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骨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伤史与症状。患者往往有明确的外伤历史,如撞击或交通事故。骨折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在活动时。对于严重的骨折情况,骨头可能移位,患肢呈现明显畸形,并且在骨折端活动时,可能会听到或感觉到骨头摩擦的声音或异常感觉。
2.体格检查。我们可以通过外观检查评估疑似骨折部位有无皮肤破损、肿胀、畸形等外观改变;用干净的手轻轻触摸疼痛部位,检查有无明显的压痛、反常活动及骨折间摩擦音。
3.影像学检查。对于怀疑骨折的患者,医院会选择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它们可以清楚地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面对骨折,一些关键的急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挽救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进一步伤害,具体如下:
1.保持安全。我们应该首先确保现场安全,远离危险,避免患者受到进一步的伤害。以车祸为例,在危险没有解除前,应以患者安全为前提,尽量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二次伤害。
2.切勿随意移动。若怀疑患者存在骨折,如肢体活动异常、骨折部位畸形,我们应避免随意移动患者,尤其是受伤的部位,避免加重病情,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如果现场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只能转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转运呢?建议大家在转运前,首先要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初步评估,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评估生命体征,确保体征稳定,固定好骨折部位,避免压迫,时刻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转运,给予对应的急救措施。
3.挽救生命。若患者所处环境安全,我们应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脉搏、血压等;若患者存在休克症状,如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发冷汗等症状,我们应该首先做好保温措施,同时报警处理。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持续关注患者体征,并尽量保持患者安静和稳定。
4 .包扎处理。骨折可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两种,闭合性骨折主要是由于局部创伤或挤压所致,软组织损伤小,通常骨折断端不会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暴力所致,不仅会涉及骨和软组织损伤,还有可能伴随皮肤外伤,容易导致软组织损伤、感染,丢失大量血液。若遇到骨折伴出血,我们应为患者包扎伤口,使用干净的衣物或纱布作为“止血带”;对于出血量大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止血带扎在近心端,加压止血,记录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小时,否则可能会导致肢体坏死。
5.妥善固定。固定作为骨折急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何种类型骨折患者,都需要妥善固定,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达到固定目的,比如木板、树枝、擀面杖等,进而减少疼痛感,避免骨折端移位。对骨折固定时应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避免对血液循环、呼吸功能造成影响。若患者骨折处出现明显变形,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及血管产生威胁,可视情况而定适当牵引,让其慢慢复位后再固定。对于肿胀和疼痛明显的患肢,可以适当抬高以减轻症状,但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
6.冷敷处理。针对轻度无伤口的骨折患者,我们可以在没有出现肿胀时尝试冷敷处理。将冰块或冰水用毛巾包裹后敷在骨折部位,进而减少出血,减轻肿胀。但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
面对骨折,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