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治理面临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指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离不开有效、有为的全球经济治理。各国只有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付出积极有为的努力,才能为构筑共生共进的全球经济汇聚合力、注入动能。
深化开放合作,建设联动发展的世界经济。开放合作是历史大势所趋和重振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反对本国优先的孤立主义、自私自利的单边主义、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着力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疲软的困境,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应加强全球经济伙伴关系和宏观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防止本国政策调整产生负面外溢效应。众所周知,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规模43EVhBJ8389zwSP2XhWyblE1vMiCfgjyUD9Su9/NRss=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为增进共建国家间友谊、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也由此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实现更加公平的全球化。
激发增长动能,建设创新引领的世界经济。当前全球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各国乃至全球经济迫切需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然而,美西方利用先发优势,滥用专利保护旗号,在科技等领域大搞“封锁禁运”“投资限制”,妄图以此维持自身科技霸权,甚至不惜遏阻全球经济发展一度上扬的势头。而中国致力于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主动发布《国际科技合作倡议》,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出科技路径。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把握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碳技术等发展机遇,打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支持知识、技术、人才跨国流动,才能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和可持续增长之路。事实表明,强行推进“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的行径既损人也不利己,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应被视为合作共赢的“利好”,而不应被误导为适得其反的“风险”。
坚守公平正义,建设普惠包容的世界经济。“心苟至公,人将大同。”解决南北差距扩大和贫富悬殊严重等世界性难题,必须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走以人为本、发展更加平衡的经济全球化之路,尤其要不断提升“全球南方”在世界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锚,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竭力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多合作机遇和发展动能,如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开展合作,今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专门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等。“全球南方”国家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肩负神圣的历史使命,要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要真正成为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为推动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