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是金融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修订M1统计口径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中指出,此次M1统计口径修订,是在现行M1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一是关于个人活期存款,在创设M1时,中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而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二是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从国际上看,主要经济体M1统计口径大都包含个人活期性质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
央行表示,将于2025年1月份数据起开始按修订后口径统计M1,预计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在首次公布的同时,还将公布2024年1月份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
M1作为高流动性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一般会被用于表征当前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往往被投资者赋予经济领先指标的前瞻性作用。经过修订的M1指标,将更贴合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房展的变化,也更有利于发挥其对经济和金融活动的指示性作用。
此前,央行已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会修订M1的统计口径。2024年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中国M1统计口径是在30年前确立的,随着金融服务便利化、金融市场和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重大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2024年11月,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定义的金融工具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动态完善。
不管是经济数据,还是金融数据,都是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做决策和判断的重要参考。由于经济和金融变化日新月异,相关的统计数据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修订,使之更能反映经济基本面。
历史上看,央行曾多次对不同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作出过修订。比如,2001年6月,为适应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消除股票申购冻结资金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计入广义货币供给量(M2)。2002年3月,为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2011年10月,为适应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发展及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纳入M2。2018年1月,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可用于支付、随时提现和价值贮藏,具有货币属性,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也被纳入M2。
新口径的M1由于其更全面反映即时消费能力以及波动性显著降低,能更好的预测经济增长趋势、通胀水平。
不过,过去的调整都是针对M2,此次M1的修订在历史上还是首次。此次修订的重要变化是,把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到M1口径。
修订的主要依据是,该金融工具是否具有了直接支付的功能。中金公司认为,“直接”的内涵包括支付过程中不会有面值损失、没有延迟、没有罚息等等其他限制。全球主要经济体的M1统计虽然有一定区别,但基本都符合M1的这一本质特征。
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可能会使得一些新的金融资产具备M1的特征。正如央行所指出的,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所以,央行将把这两大类金融工具纳入到M1的口径中。
根据现有的数据,修订后的M1,规模会上升、结构也会有所改变。中国银河证券认为,如果按照2024年10月数据测算,新口径的M1规模比原口径增加约42万亿元,增长约66.5%。新口径的M1将包括M0、企业活期存款、单位活期存款、居民活期存款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规模分别为12.2万亿元、20.9万亿元、30.3万亿元、39.8万亿元、2.4万亿元,在新口径M2中的占比分别为11.6%、19.7%、28.7%、37.7%、2.24%。居民活期存款的占比最高,其波动今后将对M1构成重要影响。
此前无论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还是投资导向型经济,核心主体一直是企业,因此以往主要由单位和企业活期存款为主的M1能较好地跟踪经济状态。但随着消费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居民消费将通过活期存款的变动影响到M1增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M1增速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指示性意义。
中国银河证券进一步指出,修订后的M1对预测经济有重要意义。新口径的M1由于其更全面反映即时消费能力以及波动性显著降低,能更好的预测经济增长趋势、通胀水平。原口径M1与新口径M1同时在10月出现拐点,上行趋势可能会持续。目前,地产销售数据明显好转、企业预期改善带来资金活化程度提升、手工补息影响减弱等因素均支持M1上行。
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随着近些年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逐步从数量调控转为利率调控,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变化的相关性或比以往下降。
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正在发生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以及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正趋于减弱,即使结合金融业态的发展不断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也不会改变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