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结合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12-31 00:00:00魏秀芳
婚育与健康 2024年23期

【摘要】目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合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按1:1的比例分组,对照组(n=30)采用肠内营养结合常规护理,研究组(n=30)采用肠内营养结合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两组营养指标较干预前均升高,且研究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未有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重症脑梗死患者提供精细化护理结合肠内营养后,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症脑梗死;精细化护理;营养指标;生活质量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on nutritional indicator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

WEI Xiufang

Nanjing Gaochun People’s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1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Sixty cases of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20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Randomized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group patients in a 1:1 ratio.The control group (n=30) received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with routine care,while the study group (n=30) received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with refined care intervention.The nutritional indicator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utrition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nutritional indicators of both groups increased compared to before intervention,and the nutritional indicator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Providing refined nursing combin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their nutritional status and enhanc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 Refined care; Nutritional indicators; Quality of life

重症脑梗死病灶覆盖面积大,对生命危害程度重,是死亡率与残疾率高的疾病种类之一[1]。脑梗死的发生损伤到机体神经,威胁到患者意识,需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预后恢复[2]。治疗后,多数患者无法自行进食,并且具有较长的昏睡时间和复苏时间,该阶段如何保证营养稳定极为重要。肠内营养能使患者获得营养支持,需要规范护理,护理不当易出现误吸、腹泻等,故需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即减少并发症发生[3-4]。研究中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肠内营养结合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按1∶1的比例分组,研究组(n=30)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63±1.18)岁,男女比=19:11,病灶位置:左侧共16例,右侧共14例,受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共11例,初中共6例,小学共3例,高中共10例;对照组(n=30)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66±1.12)岁,男女比=17∶13,病灶位置:左侧共15例,右侧共15例,受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共10例,初中共5例,小学共4例,高中共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一般资料完整;③符合中国专家共识诊断标准[5];④能有效配合本次研究。(2)排除标准:①存在重大功能脏器衰竭;②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③同时参与其他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结合常规护理,肠内营养时常规干预,主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同时进行皮肤按摩和叩背,必要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研究组采用肠内营养结合精细化护理干预,(1)建立肠内营养精细化护理小组,成员包含护士长、专科主任、营养师、护理人员,所有成员在干预前进行培训,提高对肠内营养支持知识的掌握,并查阅资料,制定科学、有效、安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为患者提供内径小、柔韧性好的营养管,注意防止牵拉、脱位、意外拔管,做好管道标识,交班时详细插入记录与外露长度,并维持放置深度不变,喂养前需将胃内容物抽出,并观察有无打折、口腔内曲盘等情况,另还需注意预防堵塞,连续输注营养液的情况下每4~8h用温开水对管道冲洗1次,若遇堵管立即告知医生,使用针筒器抽温开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将胰酶融入碳酸氢钠后冲管。(3)为避免误吸,在鼻饲时将床头抬高30°~45°,结束鼻饲后仍维持半卧位30min,若连续输注,无禁忌症情况下将床头持续抬高30°以上,同时鼻饲中保持匀速、低流速;存在误吸高危险因素时使用营养泵;面对营养障碍、年龄大的患者,鼻饲前翻身,洗净分泌物,鼻饲后1h不可吸痰,此外,喂养后的1h不可搬动患者,在喂养时,若呼吸急促立即停止。(4)每日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以免口腔感染。(5)密切观察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定期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成功案例,提高治疗信心和依从性。(6)对肢体障碍者,定时手法按摩,协助完成抬高、伸屈、内外旋等被动训练。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1)营养指标包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前白蛋白(PA)、血转铁蛋白(TRF)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2)运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调查生活质量,其中包含社会生活(5个条目)、躯体活动(8个条目)、情感(9个条目)、精力(3个条目)、睡眠(5个条目)和疼痛(8个条目)6个维度,共38个条目,用1~5分评分法,各维度分数越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营养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营养指标较干预前均升高,且研究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未有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因局部脑组织血液灌注障碍导致部分脑组织变性坏死,失去神经功能[6]。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本病早期诊断与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治疗后伴有自主进食能力丧失,营养摄入不足引起多项身体机能降低,健康状况差,普遍具有营养风险,对此,提高预后效果仍然是现代临床研究重点[7-8]。李龙恒、王洁[9]表示为重症脑梗死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机体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因肠内营养能补充热量与蛋白质,维护细胞正常代谢,直接补充身体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具有刺激肠道蠕动和保护胃肠黏膜屏障作用,此外,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发生[10-11]。但考虑到腹泻、误吸、便秘等为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影响机体状态,还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此,需要辅以患者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12]。

故研究中在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同时结合精细化护理,精细化护理是目前各大医疗机构中较常用的新型护理,核心在于“精”“细”,即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调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以患者为中心,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在护理过程中持续完善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精确、高效、协同与创新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13-14]。翟园园[15]研究中为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开展精细化护理后,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从生理、心理等多个角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应用价值高。结合本文结果来看,精细化护理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后,升高患者营养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说明该项措施干预效果明显,优于肠内营养结合常规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更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宏,李宁,韩璐.急诊重症监护室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9):323-324,329.

[2] FENG L Y,SHARMA A, NIU F, et al.TiO2-Nanowired Delivery of DL-3-n-butylphthalide (DL-NBP) Attenuates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Brain Edema Formation, and Neuronal Damages Following Concussive Head Injury[J].Molecular Neurobiology,2018,55(1):350-358.

[3] 麻银萍,黄培,叶晓晨.中医护理干预结合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脑梗死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1):110-112.

[4] 吴晓.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2):293,307.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 710-715.

[6] 李素勤,徐丽琳,祁彬. 多元化睡眠干预对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3,45(18):2874-2876,2880.

[7] 秦灵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重症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率及预后效果的影响评价[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A1):763-764.

[8] 石强,段淑敏,刘楠.赋能心理干预模式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应激及睡眠状况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1):163-166.

[9] 李龙恒,王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 临床研究,2022,30(11):84-87.

[10] 李领侠,周西,王妮,等.糖尿病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1):78-80.

[11] 孙丽君,朱慧敏.两种营养护理方案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 1795-1797.

[12] 林丽萍.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对脑梗死危重症患者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 21(16):147-149.

[13] 路艳霞,马靓.动态调整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对脑梗死患者血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7):907-910.

[14] 张艳杰,张圆圆,梅晓.精细化护理在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265,268.

[15] 翟园园.精细化护理在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6):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