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4-12-31 00:00:00赵庆寺梁骁
检察风云 2024年24期

赵庆寺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曙光学者。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现代流通体系已成为连接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关键纽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凸显。然而,随着流通规模的扩大、流通方式的变革以及流通主体的多元化,如何确保流通体系健康、有序、高效运行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石,其在现代流通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法治与现代流通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法治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支撑作用,并提出构建法治基石、驱动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法治环境与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关系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流通体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座桥梁,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地连接起来。流通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市场的运作效率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石,通过其规则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为流通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稳定的预期环境。首先,法治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一套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减少了市场中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能够在一个可预测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其次,法治保护产权和契约精神对于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安全感至关重要。当企业知道自己的资产和知识产权得到法律的保护时,它们更愿意进行长期投资和创新活动。契约精神的维护确保了合同的履行,减少了交易中的风险,从而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法治通过公正的司法程序和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维护了流通秩序和市场的稳定。当市场矛盾冲突发生时,公正的法律体系能够提供及时的解决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摩擦。这不仅提升了法治意识,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法律素养。

法治促进流通领域的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原则,确保了各经济主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竞争,进而促进了经济体系的高效运作。同时,它也是现代流通体系顺畅运作的关键保障,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公正的竞争平台,确保资源通过市场机制达到最优化配置。法治在维护公平竞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范,有效地打击市场垄断行为,遏制不正当竞争手段。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公平性和透明度,还保护了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市场力量的滥用。此外,法治的实施亦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通效率的提升。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资源自然流向最具竞争力和效率的企业,从而提高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同时,公平竞争还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流通的效率。综上所述,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而法治则是维护这一基石的关键手段。

法治驱动下的流通体系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贸易成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现代流通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带来了监管难题。电子商务具有跨地域、跨行业、虚拟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监管模式难以适应。如何加强电子商务的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防止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等问题的发生,是现代流通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资源。然而,数据流通与隐私保护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如何在保障数据流通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是现代流通体系必须面对的挑战。

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在提升供应链透明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追溯,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区块链还可以为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流通体系的创新发展。

建立智能合约减少交易纠纷。智能合约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动执行合约,可以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合同条款。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可以减少交易中的违约风险和纠纷发生,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此外,智能合约还可以实现合同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降低合同成本和提高合同质量。

推动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与法治融合。数字化转型是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和挑战。因此,在推动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必须注重法治与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数字监管和司法救济等措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政策建议与实践路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针对现代流通体系的特点和需求,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制定和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同时,还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市场主体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现代流通体系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执法机制等方式,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和协同作战。同时,还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境贸易中的法律挑战和纠纷。

推动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与法治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加强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数字监管和司法救济等法治建设工作。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法治手段保障数字技术的合法应用和数据安全。同时,还应加强数字技术与法治的融合创新工作,推动流通领域的智能化、高效化和规范化发展。

加强流通领域法治教育和培训工作。法治教育和培训工作是提高市场主体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应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法治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对法律人才的培养,确保法律人才能够跟上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步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多层次法治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市场主体,设计差异化的法治教育课程。对于企业管理者,可以开设高级法律研修班,重点讲解企业合法经营、国际贸易法律实务等内容;对于一线员工,可以开展普及性法律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实践案例教学:在法治教育中,应注重引入实践案例,特别是与现代流通体系紧密相关的案例。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习者更直观地理解法律条款的适用场景和实际效果,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建法治基石、驱动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推动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与法治深度融合、加强法治教育和培训等措施的实施,逐步构建适应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法治环境。未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流通体系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梁骁,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本文系2023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马克思流通理论的上海内外贸一体化路径研究”(2023ZKS006)、2024年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所重点课题“数字化教学改革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精准实施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