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2024-12-31 00:00:00王厚明
检察风云 2024年24期

一名女网红在7月中旬吃播节目中连吃10个小时,硬是塞进10公斤的食物,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带货挣钱连播28天,最终因胃部充盈过度猝死在直播间,经过尸检,胃里还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如此“极限吃播”最终导致暴食害命的悲剧。这种悲剧显然是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造成的。早在2300多年前《韩非子·扬权》就有“去甚去泰,身乃无害”的告诫,意即不追求过度和极端,身体就不会受到伤害。在实际生活中,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度”非常重要,古语所说的“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知足不辱”等,都是“去甚去泰”的自我佑护。

需要澄清的是,“去甚去泰”并非排除正向的不懈奋斗之“欲”,而是戒止为一己私利之“欲”,真正需要付出辛劳满足大众利益的,如科技之追求,公益之奉献,匠心之锻造,是要保留和倡导的。

“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所透露的不仅仅是身心健康的法则,更传递了立身处世的事理,值得人们品味自鉴和身体力行。在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实现、期待品质生活的当下,不少人过于执着外物而过载,能及时“去甚去泰”不为所累的实属难能可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后,大力整顿吏治、惩治腐败,他曾告诫文武百官:“老老实实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比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以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可以说,朱元璋是深谙“去甚去泰”之道的,然而令人悲哀的是,虽然他一生杀掉了15万贪官,但也未能止住贪官前“腐”后继。以至于朱元璋晚年感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

福建省原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被查处后这样忏悔道:“1994年,我刚当厂长的时候,我妈就跟我说,你当官了,要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挣多少就吃多少,只吃槽子里的,不吃槽子外的。2014年的时候,她又跟我说起了那段话……正好20年,无言以对。”

朱元璋的守井口之水与苏树林的贪槽外之食,都揭示了古今通鉴的事理:“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也可见“去甚去泰”对人生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口舌之欢,还是名利之求,“去甚去泰”要去除的皆是一个“欲”字。然而,非分之“欲”深植于人性,除之并非易事。正如韩非子所说“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多少人在欲望的怂恿下,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或剑走偏锋,不走正道;或工于心计,醉心名利;或经营权力,贪婪成性,逐渐模糊了敬畏心,忘记了底线,放开了手脚,在穷奢极欲之路上越走越远,从“欲”走向了“狱”。

“去甚去泰”,贵在察过知止。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道:“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红楼梦》中说的“因嫌纱帽小,只把枷来扛”,都强调在世事追求上不知足知止之害。“去甚去泰”,就要善于识自身“私欲成壑”于未萌,见享乐“得陇望蜀”之未发,止名利“贪得无厌”之未形,做到各种诱惑面前心静如水,“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常除非分之想、贪占之念,自觉摒弃私欲“甚”与“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不去贪恋自己那口井之外的“水”、那方槽之外的“食”,就不会陷于脱轨越界、过载自害的境地。

图:王俭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