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展开教学设计,并结合学生基本学情,针对性布置材料收集、方案设计、生活观察、实践操作等生活化学习任务,创设趣味性、实践性、启发性较强的美术情境,让学生在多元化实践中获得丰富学习启迪,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美术认知体系。
关键词:初中美术;废旧材料;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2-0039-02
生活中产生的废旧材料给美术创造课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持。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废旧材料观察、收集、操作等学习活动,从不同角度分析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并融入各种互动活动,能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在探索中逐步提升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创作品质,教师要探索全新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教学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整合材料资源,启发生本创造思维
为了丰富美术材料资源,教师在教室一角建立材料库,要求学生将生活中搜集的废旧材料放入其中,并定期对这些材料按存放要求、材料材质、应用价值等进行梳理,方便与美术教学内容相对接,形成有效的材料资源库。
为了锻炼学生搜集、筛选、整合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入废旧材料搜集、整理工作,对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存放、科学处理,为启发学生美术学习思维奠定基础。在教学湘教版美术“桥”时,教师要求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材料进行展示,分组讨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样式的桥,以及分析这些桥的造型特点。学生经过讨论,对各种桥梁的艺术特征、结构作用等有了初步认知。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让学生分组制作,鼓励学生在共享废旧材料的同时展开设计。学生听说“桥”的展现形式不限,很快制定出设计方案,并展开实践操作。有的学生用布料裁剪、缝合了桥体表面,用废纸进行填充,使其能够站立;有的学生利用废旧硬纸板制作立体桥梁贺卡;有的学生将果核或废纸团用胶水粘贴,塑造桥梁的五谷画等。教师深入课堂之中,对学生的创作表现给予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废旧材料具备应用价值的意识。
二、优化教学方案,激发生本创造意识
废旧材料在美术制作中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做为美术制作的材料,也可以作为美术作品、生活场景的装饰品,还可以作为绘画、雕刻载体等。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围绕废旧材料的利用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并将其变成艺术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
中国结是中国民间传统编织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国结”时,教师从介绍中国结的编织技法入手,展现不同结形所蕴含的寓意,引导学生在材料筛选、技法探索、文化解读等操作中了解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名之间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几种中国结供学生传看,让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讨论这些中国结的用料、编织、造型、配色等特点,从而获得立体的创作启发。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平结、盘长结等基本结形的编织方法和步骤演示,要求学生筛选材料、设计方案,尝试编织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中国结。教师深入课堂与学生交流结式的选择、颜色的搭配、饰物的挑选等,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实践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推出主题活动,强化生本创造体验
为了强化学生的创作体验,教师在筛选美术学习活动形式时,要根据学生的群体差异,推出节日装饰、手工制作、创意展览等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创作需求展开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引导学生过渡到深度学习环节,提升实践操作成效。
“远古的呼唤”一课内容是以剧本 《火种》为线索展开的,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取向,组织以“我的原始生活”为主题的表演活动,投放课前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搜集与原始部落相关的历史知识、生活图例、奇闻趣事等,让学生在信息搜集、梳理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环节,教师将学生分组表演,要求各小组根据成员整理的信息进行剧本创编、道具制作、舞台布置、角色演绎等。学生能够利用表演道具和装饰物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职务特点整理人物造型、服装设计,并制定详细的演出计划。在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就各小组的表演特点、道具制作、剧本设计、演员表现等展开评价,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人物整体造型、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色彩搭配等内容上,有意识带领学生进入审美思维活动。
四、延伸训练维度,提升生本美术创造品质
为了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适当延伸美术训练维度,鼓励学生分析不同废旧材料的形状、色彩、用途等特点,对其进行拆分、组合、改造等操作,使其再现艺术美,并将作品反馈到家校信息交互平台,参与集体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状态对待学习任务,从而有效提升美术训练调度效果。
盛大的体育活动奥运会,是人类追求和平的盛会。在教学“我们的奥运”时,教师以奥运标志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不同标志的含义、用途,以及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艺术创作。为了让学生建立对接意识,教师展示学校之前举办运动会的各种宣传手段,让学生对标志在宣传中的作用建立感性认知,并要求学生搜集更多奥运会标志作为参考,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款运动标志,在设计中加入自己对运动精神的理解。在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围绕标志的特点、内涵,以及辨识性、应用性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评、互评、师评中获得显性的学习成长。
教师要结合实践,将生活中常见废旧材料应用到美术学科教学,通过美术创造方法,使其变为更有价值的艺术品,对学生环保意识建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教师从多角度挖掘废旧材料的应用价值,为学生提供直观、有效的指导,能让学生在更多实践中获得美术创造思维对接机会,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梁" "亚.“变废为宝”在创设多彩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0):92~94.
[2]叶桂嫦.浅谈生活化创意美术教学与活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128~129.
[3]程" "跃.现代废旧材料在室内装饰画中的表现形式[J].中国民族博览,2020,(18):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