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底,曾想过要更新视频,但在之后的春节我遇到了一位卖凉粉的嬢嬢,她带给了我一些新的思考。过年时,我带奶奶去绵阳云台观走一走,饿了就在门口吃凉粉,卖凉粉的嬢嬢跟我聊天的时候给我看了她的社交媒体软件。她说,她用手机拍摄的凉粉的视频放到网上有很多人看,还有人从特别远的地方过来买她的辣椒油、吃她做的凉粉。那一刻,我发现了一个被我忽略,但是已经存在了很久的事实,那就是互联网跟以前真的不一样了,发展得特别快。
过去的岁月里,没有一个时代可以像今天这样,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才华学识一秒钟通过网络触达千万人,哪怕只是一位做地道凉粉的嬢嬢。这是一个特别适合做文化传播的时代,我自己呢,短视频做了这么多年,也是我最得心应手的事情。我已经30多岁了,是继续做下去,还是有一些新的尝试,最后我选择了后者。我认为,不管是互联网、短视频、科技、AI,都可以成为展示自己的生活、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所以我还想继续往前走走看,看能不能踩出一些新的脚印。
过去3年,我稍微过了一下被遗忘的日子,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和做自己的事情,特别专注。不过,拥有流量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我可以用自己关注的东西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工作。
眼下,我主要围绕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生态方面做一些工作,比如手艺人知识产权保护和体系搭建,还有针对性地解决在调研中发现的传统手艺人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部分人年龄偏大,离互联网特别远。我想了一个法子,让年长的传承人和年轻的自媒体创作者互帮互助。自媒体创作者可以教传承人直播、拍短视频,也可以帮传承人提出一些更年轻化的设计;传承人可以教自媒体创作者某一门技艺,还可以帮助他们审核发布的内容,避免出现错误。
——摘选自文化类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接受新华社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