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文物最能代表三星堆

2024-12-26 00:00:00
新华月报 2024年23期

一号青铜神树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至少有六棵,包括大型神树和小型神树两种类型,其中出土于二号祭祀坑的一棵大型神树,是全世界同时期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

一号神树由底座、树身和龙三部分组成,树身顶部和龙尾部残缺,修复后残高3.96米。树身主干挺直向上,其上偏一侧有三层树枝,每一层出三枝,全树共九枝,每枝上都立着一只鸟。树干的另一侧有一龙,绳索状龙身呈波形弯曲,犹如沿树干蜿蜒而下。全树采用范铸法分段制作而成,充分运用了青铜铸接技术,可谓集三星堆青铜铸造工艺之大成。这是我国神话传说中有关扶桑与若木神树最早的实物,十只代表太阳的神鸟栖息其上,象征昼夜轮转,生动反映了古蜀人的世界观与宇宙观。

金杖

金杖出土于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全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系用金条锤打成宽约7.2厘米的金皮后再包卷而成,出土时已压扁变形,但金皮杖内侧尚存木质炭化物,估计原来是一柄木芯金皮杖。在杖的上端有46厘米长的纹饰图案。图案以双勾手法雕成,分三组,靠近下端的一组为两人头,头戴锯齿状冠,耳悬三角形耳坠;其余两组图案相同:前端是两只相对的鸟,鸟的后面为两条相向的鱼。鸟背上各有一支箭,射进鱼的头部,箭尾有羽翼。古蜀国历史传说中有蜀王名号“鱼凫”者,鱼凫即鱼鹰。这柄金杖可能与传说的鱼凫时代有一定关系,为王权与神权的象征。

青铜纵目面具

青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的一类,共发现三件。耳、眼采用嵌铸法铸造。方颐,倒八字形刀眉,眼球呈圆筒状向前伸出,将眼肌拉出附着在眼球上,鹰钩鼻,鼻翼呈旋涡状,阔口,口缝深长,舌尖外露,下颌略向前伸。大兽耳向两侧展开。在额正中及耳前上、下各有一方形穿孔。额正中的方孔中补铸一夔龙形额饰。夔龙头端与鼻梁衔接,夔龙身、尾高高竖起,与面部形成整体造型。眉、眼描黑色,口缝涂有朱砂。古蜀国历史传说中的蜀王“蚕丛”就是纵目的形象,此种类面具可能与古蜀国的祖先崇拜有关。

青铜大立人像

出土于二号祭祀坑的青铜大立人像,极具视觉冲击力,是三星堆遗址发现的最高大的青铜立人像,通高2.61米,重180多千克。人像高1.8米,立于像座之上。立人身躯细长而挺拔,手臂粗大,颇为夸张,两手呈抱握状,脸庞瘦削,方颐,粗眉大眼,直鼻阔口,大耳上饰云雷纹,耳垂上有一穿孔。头戴冠,身着三层衣,脚踝戴镯,跣足。身上穿有窄袖及半臂式三件右衽套装上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兽面纹、虫纹和回纹。大立人像所代表的可能是掌握神权的大巫师,集中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精神信仰。

(摘自3月6日《文汇报》。作者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