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

2024-12-31 00:00:00仇雷刘欣元方显仓
决策 2024年11期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的主力。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概念,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九项重点任务的首位,强调高质量创新成果在评价高质量发展成果中的关键意义。

创新质量和

高质量发展的量化

在经济学中,“内生增长理论”指出创新质量体现在其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贡献。而在管理学理论中,创新质量则更多地关注创新活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包括创新对提高组织效率、增强组织适应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的整合,可以将创新质量定义为:利用创新手段优化企业内部绩效同时强化企业在本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进步的综合水平表现。

基于创新质量的定义和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可对比性和易获取性,可以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部分7个指标构建创新质量评价体系。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导向,以经济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发与安全发展、共享发展五维度13个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成果指标体系。

解码创新质量与高质量发展

根据创新质量综合评分可知,江苏、浙江、安徽的创新质量指标在2015年-2022年间平稳上升。上海呈现波动上升状态,在2019年前处于加速发展阶段,2019年后呈现震荡向上趋势,其中2021年得分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是2020年创新产出偏低。可见类似于疫情等大范围公共危机对大型开放型城市的创新工作存在更严重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公共危机对大型开放型城市与外部的信息、人员、商品的交流阻碍更强,抑制创新产出。

N8CxUzhkSJj2+iwel/Oz8s6MM+wo2VySDUmGby0bgK0=据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分显示,各地综合评分均呈现2021年冲高2022年回落现象,但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各不相同。

首先是上海市。2019年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分长期稳居第一,2019年后进入小幅下滑—跃升—快速下滑的强波动周期。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利润从占比40%(1062.29亿元)直线下滑到2022年的10.97%(279.46亿元),产业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上海市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到687.39亿元,只有同期江苏的三分之一。

创新质量指标体系

其次是安徽省。2019年前整体向上逐步缩小与江浙沪差距,2019年后出现小幅震荡走势。第一次下滑的主要因素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同时叠加过快上涨的地方政府债务。第二次下滑的主要因素是2022年GDP增速下降。

再次是江苏省。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8000亿元,导致综合评分较高,2022年回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GDP增速回落到4%左右。江苏省的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在长三角居首,需关注绿色可持续发展。

最后是浙江省。2021年冲高、2022年回落,主要原因是这两年GDP增长率波动导致,但浙江单位GDP能耗偏高,需要关注省内工业的结构化改善,减少高能耗产业占比。同时,浙江省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利润有所减少,间接证明浙江省需加快工业结构优化的进度。

总体来说,在节能减排的关注点上,江苏需要更为关注减排,浙江需要更为关注节能。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策略

一是必须坚持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系统性工程,地方政府需要以政策文件为基础,适度补贴等经济刺激为辅助的方式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坚持长短期战略结合,既要支持企业秉持厚积薄发心态在重大科研项目、基础原理等方面进行长期持续研究,寻找重点突破点;也要鼓励企业在工艺水平,操作技艺上进行短平快的突破,快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员工四位一体互相促进的良性创新机制。具有创新先发优势的江浙沪可以建立高水平创新综合体,联合力量加快攻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拥有后发优势的安徽,一方面在承接转移产业的同时完成应用技术创新,提高当期经济效益,做大增量,快速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一方面可集中全省高层次科技力量,主动对接江浙沪高水平创新综合体,储备远期经济发展动能,在省内形成远期、中期、当期互补的创新技术集聚。

二是必须坚持以创新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外贸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影响较大,要持续加大力度拉动内需,将消费质量升级和产业升级统筹考虑,不断提升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发挥内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体作用,强化产业转移和区域一体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成果指标体系

上海需加快培植医药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企业产业发展壮大,同时对汽车制造等传统特色产业推动数字赋能,挖掘新价值,确保新旧动能转换期间经济平稳发展。安徽和苏北、浙西等地区需在区域一体化大背景下加快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减少重复性投资,防止高污染产业转移,不断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

三是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方面,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举措,特别是对科技企业、绿色企业的金融扶持要有侧重。以耐心资本、绿色债券等对需要长期资金投入的基础原理创新提供稳定持续的金融支持,为企业的高水平高质量创新解决资金隐忧,提振企业开展高质量创新的信心。

另一方面,注意地方债务增长速度过快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尤其对拥有后发优势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需要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投资范围,优化资金安排方式,规范投资行为,避免无序投资和低效投资,可以用合理的金融创新和有效的金融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将地方债务总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基金支持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2024年上海市“十五五”规划前期课题平行研究项目:“十五五”期间上海着力提升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批准号:2024ECNU-SHSWWGH003)。)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