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参,著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曾获意大利第十五届那不勒斯国际小提琴大赛银奖、新西兰麦克·西尔国际小提琴比赛特别认可奖、中国第八届全国小提琴比赛“文华奖”金奖。
很多年前,在一位提琴收藏家朋友那里,见到过高参。那次聚会上,高参用小提琴演奏了一首作品,他阳光、帅气的外表和他纯净的眼神,至今我也没有忘记。
家学熏陶 从小学琴
高参出生于四川重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曾在部队某文工团当过十年文艺兵,会吹萨克斯、小号、黑管等乐器,其母喜欢唱歌跳舞。受父母影响,高参从小也热爱音乐,对节奏和旋律非常敏感。高参4岁时,母亲汪菊芳从医学杂志上了解到,学习乐器能让孩子安静下来,也能提高孩子的智力。母亲喜欢小提琴优美的声音,她带着高参,到重庆少年宫的艺术班里报了名。至此,高参带着父母的期望学起了小提琴。
小高参在少年宫刚学了一年小提琴,老师就发现了这个孩子天赋异禀,便劝高参的母亲: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再找一位更专业的老师学习才是。之后,高参拜重庆歌舞团罗郁波为师,继续学小提琴。其间,高参参加过重庆市举办的少儿小提琴比赛,获得过全市前两名的好成绩。
叔叔一句话 点醒父母亲
高参回忆:“有一年过年,爸爸的战友、河北交响乐团的乐队首席刘衍叔叔来到重庆,他听了我的演奏后对我爸爸说,参参应该去考中央音乐学院。刘叔叔一句话就好像是一道闪电,一下击中了我父亲的内心。”高参说,考音乐学院的事儿,对我父母来说似乎想都不敢想。加之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交通也不甚发达,觉得四川离北京太遥远了。
“我妈妈也是发自内心的支持我去考学,于是我开始踏上了到北京求学考试之路。”
高参回忆起当年父母为了他的未来,在北京陪伴他的那些艰难的日子,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充满了无限感激。
1992年,不到11岁的高参,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考试,他以全校第二名的综合成绩,顺利插班到附小小学五年级就读。
师从中外名师 热爱教学工作
1995年,高参荣获第二届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少年组二等奖;2000年顺利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先后师从中国小提琴教育泰斗林耀基教授。后来,高参又先后师从于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弦乐系主任、美国斯塔林基金会主席科尔特·萨斯曼斯豪斯教授以及当代著名小提琴大师、教育家扎克哈尔·布朗教授。
研究生毕业后,高参在中央音乐学院留校任教。
“我是2007年留校的,留校了半年之后,2008年的1月份我就去了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做交换的老师。从2008年到2012年,我基本上是每年的大部分时间在美国,相当于两边各半年。”高参是当时唯一同时在中美两国顶级音乐学府任教的中国小提琴家。
宝贵的经历让高参深深感觉到教师工作的神圣。他说:“教师是一个非常可贵的职业,我热爱教学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愿意投入到教学中。”
问起他在小提琴音乐民族化和音乐普及方面做过哪些尝试?高参说:“我们的民乐教育已经非常成熟,技巧完全是为音乐服务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说过一句话:再过两三百年,小提琴、钢琴也成民乐了。的确是,我们现在的二胡、琵琶、唢呐、扬琴其实都是外来乐器,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它们慢慢地都变成了中国的民乐了,所以我觉得俞院长这个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再有个两三百年,小提琴、钢琴可能也像民族乐器了。民族化的过程主要是一个文化在当地落地时间的长短,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有时候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老师引我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
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书时,高参师从于黄小韶教授。“黄老师让我听了著名的小提琴家内森·米尔斯坦、海菲茨等最伟大的音乐家的演奏,包括钢琴家霍洛维茨,还有很多指挥家的很多的音乐。黄老师的先生是著名的钢琴家,两位老师引导我走进了古典音乐的世界,一下子打开了我人生中的一扇门,我觉得他们的演奏太了不起了,就像是把他们心中的山河、宇宙用音乐表达出来,何等的丰富、壮阔,我瞬间就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树立了一个目标:我想成为他们这样的人,发自内心希望自己成为音乐家。”
高参说,在他少年的时候,就有了一个非常准确、非常坚定的方向和目标,他觉得这批伟大的艺术家就是他的榜样,他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没有比这更明确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是毅然决然要在未来成为在舞台上表演的音乐家,将自己的生命和艺术相融合,用手中的乐器表达内心中最真挚、纯真和高尚的感情。”
高参的梦想在他始终不渝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了。
厚积薄发 大器晚成
高参属于大器晚成的人。纵观提琴界,许多著名的演奏家都是在20岁之前就在国际大赛上获得奖项,所谓“出名要趁早”。而高参是在读研究生一年级时才参加中国第八届全国小提琴比赛“文华奖”比赛,那时他已经23岁。顶着压力他一举获得金奖,留校当了老师之后,他又单刀赴会去参加意大利第十五届那不勒斯国际小提琴大赛,获得银奖。从高参身上,就能够理解什么是厚积薄发,什么叫“是金子总会发光”。高参的内心,储藏着无数的潜能,遇到机会,便会喷涌而出,带给人无尽的惊喜。
当初,高参比赛前总有人对他说:美纽因16岁全球巡演了,你都这么大了,还去比什么?似乎20多岁之前如果在国际上没有取得过什么奖项,音乐之路就走不通了,独奏家的梦想也会随之破灭了一样。“我恰恰觉得真正好的音乐家是大器晚成的,国内外很多一线的独奏家,55岁到65岁才是他们最黄金的时期。而我们的许多年轻的音乐人,为什么年纪并不大就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呢?”他觉得这种暮气沉沉、缺乏蓬勃朝气和勇往直前精神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参开始在小提琴界崭露头角。但直到2015年,高参在博鳌亚洲论坛闭幕式为国家领导人和17国元首及中外政商领袖嘉宾演出之后,他的名字才真正广为人知。近年来,通过央视中秋晚会等大型演出,高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演出与教学工作越来越忙,尽管如此,精力旺盛的高参乐此不疲。
2001年,他为影片《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中的音乐担任独奏并灌制唱片,电影配乐获得“2002年加拿大电影节最佳配乐奖”;2004年6月,高参赴俄罗斯,在第二届中俄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上精彩演奏,被教育部授予最佳表演奖;2007年,他获得新西兰麦克·西尔国际小提琴比赛特别认可奖;2008年,受美国小提琴学会邀请,高参赴全美排名第6的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任交换访问教授,是该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籍客座教员。同年,他获得意大利第十五届那不勒斯国际小提琴大赛银奖;2009年,获得美国艾玛·霍格国际青年艺术家大赛小提琴最高奖。
高参于2018/2019年获选中法青年领袖论坛,是中方20名成员中唯一的艺术界代表。他也是国内享有盛誉的保利We Do音乐amp;艺术联合创始人及音乐总监。
挥舞长弓 倚天屠龙
高参还是世界五大音乐节之一瑞士维尔比耶音乐节唯一中国籍官方大使。作为国际化的青年小提琴独奏家,高参合作过的乐团包括柏林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北德罗斯托克爱乐乐团、意大利圣卡洛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同时他也在包括德国波恩贝多芬音乐节、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韩国铜咏国际音乐节等世界级音乐节演出。2017年5月,高参首次登台柏林爱乐大厅以及汉堡音乐厅,由德累斯顿音乐学院院长Florian Uhlig担任钢琴伴奏,音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高参的演奏得到了余隆、郑小瑛、陈燮阳、张国勇、俞峰、胡咏言和邵恩等著名指挥家的高度肯定。
谈到与中外乐团合作的不同感受,高参说:你就算跟同一个乐团合作,不同指挥,碰撞出来的火花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说这个合作过程其实是多方的。比如当时我的心境、指挥的理解,还有乐团的状态,再有就是音乐厅。同一首乐曲同一个乐团,我们在不同的城市演,你会发现每场演的也都不一样,很难说哪一个是最舒服最好,但是我觉得就每一场音乐会实际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演奏是二次创作嘛,就像一个新的作品诞生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也是现场音乐、现场表演的意义和魅力。
高参坦言:“随着年龄增长,我自己的确在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前进,我也非常珍惜社会各界的信任和肯定。”高参坦言,忙碌让自己更加体会到一种责任感,“我非常希望通过音乐带给观众美的享受,这是每个音乐家的社会责任。学习音乐,演奏音乐,表达音乐,你就要为人类社会传递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抚慰和释放。小提琴就是我的倚天屠龙剑,帮助我去完成这种使命。”
德艺双馨 毕生追求
2009年,高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东方新快车”项目特别推荐音乐家,成为中国官方支持的小提琴家。“东方快车”项目是由文化部外联局于 2005 年发起,旨在将中国最优秀的青年艺术人才和艺术作品向国际主流文化市场进行推广和宣传。
国家邮政局曾为高参出版“印象中国”个人邮集。中国录音艺术与唱片学会在全国发行了他的多张演奏专辑。
中央音乐学院知名教授、已故的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生前曾谈到自己得意弟子高参时说:“他是一位少有的天才,具有很高的音乐水平。演奏富有色彩,技巧成熟,音乐表现完美。”
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奥古斯丁·杜梅曾说:“听你的演奏简直是一种享受。”
高参认为,每一个音乐工作者都应做好本职工作,知名度本身可能并不重要。“事实上,知名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不是我们应该刻意追求的东西,要把自己的业务做精做好,总会被社会看得到。”
高参说:“我的本职工作是中央音乐学院教师,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位德艺双馨的教师和艺术家。我也会向老一辈艺术家看齐,把音乐界前辈优秀的品质传承下去。”这是高参的心声。
目前,高参使用的是一把由美国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赞助的1617年A.H.阿玛蒂小提琴。这把古老的提琴,在年轻的高参手里,重又焕发出青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