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触摸千里之外

2024-12-25 00:00:00赵翼遥郝毅霏李雪源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4年11期

创意源于爬山

我们三个小伙伴最喜欢的运动是爬山,每次进山都会看到“不要携带火种进山”的安全警示牌。应急防灾,重点在“防”上,那怎么能够及时、准确地对火灾进行预报和监测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三个小伙伴很长时间。慢慢地,“我要保护这片森林”就成为我们团队的一致想法。

2023年12月,我们接触了北斗导航系统,了解到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和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因此,我们三个默契地达成共识:“似乎可以尝试一下北斗系统呢”。

大胆想象,反复实验

经过多次商讨,方案逐渐成型—制作“智能气象监测北斗导航应用系统”:基于北斗的定位和通信功能及时采集并传输数据,再构建一款数据可视化软件来展示数据变化,这样就可以实时监测某地的气象数据。

在场景测试方面,我们搭建了两个亚克力生态箱子,制作了沙漠和雨林两个场景,通过滴水的方式模拟下雨,用吹风机加热来模拟温度变化,用喷雾模拟湿度变化,用燃烧纸片模拟烟雾。在可视化软件上观察数据变化,证明了环境盒子可以正确地采集和传输气象数据。有了它,管理者就能及时地获取这片山林不同坐标点的气象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三个月的制作周期让我们跨过寒冷的冬天,慢慢走向了万物复苏的“春天”。“智能气象监测北斗导航应用系统”(又叫“北斗环境盒子”)终于打造成功,我们要走出去了!

不断修正,收获满满

我们先后报名了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全球发明大会,在这半年时间,我们一直在比赛的路上,也一直在修正我们珍爱的“北斗环境盒子”。

在拿到全球发明大会中国赛区一等奖的一刻,我们兴奋不已,一夜未眠。回顾这近一年的科技实验过程,我们会因为比赛展示中测试数据显现及时而欢呼雀跃,因为某个零部件的异常而垂头丧气,因为得到评委的肯定而洋洋自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北斗知识,享受着比赛过程,打磨着自己的性格,感受着“科技的力量”。

老师和家长是我们“北斗环境盒子”的重要支撑者,他们带领我们三个“科技新人”分解系统模块,教会我们每个硬件的操作方式,软件系统的语言构成,也给与我们充分的时间去摸索。而这一切探索,都因为站在了“巨人肩膀”——北斗系统之上。中国科学家30年来的坚持,冲破重重研发困难,让中国的北斗系统闪耀星空,服务世界。我们成为了这项技术的获益者,得以将“监测千里之外环境信息”这个小想法变成“北斗环境盒子”这个小发明。

在全球发明大会国赛比赛过程中,我们有机会看到其他优秀作品,很多都让我们心生佩服。在回程的高铁上,我们仨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要不我们给‘北斗环境盒子’升个级来参加下一次的比赛?”

下次比赛,让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