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效便利的“网上就医”逐渐得到老百姓的接受和认可,但也有很多不法分子趁机获取不义之财。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一个以陈某为首的犯罪团伙,虚构“老中医”身份,骗了全国4000多个人。2024年7月,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二审判决。
蒋某成是重庆奉节县人,长年来患有男性生理疾病,但一直不好意思去医院,经常在网上浏览各种“偏方”。2022年3月,蒋某成无意中看到一则网络广告,广告中有一名看上去仙风道骨的“老中医”正在为一个病人把脉,旁边文字介绍这名“老中医”曾经获得很多学术成就和奖项,并称该诊所尤其擅长治疗男性疾病和各种疑难杂症。
蒋某成一直都比较相信中医,决定试一试。通过广告,他辗转加上了一名“老中医”的微信,对方自称是“普济回春堂”的男科主治医师,态度热情,回复非常快,对蒋某成的病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询问后,让他拍摄“舌苔”照片,看看他属于什么体质。
蒋某成看对方如此专业,认为自己找对了人。“老中医”说,他的病情比较复杂,如果不及时医治,会越来越严重。蒋某成急了,让“老中医”救救自己,无论花多少钱都愿意。“老中医”说,蒋某成的运气比较好,他有一款祖传自制的中药丸,专门治疗这种疾病,市面上买不到,保证药到病除。之后,他还神秘兮兮地说,这种中药丸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进行单独调配,要求蒋某成先支付部分“定金”。
如此一来,蒋某成更加深信不疑了,立马转账过去。很快,“老中医”用顺丰到付的方式,给他寄来了中药丸。蒋某成看到这些药物的包装非常简陋,也没有任何说明书,有些疑惑。“老中医”告诉他:“这个药你拿回去,按我的要求服用,三个疗程包治好。”
蒋某成按照“老中医”的要求按时吃药,可他服用了三个疗程之后,病情并没有好转,“老中医”说,中医调理必须慢慢来,再加上他的病根很顽固,必须再服用三个疗程,而且还要加大剂量。
就这样,蒋某成以1700元一个疗程的价格购买了这些中药丸,可全部吃完都没见效,他感觉自己被骗,要求“老中医”退款,可对方一口拒绝。
2022年6月17日,蒋某成报了警。奉节警方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民警分析蒋某成的转账记录、双方聊天记录后,认为和之前侦破的网络诈骗案非常类似,且话术模板也很雷同,判定蒋某成是遇到了网络诈骗。
通过深挖,警方揪出了一个以陈某、孙某杰为首的犯罪团伙,他们的老窝在河北省石家庄和陕西省汉中。经过半个多月的蹲守踩点,了解该团伙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以及作息规律等情况后,民警将两个窝点一网打尽,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现场查扣劣质药品近万袋,还有手机、电脑等大量作案工具。经过讯问,这起案件的涉案金额近2000万元,被骗人员达4000余名,遍布全国31个省。
随着案件水落石出,一些受害的患者陆续被找到,他们被骗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大多抱着“自认倒霉”的心态,没有报警。
江西男子王某的病情和蒋某成相似,被“老中医”骗了近万元。起初,他并不是很相信网上的医生,但看到对方的广告中有很多“同病相怜”患者的“自述”:“这么多年来,我都是自己默默承受痛苦……现在终于找到了你们,真是我的救命稻草。”王某很心动,决定试一试,没想到这些都是“托”,是骗子设下的圈套。
还有一名浙江的受害患者张某水,长年头晕,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效果,听说“老中医”能治疗疑难杂症,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老中医”也经过一番详细询问,还让他拍摄脸部和手部的照片,说他是气血不足,因长年劳累亏损所致,如果不及时补足,很快身体就会“油尽灯枯”。张某水慌了神,本以为自己只是小病小痛,没想到还有生命危险,立马乖乖付钱买药。
拿到药物后,张某水发现是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些粉末,闻上去有一股中草药的味道。他询问具体成分,“老中医”以“祖传秘方”为由,拒绝透露,还让他每天早晚用温水送服药物。可张某水吃完不仅不见效,还间歇性拉肚子。他多次要求退款,对方一直跟他兜圈子,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陈某等人落网后,对冒充“老中医”身份售卖“药品”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020年8月开始,他们在网络上发布各种虚假广告,谎称他们是一家名叫“普济回春堂”的中医诊所,里面的医生都是有多年行医经验的老中医,尤其擅长治疗男性生理疾病。一旦有患者来电咨询,他们就会让对方添加微信,然后使用统一编造的话术,对患者进行“远程问诊”。
这个过程中,陈某等人会故意夸大患者的病情,然后天花乱坠地介绍自己的药品,利用对方的恐慌心理诱骗他们转账。
事实上,陈某等人大多是从网上相识的“志同道合者”,几乎都没有正当职业,对医学更是一窍不通,他们给患者寄的所谓中药,都是随意购买并搭配的劣质中草药,或者从网上购买的价格极低的“药丸”。
等患者收到药物后,陈某等人会进行用药指导,并跟踪回访药效,目的是让患者相信他们的病情如果需要根治,必须再次购买几个疗程。
案发后,经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这些所谓的药物没有标识标签,也没有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信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2022年8月,这起案件移送至奉节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鉴于案情重大,两个多月后,奉节县人民检察院向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汇报了该案的基本情况。与此同时,此案被移交至公益诉讼部门进行审查。该部门审查后认为,陈某等人通过电信网络诱骗他人购买不具有实际功效的药丸,对不特定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侵害社会公共利益,不仅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还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奉节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这个犯罪团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陈某在共同犯罪中系主犯,其余系从犯。为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综合这些嫌疑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及认罪、悔罪表现,法院判决陈某等人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至13年不等的刑期,并处罚金,其中有一名被告人适用缓刑。此外,判令他们在重庆市市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向被害人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794万余元。
一审判决后,陈某等6人不服,提起上诉。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二审判决,陈某等人表示认罪。
就医关乎民生大事,检察机关在诈骗罪中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提高了侵权行为人的违法成本,对潜在侵权行为人产生震慑警示作用,充分保障了广大消费者在药品医疗和电信网络领域的民生权益。
在陈某等人的眼中,“网上就医”成为他们违法犯罪、捞取不义之财的新途径,不仅损害了患者利益,还导致患者延误病情,是一种恶劣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广大患者在寻医问诊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医疗广告,谨防上当受骗。同时,买药必须去正规渠道,治病就去正规医院,不要相信网上所谓的“特制药”“祖传神药”,避免上当受骗且贻误病情。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本文谢绝转载)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