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管理技巧,轻松告别疼痛困扰

2024-12-25 00:00:00殷蕊菊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12期

术后疼痛不要忍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身体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自我保护体系。其中,疼痛作为一种基本且至关重要的生理现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不适感,更是人体内部的一个精密警报系统,时刻监控着我们的健康状况,并在必要时发出警示信号。

当身体遭受到外界伤害(如割伤、烧伤)时,神经系统会迅速传递信息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反应。这种即时性的反馈促使个体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损害,比如立即远离危险源或是寻求医疗帮助。对于非致命性损伤而言,适度的疼痛有助于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量,减少二次伤害发生的可能性。一些慢性病症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持续性或间歇性出现的轻微至中度疼痛可以提示人们关注自身健康状态,及时就医检查以确诊病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虽然疼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过度忍受或者忽视它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从医学角度来看,疼痛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通俗来讲,持续时间短但强烈的是急性疼痛,而持续时间长但痛感不明显的是慢性疼痛。其中,急性疼痛多有明确的原因,在接受医疗干预后会减轻、消失。而慢性疼痛与多种原因有关,如神经痛、癌症、关节炎等。长期的疼痛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和工作能力下降。《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2000万的速度增长,构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而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属于急性疼痛的一种,一般在术后24~45小时内发生,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术后疼痛主要由手术过程中的组织损伤引起。这种损伤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此外,炎症反应也会加剧疼痛感。不同类型的手术和个体差异(如疼痛阈值、心理状态等)会影响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如果术后疼痛不及时干预,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面对术后疼痛,我们不应该忍耐,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缓解。

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属于急性疼痛的一种,一般在术后24~45小时内发生,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如果术后疼痛不及时干预,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面对术后疼痛,我们不应该忍耐,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缓解。

非药物管理“先行”

疼痛的干预应该基于精准的评估,常用的估方法有数字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对于轻度、中度疼痛,包括物理疗法、饮食疗法与心理干预在内的非药物方法,能通过引起各种机体反应,如液调节机制和神经反射作用,来改善患者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从而达到消炎、解痉、镇痛以及恢复功能的效果。

物理疗法 (1)热敷:使用热水袋、热毛巾或热敷贴等,敷在疼痛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2)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疼痛部位,则可以减轻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3)按摩:可以自己轻轻按摩疼痛部位,或者寻求专业按摩师的帮助,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但注意按摩力度不要过大,以免加重疼痛。(4)运动: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游泳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减轻疼痛,注意运动前要进行热身,运动后要进行拉伸,以防止受伤。此外,对于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伸展运动,如颈部疼痛可以进行颈部伸展,腰部疼痛可以进行腰部伸展等。

饮食疗法 (1)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蔬菜等;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D、锌、镁等;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入,建议每天饮用6~8杯水。(2)增加抗炎食物的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7j7+qrxkAGEOJ9rnG6m8cKlyEjqSyv8ioKDDppcbqrk=、金枪鱼、沙丁鱼等深海鱼类,奇亚籽、亚麻籽也是良好的来源;色彩鲜艳的水果和蔬菜,如蓝莓、草莓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3)减少促炎食物的摄入:加工食品和高糖饮料通常含有大量的盐、糖和脂肪,会促进炎症的发生;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动物脂肪、黄油、油炸食品等会加重炎症;酒精会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加重疼痛。

心理干预 (1)认知行为疗法:认识到疼痛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对疼痛的反应。学习应对疼痛的积极思维方式,如“疼痛是暂时的,我可以应对它”。通过改变行为来减轻疼痛,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姿势等。(2)分散注意力: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绘画等,将注意力从疼痛上转移开。与朋友和家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3)自我暗示:用积极的语言对自己进行暗示,如“我感觉越来越好”“我的疼痛正在减轻”等。自我暗示可以帮助你调整心态,增强对疼痛的抵抗力。

该用药时则用药

在非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疼痛的情况下,应积极考虑使用镇痛药物。镇痛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抗炎药、止痛药和神经调节类药物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口服药物 适用于术后清醒且肠胃功能良好的患者。这类药物能够很好地控制轻度至中度疼痛,并且可以作为静脉镇痛的后续治疗方法。常用的口服镇痛药包括西乐葆(塞来昔布)和布洛芬缓释胶囊等。

透皮贴剂 如芬太尼透皮贴,它属于阿片类药物,通过皮肤吸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还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适用于不能口服阿片类药物者的替代方案。在使用贴剂止痛药时,应注意避免贴剂部位受热,以免药物释放过快导致机体不耐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和嗜睡等。

肌肉注射 与口服相比,肌注药物起效更快,但可能会引起注射部位的不适感。此外,单次注射剂量较大,重复使用时可能导致明显的副作用或出现镇痛盲区。对于需要禁食禁水的患者,在术后可以选择这种给药方式。常见的肌注镇痛药有地佐辛和凯纷等。

皮下给药及静脉注射 皮下给药虽然存在注射痛的问题,但在植入导管后可以实现长时间持续给药;而静脉注射则广泛应用于小手术或门诊手术后的短期镇痛管理中。对于持续性疼痛的患者,通过定时给药可以显著减轻其痛苦。

自控式镇痛泵 这是一种允许患者根据自身需求调整给药量的系统,具有快速起效且无明显镇痛空白期的优点。使用该技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目前术后中度到重度疼痛管理的理想选择之一。但镇痛泵并非能让患者完全无痛,而是最大限度缓解疼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仍感疼痛,可以自行按压加药按钮给予更多剂量。但每次按压后需等待锁定时间后再操作,以防药物过量。一旦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在疼痛管理中,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至关重要。患者需要了解不同镇痛药物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缓解疼痛。以下是一些建议:镇痛药物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起效,因此患者在服用后应保持心情放松,避免焦虑情绪影响药效;止痛药物应完整吞服,不可嚼碎或掰开,以免影响药效和安全性;不同止痛药的使用规范可能有所不同,务必遵医嘱服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如果患者需要使用长效强力止痛药物(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确保血药浓度稳定,应按时服药,切勿私自停药或改药。

总之,疼痛管理是一项全面、多维度的健康呵护工作,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患者应正确认识疼痛,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镇痛药物,并结合其他物理镇痛方式进行长期管理和预防。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痛感,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