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肉位于骨盆底部,像一张吊床一样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器官,并参与控制排尿、排便及维持阴道紧致度等功能。这些肌肉看似不起眼,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构。手术过程中,无论是直接切割还是牵拉,都可能对这些肌肉及周围的神经造成损伤,导致肌肉力量减弱或神经传导受阻。
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无法控制尿液排放,尤其是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膀胱、子宫或直肠等器官因盆底肌肉无力而下垂至阴道或体外;盆底肌肉损伤可能影响性生活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盆底区域持续或间歇性的疼痛不适。
术后盆底康复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训练和治疗,恢复盆底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从而有效预防或减轻上述症状,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在术后盆底康复开始前,必须通过专业评估了解患者的盆底肌肉损伤程度和功能障碍类型。这通常包括盆底肌力测试、肌电图检查、超声检查等,以全面评估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等,制定适合的康复方案,具体涉及到以下方法的综合运用。
康复训练 术后初期,患者的盆底肌肉可能仍处于较弱的状态,因此应以轻度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练习为主。这些练习可以在床上进行,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过度劳累。随着康复的进展,可以逐渐增加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这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促进康复进程。在锻炼过程中,必须注意适度原则,避免过度锻炼导致盆底肌肉疲劳或损伤。如果出现疼痛、不适或症状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寻求医生的指导。
物理治疗 可以利用电流或磁场刺激盆底肌肉,以激活受损的盆底肌肉,增强其收缩能力,改善盆底功能。也可以利用生物反馈设备,让患者实时了解盆底肌肉的活动状态,从而进行正确的锻炼。
生活方式调整 首先,保持均衡饮食对术后盆底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便秘;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减轻盆底压力。其次,长时间久坐或久站都可能对盆底肌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患者应定时变换姿势,减少盆底肌肉长时间受压的情况;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盆底肌肉损伤。再者,过重的体重会增加盆底肌肉的负担,加剧其功能障碍。因此,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膀胱功能训练 可适情况增加饮水量,当有尿意时尽量憋尿,直到不能忍受再去排尿,且排尿过程中有意中断几次。这种训练可以增加膀胱的容量,加强对尿道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通过科学的康复计划,大多数患者能够显著改善盆底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新享受健康、积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