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这几句,实是道出了读书人和读书的意义与真谛所在。
人生有书可读,当是一件幸事。当然这里的“有书可读”,“书”未必就藏在家中,而是说世上有许多书是值得一读的。我也常羡慕那些室藏万卷之人,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于氤氲书香中一任流年飞度。有可以想读之书,就如倦鸟有可以依栖的枝,个中滋味,卷外人不可想象。
有书可读,还要有时间去读,方为大妙。许多人东奔西走辛苦劳碌,为名忙,为利忙,时间之于他们,如金子般宝贵。或许他们心中也有读书的渴望,或许他们家中书柜里的典籍也一度散发着诱惑,可就是没有时间。心于尘世的熙来攘往中已积厚成茧,那份展卷的渴望也如水渐断,自然也淡了那份情趣。于是,尘封了那些书卷,枯萎了鲜活的心。
对于好书之人最可悲的事就是如此,有时间的时候,没有可读之书,有书的时候,却又没有了时间。如若有书有时间,定会如神仙般逍遥自在。可这也只是保持一段时间而已,时间充足,所藏之书终会读尽,那么便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
有资能读,就是说有足够的钱去买书,现在也可租书,也是需要钱,毕竟所借之书有限。书价如今年年见涨,所以有人宁可去买旧书或盗版书,因为买新书的钱足够买更多的旧书和盗版书,虽然质量差点,可毕竟可以多读些。由此可见,有资能读的重要性,甚于有暇得读。
可是,当真正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和时间,也读了大量的书,就算是真正的读书人吗?非是如此,如《小窗幽记》所说,“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就是读了那么多的书,还能继续保持未读书人的单纯,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读书人。现在太多的人,书读得极多,读得极快,却是读死书,不知思考,不懂投入,只是以旁观者的态度冷眼看着一幕幕的悲喜剧,这根本就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有时反而会觉得疲累。
所以才说,“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是啊,室藏万卷,心闲日长,多资可随购欲读之书,且又托心卷内,随喜随忧,任流年匆匆而不觉日已夕暮。这般境界,又有何福能及?
(包利民:当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