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生活中,电磁辐射的来源日渐增多,致使发生电磁辐射污染的概率居高不下。而电磁辐射污染不仅可阻碍设备的正常运行,引发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还将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此,深层次探讨环境保护工作中,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防护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电磁环境管理需要,以剖析电磁辐射的危害为切入点,随后从多角度,探究了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策略,最后提出了系列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旨在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工作的优势作用,强化电磁辐射监测、防护质量,规避电磁辐射污染的发生。
关键词:环境保护工作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监测电磁辐射防护
中图分类号:X837ResearchonElectromagneticRadiation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Protection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Work
WANGZhihaiWANGKun
ShandongNuclearandRadiationSafetyMonitoringCenter,Ji’nan,ShandongProvince,250117China
Abstract:Inmodernlife,thesources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areincreasingdaybyday,resultinginahighprobability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pollution.Electromagneticradiationpollutioncannotonlyhinderthenormaloperationofequipment,causingmajorsafetyaccidentssuchasfireandexplosion,butalsodamagesthenat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andevenposesaseriousthreattohumanhealth.Therefore,in-depthdiscussion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protection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workwillhavestrongpracticalsignificance.CombinedwiththeneedsofelectromagneticenvironmentmanagementinChina,thispapertakestheanalysisofthehazards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asthestartingpoint,andthenexploresthemonitoringstrategies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environmentfrommultipleperspectives,andfinallyproposesaseriesofprotectionmethodsforelectromagneticradiation.Itaimstogivefullplaytotheadvantage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rengthenthequality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monitoringandprotection,andavoidtheoccurrence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pollu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protection;Electromagneticradiation;Electromagneticradiationmonitoring;Electromagneticradiationprotection
在科技兴国战略背景下,电子信息、能源传输等新兴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促使电磁设备的应用日渐广泛,已深入大众日常生活中。然而,虽然电磁设备的运用能够切实加强大众生产、生活的便利性,造福社会,但电磁设备也可能引起辐射污染这一严重后果,造成设施故障,妨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运转,乃至侵害大众的身体健康[1]。对此,为“扬长避短”,还应在电磁辐射的监测与防护方面狠下功夫,以此彰显电磁设备的真正应用价值,最大限度地预防电磁辐射污染事故的发生。
1电磁辐射的危害
1.1对人体的危害
在长时间、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人体可能发生以下不良现象。一是儿童身体发育受阻。相较于成人,儿童对电磁辐射更为敏感。电磁辐射可能致使儿童的骨骼发育缓慢,视力不断下降,以及造成智力残缺。二是癌症发生。电磁辐射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运转失衡,加快癌细胞的增殖速度、数量,继而增加人体患癌的风险。三是心血管功能受限。电磁辐射可能影响人体心血管功能,使得人体随之产生乏力、头晕等身体问题[2]。
1.2对生态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生态的危害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植物生长。在受到电磁辐射的负面影响后,植物的酶活性将出现异常,导致其生长缓慢、植物倒伏、根茎细软、果实变小。二是动物行为。以鸟类举例,电磁辐射可导致鸟类无法正确找寻到迁徙路径,从而迷失迁徙方向,使得鸟类数量减少。三是水域水质。水域一旦受到电磁辐射影响,其水体内部的氧含量将逐渐降低,进而连带减少水内的微生物数量,导致水质变差。
1.3对设备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电器设备的危害有以下几点。一是广播信号。电磁辐射可能干扰广播电视信号,致使大众无法正常观看到广播电视节目。二是无线通信。电磁辐射可能干扰航空无线电通信信号,使得对空指挥失灵,妨碍机场的正常运转。
2环境保护工作中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措施
2.1监测方案
常规情况下,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重心如下。
2.1.1明确监测目的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发放等方法,全面掌握当地电磁辐射环境现况。再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环境监测计划。
2.1.2科学设置测点
了解当地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城市区域规划情况,再结合各个功能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对应设置电磁辐射监测点位。
2.1.3合理设计参数
结合实际,合规选择测量区段。并恰当设计监测仪器的参数,如监测频次、监测范围等。
2.2监测方式
2.2.1般环境监测
对于辐射源分散、辐射污染范围大的区域,可利用一般环境监测这一方法。该方法的操作重点有如下几点。
一是站在全局视域,明确区域内的全部电磁辐射源,保证环境监测的全面性。在此基础上,按照地理位置、区域功能等要素,划分出若干监测网格。
二是在各个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网格内的中心位置,布设监测点位,同步推进各网格的环境监测工作,增强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若建筑物、构筑物、树木植被遮挡了监测点位,还应着眼实际,对点位加以适当调整。
三是在监测网格内存在多频段电磁辐射的情况下,可根据电场实际情况,完成辐射强度的客观评定,辅助后续工作的科学决策。
2.2.2特定环境监测
特定环境监测是一般环境监测的延伸、细化,其对标的主要对象为存在固定电磁辐射源的特定辐射污染区。具体对象如下。
一是广播电视信号。根据电视台周边环境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监测点位。在此过程中,需特别关注人流量大的区域,如医院、学校等,同步监测电磁辐射的变化情况。根据《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HJ1136—2020)等文件,该区域的电磁辐射应在5.4V/m以下。
二是移动通信基站。挑选基站内具有代表性的场所、地点,布设测点,如机房、楼上塔、增高架等。同样,依照《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HJ972—2018)等文件要求,基站电磁辐射也需保持在5.4V/m以下。
三是高压电力工程。为避免电磁辐射造成严重危害,应对高压电力工程进行严格的特定环境监测。即重点关注变电站内电场、磁场、电晕的磁场特性,并按照时下电压等级,对应调整辐射强度判断指标[3]。
2.3仪器选择
常见的电磁辐射环境仪器如表1所示,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需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应选用。
3环境保护工作中电磁辐射的防护策略
3.1构建环境管理信息平台
在现有生态环境部门OA系统、政务云平台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创新开发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信息新平台,打破信息壁垒[4]。同时,合规实施普查工作模式,摸清区域内电磁辐射污染源,了解当地环境实况。并灵活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根据现有信息数据资源,精准构建区域电磁辐射环境质量分析模型、预测模型,跟踪式把握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而为环境监管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3.2加大辐射环境监测力度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站在全局统筹视角,系统完善、优化省、市、区三级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案,创建监测工作的基本遵循。另外,提高对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重视程度,根据相关规定,出台、实施指导性文件,以及统一、清晰的数据审核标准。在此基础上,健全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将环境监测、企业验收、信访投诉等环境监测数据,完整录入平台内,以此整合各类环境监测数据,为科学决策创造数据基础。
3.3科学应用电磁屏蔽技术
对于某些高频熔炼设备来讲,其电容装置往往安装于机箱外部,这将导致其成为强度较高的电磁辐射源头。此外,部分振荡箱门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需“开门”散热,这一行为也埋下了电磁泄漏的风险隐患。为此,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可应用电磁辐射屏蔽技术,达到电磁辐射防护目的。因金属材料具有吸收、反射电磁波的良好性能表现,所以,金属材料成为我国常用的电磁辐射屏蔽材料。为此,可选用铜、钢、铝等金属屏蔽材料,将其制作为设备外壳等装置,覆盖于大功率发射机的振荡元器件表面[5]。同时,可根据机箱外部的变压器形状,对应选择铜网制作而成的圆柱形,或是方箱形的电磁辐射屏蔽罩。而在屏蔽罩的实际应用中,还需运用铜条制作而成的屏蔽罩支架,确保屏蔽罩能够安全、稳定地接地。另外,可合理运用电磁屏蔽材料,逐渐减弱电磁辐射。这是因为这种材料的制作普遍应用到了导电涂层、复合材料,其均具有较强的电磁屏蔽能力。基于此,可在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中使用电磁屏蔽涂料、电磁屏蔽贴片,实现电磁辐射的局部屏蔽。
3.4发挥政府部门服务职能
政府部门是环境保护工作中防护电磁辐射的重要领导者,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助力环境管理工作。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提高电磁辐射监管水平。诚邀生态环境领域权威学者等专业人士,担当主题培训主讲人。围绕仪器使用、自我防护等多元主题,进行生动、专业、详细的细致讲解。二是重视环境科普宣传,增强大众电磁辐射认识。由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面对面”地向大众说明电磁辐射的功能作用、缺陷不足。并鼓励大众现场提问,化解其心中疑虑。三是开通官方信访渠道,接受群众环境监督举报。由生态环境部门与信访、公安等部门联合建立信访处置机制,并对大众的信访诉求加以分类处置,加强大众诉求处理的精准性、实效性。
4结语
本文站在环境保护工作角度,围绕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防护进行了研究。首先剖析了电磁辐射的危害,其次探究了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措施,最后着重从构建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加大辐射环境监测力度、科学应用电磁屏蔽技术、发挥政府部门服务职能等角度,提出了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防护策略。以期优化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整体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防护质量,预防电磁辐射污染事故的出现,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范方辉,范梦池,曹勇,等.以环境质量为核心构建电磁环境标准体系的建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3,35(3):6-10.
[2]柳青.电磁辐射的危害及环境污染防护策略研究[J].环境与生活,2023,(5):78-80.
[3]余寒.电磁辐射及防护技术措施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2):156-158.
[4]唐勇辉,熊斌.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及监管管理策略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22):107-109.
[5]罗文仲,邓晓钦,李春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辐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22,50(2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