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困惑
我家孩子经常把“我不会”“我不行”“我不敢”挂在嘴边,比如早上要去幼儿园,快要迟到了,我还没有收拾完东西,就让他自己穿鞋子,他却说:“妈妈,我不会。”最后还是我帮他穿的。画画也是,他还没开始画,就说不会。怎样才能让他敢于尝试,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呢?
家园常沟通
老师观察到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做事情也是比较没有自信的,比如户外活动玩攀爬架时,其他孩子都去玩了,只有他站在攀爬架下面低着头,不敢爬。后来,老师领着他来到了一个比较容易爬的地方,经过老师不断的鼓励,他才终于爬了上去。
在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了解到平时妈妈担心孩子小做不了,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不要说家务活,就是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也都代劳了。久而久之,一个做事经验非常少的孩子,一旦遇到事情,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做,对自己的能力也越来越怀疑,更谈不上提升做事的能力了。在这样的循环中,孩子越来越不想自己做事,也越来越没有自信。
老师来帮忙
学会放手,在实践中提升孩子的能力
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的,自信是在成功中累积的。要培养阳光、自信的孩子,父母就要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多做事。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着自己打理,一些洗衣服、做饭、洗碗、收拾房间等家务活,也要让孩子多参与。
一开始,孩子可能做得并不好,父母依旧要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让孩子的内心慢慢累积起“我能行”的力量。
理解孩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
当孩子在完成一项任务时,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受到能力发展的限制,即使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任务,对孩子来说仍是不太容易完成的。如果孩子缺乏信心,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他的困难,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果孩子尝试失败了,让孩子知道一次失败或者没有做好也是很正常的。
及时肯定与表扬,帮助孩子慢慢构筑自信心
孩子都喜欢被表扬和被肯定,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者笑容都会让他信心倍增。家长可以每天和孩子聊一聊当日的情况,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值得被夸赞的事情,一两件即可,哪怕是看似特别微不足道的事情,家长也要帮助孩子挖掘。同时,家长也要每天找到孩子的一两个优点进行夸赞,尤其是别忘了夸赞孩子努力的过程。如果家长能这样不断地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我能行”“我很棒”,孩子也会慢慢地建构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