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2023-2024年度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

2024-12-31 00:00:00肖婷王英鹏杨梦想宋艳玲谢焕鑫李俊一
中国种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开封市高产

摘要:为加大开封市小麦优良新品种引种力度,促进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和开封市小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开封市种业发展中心于2023年向省内外征集了近年新审定及待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开展品种展示试验,对24个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动态、抗病性、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9个品种每667m2产量高于对照百农207,均在600.0kg以上,增幅为0.3%~7.5%;洛麦47、徐麦601、豫农912、周麦49号、岱麦366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综合抗逆性较好,适宜开封市种植,可加大以上品种在适宜生态区的推广种植力度。

关键词:开封市;高产;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Research on New Wheat Varieties Demonstration

Test in Kaifeng City in 2023-2024

XIAO Ting,WANG Yingpeng,YANG Mengxiang,SONG Yanling,XIE Huanxin,LI Junyi

(Kaifeng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Kaifeng 475000,Henan)

河南是我国的粮食大省,小麦产量约占全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小麦之乡”[1]。开封位于河南东部,毗邻黄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雨丰沛,尤其适宜小麦种植,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29.33万hm2(440万亩)左右,平均产量450kg/667m2,总产在200万t左右,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近年来,“稳面积、提单产”是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中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小麦育种进程的加快,市场上的小麦品种日渐丰富,但是大多数品种仍存在同质化严重、综合抗性较差、产量和品质难以协同等问题,因此抗性好、产量高及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迫在眉睫。为更加深入了解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加快良种推广力度,推进开封市小麦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进一步提升良种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种源保障,开封市种业发展中心于2023年面向省内外征集了近年新审定及待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开展品种展示试验,旨在通过该试验客观公正地比较评判、优中选优,筛选出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新品种,打通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进而提高粮食生产产能及农民生产效益,促进良种更新换代。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根据自行申请和自愿参加的原则,公开征集和选择品种。参试品种共24个,以百农207为对照。展示品种均为省内外近年新审定或待审定的小麦品种,具体品种信息如表1所示。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小寨村(114°19′N,34°41′E),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类型为沙质土,0~20cm耕层有机质含量13.18g/kg、铵态氮含量1.22mg/kg、硝态氮含量45.29mg/kg、有效磷含量17.31mg/kg、速效钾含量167.48mg/kg,pH值8.21。土壤基础肥力较高,田块规整,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1.3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为333.5m2,种植密度为18万/667m2,品种间留走道0.5m,试验田四周设置保护行。小麦整地时间为2023年10月25-27日,土地平整后旋地并进行规划。每667m2底施金正大复合肥(25∶14∶6)50.0kg,10月30日播种,播量12.5kg,播后随即浇“蒙头水”。2024年3月4日使用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氯氟吡氧乙酸化除,3月12日喷施叶面肥丙硫菌唑·戊唑醇+联苯菊酯·噻虫嗪+芸苔素+氨基酸防治纹枯病、红蜘蛛等病虫害,4月8日浇拔节孕穗水,追施尿素12.5kg/667m2,4月25日喷施丙硫菌唑·戊唑醇+联苯菊酯·噻虫胺+磷酸二氢钾防治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5月1日浇灌浆水。5月20日召开小麦新品种观摩会议,6月4日收获。

1.4 气象因素分析 有利因素:一是雨水相对较多且降雨比较适时。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中旬,全市出现8轮大范围降水过程,墒情为近年来最好。二是越冬期低温天气频繁,有效降低病虫害基数。不利因素:一是返青期温度回升过快,不利于分蘖成穗。3月中下旬气温上升快、冷暖变化大,分蘖成穗率受影响。二是灌浆期有效降雨较少,干热风灾害风险较高,部分地块墒情略显不足,需要浇水补墒。

1.5 测定项目 在小麦3叶1心期进行基本苗调查,之后在小麦的关键生育时期记载生育期、茎蘖动态、抗病性(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抗冻性、抗倒性及株高等农艺性状。收获前以一米双行有效穗数计算折合每667m2有效穗数,选取20个穗测定穗粒数。成熟期收获一米双行植株,人工脱粒,自然晒干至恒重后测定千粒重,称重后计算折合每667m2产量。抗病性调查方法为:小麦叶片或穗病斑少而小,病斑面积占叶片或穗总面积的1%以下,表现抗病,为I级;叶片或穗病斑小而多,病斑面积占叶或穗面积的1%~5%,表现中抗,为Ⅱ级。叶片全部匍匐在地面,无冻害发生,抗冻性较强,为I级;叶片呈半匍匐型,叶尖部分冻伤,具有中等程度抗冻性,为Ⅱ级。

1.6 数据处理 运用Excel 20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 由表2可知,各参试品种在统一播种条件下出苗一致,均为2023年11月6日,而抽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表现不同程度差异。各参试品种中洛麦47、西农20、弘麦201抽穗最早,为4月15日,比对照提早3d;晨博985、周麦49号、怀川109、徐麦40、囤麦316、洛麦45、豫农912为4月18日,与对照一致,且在各品种中抽穗最晚;其余品种抽穗期在4月16-17日之间,比对照晚1~2d。岱麦366最晚成熟,成熟期为6月2日,全生育期为216d;晨博985、科林11、周麦49号、泛育麦20、郑麦139、怀川109、徐麦40、金诚麦42、囤麦316、洛麦45、豫农912、豫农1616与对照成熟期一致,为6月1日,全生育期为215d;洛麦47、新麦58、华成5157、平安16号、弘麦201、徐麦601、轮选112成熟期为5月31日,比对照早熟1d,全生育期为214d;西农20、轮选145、西农1125均在5月30日成熟,比对照早熟2d,全生育期为213d。参试23个品种在开封市种植生育期适宜,与对照百农207生育期相差不大。

2.2 参试品种的茎蘖动态 如表3所示,不同小麦品种茎蘖动态及株高存在明显差异。基本苗在20.3万~37.4万/667m2之间,弘麦201、轮选145、泛育麦20、金诚麦42、新麦58、洛麦47、郑麦139、豫农1616较对照高0.5万~7.2万/667m2。最高分蘖数在66.7万~117.7万/667m2之间,其中最高分蘖数最大的品种为弘麦201,最小的品种为洛麦45,弘麦201、徐麦601、泛育麦20、囤麦316、轮选112、徐麦40、金诚麦42、轮选145、怀川109、新麦58、郑麦139较对照高2.3万~29.7万/667m2。单株分蘖数在0.1~0.9之间,豫农912最高,轮选145最低,14个品种较对照高0.1~0.6;茎蘖成穗率在36.50%~60.03%之间,西农1125最高,轮选112最低,12个品种较对照高0.79~13.80个百分点。株高在67~84cm之间,株高较高的品种为金诚麦42、豫农1616,分别为84cm、80cm,较低的品种为洛麦47、西农1125、平安16号,分别为67cm、68cm、69cm,其余品种株高适中。

2.3 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如表4所示,有效穗数在35.0万~47.8万穗/667m2之间,岱麦366最高,晨博985最低,岱麦366、弘麦201、洛麦47、徐麦601、西农1125、金诚麦42、泛育麦20、新麦58、豫农1616较对照高1.0万~7.1万穗/667m2,13个品种较对照低0.3万~5.7万穗/667m2。穗粒数在32.7~42.4粒之间,晨博985最高,且较对照高1.6粒,其余品种较对照低0.1~8.1粒。千粒重在36.8~52.1g之间,囤麦316最高,弘麦201最低;岱麦366、洛麦47、泛育麦20、华成5157、新麦58、西农1125、弘麦201较对照低0.4~7.4g,其余品种较对照高0.3~7.9g;千粒重较高,在49.0~52.1g之间的品种有囤麦316、豫农912、洛麦45、周麦49号、怀川109、轮选112。各品种每667m2产量变幅为447.3~643.2kg,对照的产量为598.4kg,较对照增产的品种依次为洛麦47、徐麦601、囤麦316、豫农912、豫农1616、平安16号、金诚麦42、周麦49号和岱麦366,产量均在600.0kg以上,较对照增幅在0.3%~7.5%之间,产量较高。

2.4 参试品种的抗逆性 如表5所示,在2023-2024年度小麦整个生育周期中,徐麦40、西农1125、豫农1616白粉病抗性为中抗,表现Ⅱ级,发病率在1%~5%之间,其余品种为抗病,发病率在1%以下。岱麦366、西农20、西农1125和洛麦45锈病抗性为中抗,表现Ⅱ级,发病率在1%~5%之间,其余品种为抗病,发病率在1%以下。金诚麦42、弘麦201纹枯病抗性为中抗,表现Ⅱ级,发病率在1%~5%之间,其余品种为抗病,发病率在1%以下。西农20赤霉病抗性为中抗,表现Ⅱ级,发病率在1%~5%之间,其余品种为抗病,发病率在1%以下。西农20、囤麦316抗倒性中等,金诚麦42、豫农1616抗倒性一般,其余品种抗倒性好。各品种抗冻性均表现Ⅱ级,呈半匍匐型,具有中等程度抗冻性。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中在播种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各参试品种均能正常成熟且出苗一致,但在抽穗期生育进程出现差别,抽穗期主要集中在4月15-18日,成熟期在5月30日至6月2日,全生育期在213~216d之间,相差3d,这主要与品种对温度及光照反应程度差异相关[3]。产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表现,既受环境及栽培措施的影响,又受品种自身遗传特性的制约[4-6]。前人研究证实,同一小麦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或不同品种在同一区域种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均存在差异[7-8],因此在引种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环境差别和品种适应性。

株高是植物形态学调查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不仅与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而且影响着小麦生物量供给和产量形成[9]。本试验中小麦品种的株高变异幅度较大,在67~84cm之间。株高较矮的品种为洛麦47、西农1125和平安16号,较高的品种为金诚麦42、豫农1616,这也与其抗倒程度表现中等密切相关,因此在金诚麦42、豫农1616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化控,适当缩短基部节间,减少倒伏风险。西农1125、洛麦47、岱麦366分蘖能力强,茎蘖成穗率高,最终有效穗数高,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可适当减少播量、推迟播期,避免群体过大,出现倒伏。

本试验24个参试品种中产量高于对照的有9个,有效穗数高于对照的有9个,穗粒数高于对照的仅有1个品种,千粒重高于对照的有16个。在产量高于对照的品种中,通过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发现洛麦47、徐麦601、豫农1616、平安16号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更加协调;囤麦316、金诚麦42、岱麦366的有效穗数、千粒重较高,但穗粒数较低,因此在这3个品种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拔节肥、孕穗肥的施用,以此减少小花退化,促进穗粒数增加;豫农912、周麦49号千粒重较高,应注意适当增加有效穗数及穗粒数,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在参试的24个品种中,各品种的病害均发生较轻,这与开封市2023-2024年度冬春两季墒情好,加之越冬期经历了几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有效灭杀越冬作物病菌、虫卵,减缓病虫害冬季繁殖速度,降低病虫基数,减轻春季暴发危害风险等气候因素相关。因此,综合各品种抗性、产量及农艺性状等因素,洛麦47、徐麦601、豫农912、周麦49号、岱麦366表现优异,可加大以上品种在开封市的引种种植。为深入探究品种引种特性及适应性,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展示品种数量、增加试验年限,为筛选适宜开封市及相似生态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畅.河南小麦生产及市场运行特点.粮油市场报,2024-07-16(A01)

[2]开封市人民政府.总产37.18亿斤!开封市夏粮喜获丰收.(2024-08-06)[2024-07-30].http://www.henan.gov.cn/2024/08-06/3032439.html

[3]马鹏里,蒲金涌,赵春雨,王位泰.光温因子对大田冬小麦累积生物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0,21(5):1270-1276

[4]师范生.运城市15个小麦新品种引种展示试验.中国种业,2023(8):67-70

[5]茹振钢,冯素伟,李淦.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与实现途径.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88-3393

[6]周宁,张香粉,刘桂珍.2023年河南省高产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分析.中国种业,2024(7):111-117

[7]张向前,陈欢,乔玉强,杜世州,李玮,赵竹.安徽不同生态区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差异分析.西北农业学报,2018,27(12):1763-1771

[8]王兵,李国权,刘冬玲,王艳,李丹,徐欢欢.淮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8(10):5-7

[9]宋亚,吴琼.姜堰区不同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研究初探.农家参谋,2021(21):78-79

(收稿日期:2024-07-30)

猜你喜欢
开封市高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30
开封市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焦跃进当选政协开封市第十二届委员会主席
协商论坛(2018年9期)2018-02-21 12:07:43
洋葱高产栽培技术
新农业(2017年22期)2018-01-03 05:46:00
开封市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苹果元葱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3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0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