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维生素D主要由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合成,我国高原地区作为全球太阳辐射高值地带,当地居民却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对人体钙磷代谢失衡、免疫抵抗力下降、龋齿好发率提升、精神疾病发病率增加和肥胖的发生均有正相关作用。现就目前关于维生素D缺乏对某高原地区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今后高原地区学龄期儿童科学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并使当地居民更重视维生素D在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高原地区;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
基金项目:西藏大学2023年度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海拔地区不同运动量对睡眠质量的影响》(S202310694026);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原不同海拔学龄前儿童健康队列建立与儿童营养不良与心理健康结局随访研究》(XZ202301ZR0021G);澳优基金会海普诺凯格桑花公益项目《西藏地区0-6岁儿童营养状况调查研究》(18080044)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age children ina certain plateau area
XU Jiamin1, JU Xinpeng2, LABA Sangzhu1,3
1.College of Medicine, Tibet University, Lhasa, Tibet 850000, China; 2.Colleg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Tibet University, Lhasa, Tibet 850000, China; 3.Plateau Health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f Tibet University, Lhasa, Tibet 850000, China
【Abstract】Vitamin D is mainly synthesized by UV irradiation of 7-dehydrocholesterol in human skin,China’s plateau area is a region with high solar radiation value in the world,but the local residents are generally suffering from vitamin D deficiency.Vitamin D deficiency or insufficiency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mbalance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decreased immune resistance,increased incidence of dental caries,increased incidence of mental diseas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obesity.This article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age children in a certain plateau area,aim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cientific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for school-age children in the plateau area in the future,and to make local resi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vitamin D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age children.
【Key?Words】Vitamin D deficiency; Plateau area; School-age childre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我国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Vitamin D deficiency, VDD)的情况,有研究表明,中国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达31.6%,高于北欧维生素D缺乏率(20%)[1]。我国高原地区平均紫外线波长为476.6nm[2],但当地居民大量存在维生素D缺乏情况[3]。哈海枫等人提出在不同纬度及温度等影响因素干扰下,维生素D的羟化过程会受到一定影响[4]。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国内外进展,探讨VDD与某高原地区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干预治疗。
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如今发现了四种维生素D,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主要为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ergocalciferol)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cholecalciferol)两大类。维生素D2由植物合成,而维生素D3主要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295~320nm)紫外线照射形成,高能量的紫外线B波段打开分子的B环,形成维生素D原,又在高温作用下,迅速异构成维生素D3[5],人体约80%~90%的维生素D通过该途径补充,10%~20%的维生素D通过食物获得,研究发现鱼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尤其是鱼肝油。其次,动物肝脏、瘦肉、蘑菇、奶制品等也含有维生素D。
Vit D2和Vit D3本身在体内都没有生物活性,需要经过两次羟化才能够发挥生物效应。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经食物摄入和皮肤合成后,经吸收参与人体血液循环,期间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VDBP)共价结合增强稳定性,后被转运到肝脏进行首次羟化反应。在肝细胞进行第一次羟化反应形成25-羟维生素D[25(OH)D],后被运送到肾脏进行二次羟化,在1-α羟化酶的作用下,[25(OH)D]共价结合一个羟基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6]。由于[1,25(OH)2D]在血清中的半衰期短,不易检测,因此临床选用[25(OH)D]作为检测人体中维生素D含量的指标。
2.1维生素D缺乏与晚发性佝偻病
维生素D参与人体钙磷代谢,与学龄期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维生素D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作用比例,促进骨骼的成长与骨密度的增加。同时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调节二者在血液中的比例。当血钙含量低于正常值时,破骨细胞功能增强,加速对人体骨骼的破坏,从而使固体钙转化为游离钙入血,提高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7]。学龄期儿童缺乏维生素D会阻碍钙的正常吸收,使血钙浓度下降,继而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低骨密度,从而抑制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晚发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间或伴有单发下肢关节疼痛、乏力、多汗、头晕等临床症状[8]。
2.2维生素D缺乏与龋齿
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微生物因素、宿主因素、食物因素、时间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即导致龋病发生的四联因素[9]。只有当细菌黏附在牙面形成牙菌斑生物膜、宿主对龋病易感性高、摄入大量粘性强的碳水化合物并且长期保持不健康饮食习惯四种条件同时存在时,才会导致龋齿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有80%的儿童曾患龋齿,以牙釉质发育不全为主[10]。1,25(OH)2D促进肠道吸收膳食中钙、磷等微量元素,对学龄期儿童牙的萌出和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成釉细胞作为形成牙冠表面半透明钙化组织(牙釉质)的主力军,被发现也是1,25(OH)2D的靶细胞,因此当儿童体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会影响成釉细胞的正常代谢,进而引起牙釉质合成不足,提高学龄期儿童龋病的发生率。
2.3维生素D缺乏与精神疾病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系统,参与脑内的合成代谢,也可由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间接合成。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被发现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下丘脑、海马体等处[11],特别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胞浆中[12]。目前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精神分裂症、孤独谱系障碍疾病、注意缺乏多动障碍等疾病密切相关,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逐年上升[13]。儿童精神分裂症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病,其中环境因素中就包括维生素D的缺乏和不足。研究表明,妊娠期孕妇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受限,使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升高。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时会影响多巴胺信号的传导,从而阻碍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使神经元传递信号能力下降,临床表现为反应迟缓、表情淡漠,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相对应。沈玲等人[14]对295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进行血清学Vit D水平检测,发现49.6%的受试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其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2.4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学龄期儿童肥胖的发生与体内维生素D缺乏具有显著相关性。学龄期儿童体重每高于同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1kg,体内维生素D水平就会降低0.95nmol/L[15]。目前研究机制中,较为明确的有维生素D溶于脂肪组织理论、瘦素抵抗学说、胰岛素抵抗学说[16]。有学者认为,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25(OH)D可溶于脂肪组织中,从而不被检测出来,因此肥胖儿童通常伴有VDD的发生。同时,1,25(OH)2D通过调控脂肪细胞中的Ca2+来启动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分解,减少体内脂肪的累积[17]。维生素D缺乏降低了脂肪细胞的分解数量,从而使得儿童出现肥胖。
维生素D与高原地区学龄期儿童身高、龋齿情况、自身免疫力、智力情况和肥胖密切相关。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促进学龄期儿童自身免疫力的增加,同时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由于高原地区紫外线强度大,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易患日光性皮炎,因此建议学龄期儿童将手背、手臂短暂暴露于日光下,促进皮肤中的7-脱氢胆骨化醇转化为维生素D,同时每天补充400IU的Vit D[18],以预防其缺失。同时国内有研究发现,长期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学龄期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可能性,因此早期、适量地补充维生素D可预防肥胖的发生,促进学龄期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王春艳,唐永在,乔佩,等.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4,16(1): 22-25.
[2] 诺桑,晋亚铭,措加旺姆,等.西藏地面太阳总辐射与紫外线的观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39(6):1683-1688.
[3] 尼玛顿珠,秦绪珍,边珍,等.拉萨地区1196例藏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19(10):1337-1339,1343.
[4] 哈海枫,严鹏仲.高原人群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22,35(12):126-129.
[5] 段杰.西藏太阳紫外线与人体维生素D的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18.
[6] 王宇茹,冀芮,邹静雯,等.铁及维生素D在儿童生长发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3,40(6):21-27.
[7] 刘欢欢,王彬,王雁.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临床症状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1):66-67.
[8] 康娟,薛小卫.25(OH)D3、AKP3联合骨密度检测在儿童佝偻病早期筛查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6):112-115.
[9] 罗晶,黄萍,林新梅,等.甘孜州高原地区3~7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龋齿发病率的相关性[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7):1629-1633.
[10] 郑佳雯,郑苔菁,刘洪宏,等.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发生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2):192-199.
[11] 李嘉,张延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维生素D水平与神经发育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5):516-520.
[12] 陈良文,程茜.维生素D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21,27(2):59-62.
[13] 王慧婷,刘子奇,杨健.维生素D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23,18(11):1733-1737.
[14] 沈玲,蔡世忠,季忆婷,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1,43(3):373-375.
[15] 陈华憶,戴丽芬,蒋丹,等.维生素D与肥胖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22,28(12):192-194.
[16] 贾富华,武书丽.儿童肥胖与维生素D缺乏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35):168-172.
[17] 邓英琴, 潘莉, 史卫群.儿童血清维生素A、D水平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 3(6): 58-60,67.
[18] 秦莹,仰曙芬.维生素D与脑发育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4):3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