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两企三新”青年的重要汇聚地。团上海市委始终把加强“两企三新”团建工作作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用更多“社会味儿”的方法和路径,以“内外交互”模式推动组织体系优势转化为“两企三新”团建工作发展的效能。
加强“两企三新”团的建设,必须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交织、充满活力的共青团组织体系。
突出党建带动。团市委与市委组织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上海市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两企三新”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格局统一部署、一体推进。
健全工作体系。在市委领导下,建立了由市委组织部统筹指导,市委社会工作部归口指导,团市委牵头实施的“两企三新”共青团工作体系,加强与市场监管、民政、邮政等部门建立工作协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团建工作。
汇聚全团合力。建立由团市委牵总、团区委推动、街镇团(工)委抓实、团干部助力的“1+16+216+N”团建工作体系,实现“机制共建、信息共通、资源共享、难题共解”。
加强“两企三新”团的建设,必须坚持“不拘一格建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组织青年的有效路径,才能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
坚持应建尽建,覆盖重点领域。创新“六找”联系工作法,摸清底数,统筹推动重点企业、大型园区等领域团的建设。截至目前,18家在沪全国民营500强企业、16家在沪全国互联网100强企业、2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团组织建设全覆盖。
创新方法路径,织密工作网格。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团建,建立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压力测试青年建功联盟、网约车行业团建联盟等85个,依托行业协会、基层团组织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成立团工(指)委20个。
线上线下融合,拓宽联系渠道。针对“两企三新”青年分布散、流动快的特征,线下打造“筑梦空间”162个,以“多带一个朋友”的方式,开展经常性培训、交流、论坛、联谊、沙龙等活动2675场。线上发挥EYOUNG社群平台作用,以趣缘、业缘等为纽带,与8.6万余名团员青年建立联系。
抓“两企三新”团建就是要推动解决青年普遍性、紧迫性诉求,让他们有获得感,才能将青年由“服务对象”转化为“服务力量”,更好参与社会治理。
适配青年“服务圈”。针对“两企三新”青年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上海共青团关于进一步联系服务新就业青年群体的工作方案》,以团团暖“新”系列活动为抓手,提供服务近7000场次,覆盖56.7万人次。
锻造青年“成长翼”。2024年以来,开设“青社学堂”46次,培养骨干2278人。开办“青年夜校”87家,设立课程220门。开设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两企三新”青年子女专班,解决青年后顾之忧。
守护青年“志愿心”。发起上海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成长计划,以“伙伴计划”为抓手,动员1800余家青年社会组织投身社会治理,实施公益服务项目2.18万个,服务52万余人次。在“贝碧嘉”“普拉桑”台风袭击等大考中,第一时间动员青年社会组织投入一线救援,提供设备维修等补给支持,筑牢守护城市安全的“青春堤坝”。
下一步,团上海市委将按照团中央工作部署,把更多团组织“建”在重点领域,让更多团员“聚”在青春阵地,使更多青年“干”在建功一线,进一步团结带领“两企三新”青年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