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2024-12-30 00:00:00陆玲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12期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以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为指引,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实施多元评价等策略,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6-0045-03

家国情怀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政治认同”中的重要内容,指“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呢?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家国意识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和家国情怀有关的内容,挖掘教材资源展开教学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等蕴含着“爱家庭”的教育内容,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形成家国意识;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等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材中蕴含家国情怀的内容进行挖掘,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爱家、爱国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家庭、对祖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结合学习主题,提炼核心观点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结合单元主题提炼出教学核心点,组织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厘清知识内部之间的逻辑关系,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在学习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时,教师要从单元主题出发,提炼出本课的核心观点,并梳理出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即“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甲午风云”。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活动园”“阅读角”的内容及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近代以来清政府逐渐走向衰败,英国向中国走私、倾销鸦片,清朝官员抵制鸦片的历史故事和鸦片战争所带来的民族屈辱以及中华儿女不甘屈辱、英勇抗争的精神;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通过资料展示及视频播放,学生对鸦片的危害、为什么禁烟以及我国爱国志士的壮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受到了爱国精神的熏陶,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初步树立了荣辱观,形成了责任意识,加深了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与体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依据单元学习主题,结合单元课文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的内容,提炼出课文的核心观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家国情怀,可以深化主题学习,避免琐碎学习、零散感知现象的产生,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完整建构,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堂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主阵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内容特点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中动情、明理、笃行,实现知行合一,形成爱国情感。

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的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和认同感,探索民间艺术背后蕴含的价值意义,使学生能够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结合课文内容特点,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中国的民间艺术。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有北京京剧、辽宁秧歌、广东舞龙舞狮、四川绵竹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皮影戏等,让学生说说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我国的民间艺术有直观的了解;最后,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民间艺术进行分类探索。这样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继承与发扬民间艺术的信心和决心,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民间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民间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民间艺术的历史悠久和精彩绝伦,了解民间艺术背后的精神内涵,能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探索美的过程中产生民族自豪感,形成继承和发扬中国民间艺术的情感。

四、结合社会热点,渗透家国情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找准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之间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热点事件交流自己的看法,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好精神的感染与熏陶,在交流探讨中获得对家国情怀的深层次理解与感悟。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课中“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抗美援朝对中国的意义,教师把热播电影《长津湖》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为了国家安宁,奔赴前线,做出巨大牺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样的感受体验比起教师单一枯燥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学生讲解当今的国际形势,让学生从政治、经济及国际地位等方面感受中国如今的强大,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另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了祖国的强大,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样的学习交流活动能够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注重把教材内容与时下社会热点相关联,引导学生体会爱国、爱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道德与法治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家国情怀

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不能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体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够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深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受和体验。

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了解井冈山根据地以及红军长征等革命历史事件;让学生牢记历史,体会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传承革命精神。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发展的意义,铭记历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党骄傲”的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演讲中,对中国共产党形成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再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字”“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意蕴隽永的汉字”和“影响深远的汉字”等内容。学习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几千年的文明,了解汉字的发展及其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以“走进汉字”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程,从中感受古人的智慧。这样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家国情怀的价值和意义,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六、实施多元评价,助力素养形成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断发生变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客观、全面、公正的环境中获得成长。作为教师,要认真研读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全面关注学生知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以及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表现,摒弃传统“一言堂”的评价方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的事迹,学习孙中山的精神,能够从孙中山事迹中感受其爱国情怀。学完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些关于孙中山的文创作品,并让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打分;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我国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公园或者街道的资料,并以图文加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报;还可以让学生把孙中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使学生对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形成多维感知,避免了传统只以学科成绩进行评价这种单一现象的产生。教学评价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素养提升的关注,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单一的、笼统的,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采取多元评价方式,能够让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地生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强调要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而家国情怀是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材中蕴含家国情怀的内容进行挖掘,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实施多元评价等策略,使学生获得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顾郁艳.聚焦核心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华夏教师,2024(6):117-119.

[2] 公长青.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4 (12):49-51.

[3] 房敏,陈美兰,王心娇,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涵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微观路向[J].教学与管理,2024(26):56-60.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