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网名叫“晓华”的理发师成了名人。这位真名叫李静的湖南怀化籍理发师火起来的理由很简单:网友发布的视频介绍,“晓华”能理解顾客需求,“听得懂话”——“刘海短一点,别太短”“四周修一点,别修太多”,能“让顾客笑着走出理发店”,而且她从不向顾客推荐花里胡哨的项目……据报道,在“晓华”的自媒体账号下,网民的点赞留言超过100万条;其账号粉丝量也直线飙升,一场直播观众超过10万人。
年轻人聚集的平台,总少不了如何变美变帅的话题。大家谈论变美变帅,自然少不了对理发经历的吐槽调侃,比如“理发师一不小心剪短了我的刘海,让我瞬间变成‘呆萌小可爱’”“别人的理发师从来没让别人失望过,我的理发师从来不会让我看到希望”“理发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场心理战”“剪对了是发型,剪错了是青春”……还有平台号召网友分享“理发变毁发”的失败经历,让网友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理发“折磨”。
久而久之,大家把理发师都称为“托尼(Tony)老师”,以吐槽甚至讽刺那些集洗、剪、吹、烫、染才华于一身,却永远不知什么叫作“修一点点”和“修一点点到底是一厘米还是十厘米”的理发“匠人”。最关键的还在于,在整个理发过程中,托尼老师聊来聊去,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推销各种护发染发商品和办理充值卡。
在如此背景下,理发师“晓华”的出现,无疑让“苦托尼久矣”的人眼前一亮。据报道,“晓华”不仅能完美还原“刘海在眼睛上面一点,眉毛下面一点”等具体要求,还能理解“别剪太短了”等抽象要求,可见其理发手艺比较精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理发看似是小事,却关系到顾客的个人形象和心情。实际上,在黑猫投诉平台,因理发“翻车”引发的投诉并不少见,也不乏顾客因理发“翻车”耽误婚礼、谈生意等,而将理发师告上法庭的事例。在理发过程中“套路”消费者,更是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做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用心去理解、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永远要放在服务行业的首位。
或许有人要说,顾客年龄各异,头型有差别,喜爱各有不同,不可能都达到理想效果。这虽然是实情,但理发师至少应与顾客有效沟通,尽量贴近消费者的期待,而不是不管顾客怎么表述,都固执己见,“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如“鸡同鸭讲”一般。再说,实际理发效果与顾客的期待,至少不能严重“货不对板”。
“晓华”的“听得懂话”“听劝”以及“无套路理发”,最核心的一点是回归到最基本的“服务”。“听得懂话”,给顾客好好理个发,让顾客好好地“美”一下,本不该那么难。当然,理发师“听得懂话”、能满足顾客需求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手艺要好。此前有媒体报道,大多数美发培训学校走的都是“速成”模式,经历3个月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就能达到“就业水平”。如果只满足于就业,混口饭吃,不管是叫“首席”还是“总监”,都难像“晓华”那样凭手艺真正走进顾客的心里。
其实,很多服务行业,皆应“听得懂话”“听劝”以及“无套路”,体现质朴、诚实、正直等品质。拿客户服务领域来说,人工客服电话打不通,AI客服答非所问,“听不懂人话”,问题的根子还是服务理念出了问题。真正的“客户至上”“服务至上”,就是要关注顾客的情绪和体验,用心去感受他们的需求,用行动去满足他们的期望。只有真正倾听并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