走进了社会,我会经历怎样的人生呢?也许会和作者一样。但却是以一个鉴赏者的角度去审视别人的人生。多年以后,再思这首词,我已不再是“听雨歌楼上”的纨绔少年。今我来思,没有任何感悟,也没有听见雨声,只是一个人在仙峰寺的僧庐之下,一静坐便是一个下午,没有任何思考,单纯就是时间过去了。

有时候会怀念年少时光,那时的自己多愁善感,静言思之,也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这段时日以来,总是会想起苏轼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我和苏轼是很像的,回首过去的时间,我的确已心如死灰之木。我虽然没有像苏轼一样历经贬谪,却是被局限在一个地方。但我总觉得我自己离我自己越来越远了,我很多时候找不到我自己。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一直在和自己周旋。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拉斯尼科夫的“复调”一样,我的思想中有不同的声音,过去我会贴一个标签把它分为不同的人。但我现在发现这样太过于粗暴,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而在过去的人生选择中,我似乎总能听见最熟悉的我的声音。读大学时,我选择了中文系,读了师范以后,选择语言学、文学,或是成为教书匠,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文学。即使后来师范和文学在我看来本质是冲突的,在教书和追求文学的平衡中,我依旧选择了后者。过去物质匮乏时期,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个月就500块钱吃饭,我却能在文学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快乐。参加工作这些年,虽然物质提升了,但却再难找到当年的快乐了。我也曾以为有一天,过去的我看不惯现在的我,会主动找我告别。但这只是我的臆想而已。现实则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离开我已经很久了。

多年以前,我尚且年少。第一次遇见仙峰寺的时候,不解其中缘故,当时只道是寻常。那时的山间没有下雨,我觉得很遗憾。第二天一早,没有日出,但我知道那时远方的云雨里会有爱情。多年之后,再遇见仙峰寺,路上人来人往,很多少年是过去的自己,而我已不再在年轻人的行列,也不再对世间的一切能提起兴趣。多年前未听见雨声的仙峰寺,僧庐外下起了雨。再听仙峰寺的雨声响起,我却发现,再也没有去看山间云雨的心情了。

后来我发现,多年以前僧庐下的少年对这个世界的憧憬,如今似乎已一一应验,我自己也在涪城落叶生根。过去的少年过于穷酸,以至于同学会戴有颜色的眼镜去看这个世界。后来少年长大了,有了稳定的工作,甚至在涪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有了说句弱话的权。但当时瞧不起自己的人却不能看见了。过去的少年如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不会说话,做不好事情,可如今他能做好很多事,满腹经纶的时候,过去骂他的人却已不在这里了。总之,当过去的少年逐渐成长起来,逐渐独当一面,也逐渐老去的时候,却已成了林清玄笔下在无人悬崖盛开的野百合,只能孤芳自赏。

后来的少年成长了,为了生活奔波,终有一日发现自己不再是自己了。

过去的少年已不再,当年仙峰寺的玄寂法师也不在了。当年是为棋酒之交,而今却已无缘再见。

正因为过去的少年不是我,所以我权且称他为少年,因为我再难以说出“宁作我”那句话了。当年曾问过玄寂法师,你对那佛朝拜如此之久,佛就一定会普度众生吗?玄寂法师说,菩提本无树。

虽然菩提本无树,但我始终坚信,我是无法大彻大悟的。在修佛道这个问题上,我绝非虔诚的。因而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跟朋友们说我信佛,告诉他们我经常在家里放佛手,会每天打坐,非三净肉我不吃。后来我发现作为居士而言,这些戒律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反而是在很多重要的人生节点,自己的信仰能陪伴自己度过无数无眠的晚上。再后来,职场的觥筹交错让我不再恪守戒律,放浪形骸。但当我真正经历了人生的悲喜、沉浮之后,我反而看通透了,这个时候的自己在僧庐之下,在冥想之中逐渐看清了自己。所以,正如玄寂法师所言,菩提本无树。刻意去求因果往往一事无成,而自己历经红尘之事以后,反而有所彻悟。对生活大彻大悟便是佛。佛像?佛祖?不过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罢了。历史上也许真的有一个叫释迦牟尼的人,他对生活彻悟了,就这么简单。他既不会降妖除魔,也没有少林功夫。那些不过是后人附加的罢了。

不论是多年以前喜欢过一个人,还是希望考上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是多年以前希望成为了不起的人,还是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是自己买一台属于自己的车子,还是自己后来步入仕途以后希望步步高升。多年以后,我似乎实现了过去想要的,但当我一一实现的时候,我终于发现,好像我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是的,年少时候的欢喜是一回事,但年少的最美就在于年少的自己不可能实现,当自己能实现这些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当我真正遇见自己喜欢的人,当我真正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当我真正进入自己想去的单位,我却发现,我再也没有了年少时的欢喜了。

即便我今天同时实现了“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样中国人的传统理想,但喜酒终究还是会有醉醒、无所事事的漫长时刻,庆功酒也终究会有酒尽人散的时候。庆典不过是那三四个小时,但是平常、枯燥的生活还是会占据剩下的二十小时。更何况,我现在已经过了年少轻狂时,也许这些都变现了,也不过是二三好友对饮,和平时一样,仅此而已。

人生的本质便是活着,而活着的本质便是漫长,漫长的本质便是不舍昼夜。有人的妈妈说,“你怎么还不结婚?”“你怎么还不生孩子?”“先成家,再立业。”“考研”“找工作”“考编”……可是妈妈,人生是旷野,不是轨迹。但我现在觉得,人生的旷野不只是悲与喜,还有漫长的等待和无奈。它们会冲淡生活的悲与喜,但,这就是生活。活着,本质就是“不舍昼夜”。

责编:彭子凌

猜你喜欢
菩提法师本质
俄藏инв.№2522西夏文《修菩提心》考
西夏研究(2023年1期)2023-03-13 02:38:30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菩提心》创作随想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菩提心系列之2 50×50cm 金潜纸重彩 2015年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意林(2018年7期)2018-05-03 16:29:44
菩提花
启蒙(3-7岁)(2017年12期)2017-12-19 08:17:49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