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色彩舞蹈课程实验是一项专门针对孤独症、唐氏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等特殊儿童进行的舞蹈课程实验。“色彩舞蹈疗愈”是将色彩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创意舞蹈疗愈实践中而形成的一种实验舞蹈疗愈类型,构建特殊儿童在舞蹈疗愈的过程中激发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与表达,让舞蹈、儿童、色彩之间相互融合,对儿童进行疗愈,进一步地开发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事物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起到适当的疗愈作用,合理地设计色彩舞蹈疗愈课程有利于提高特殊儿童的疗愈质量,因此色彩舞蹈疗愈的课程设计必须从特殊儿童的身心需求和特征进行分析和选择。
1 特殊儿童的舞蹈疗愈现状分析
本次参考对象以广东省广州市少年宫“雨后彩虹”现代舞团成员为主要案例。成员里主要有唐氏综合征、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精神分裂症特殊儿童,他们大多存在感知觉异常、情绪行为问题、语言表达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2006年,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成立特殊儿童教育部,在美术基础上,加上了其他艺术治疗,但还是再用传统的模式去进行单独的课程教学,比如,现阶段最常见的有音乐疗愈、美术疗愈、沙盘疗愈,他们都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在现阶段这种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疗愈的进程。而现阶段比较兴起的剧场疗愈比较倾向亚健康成人群体,并且改善特殊儿童的状态主要通过干预训练的方式方法,且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周期较长。此外,特殊儿童的舞蹈教育和疗愈在中国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发展。例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这为特殊儿童的舞蹈教育和疗愈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所以色彩舞蹈疗愈正好可以填补这份空缺,色彩舞蹈是集舞蹈、音乐、美术于一体的艺术疗愈,为特殊儿童提供安全舒适、亲和又有创造力的氛围,可以提高疗愈效率的进程。色彩舞蹈课程设计不但要满足特殊儿童疗愈功能和干预训练的系统化,同时也要满足他们身心需求。而当下特殊儿童舞蹈疗愈使用的现代舞即兴并没考虑特殊儿童多变复杂的心理及特点,而且过于参考对待成人的舞蹈疗愈,造成特殊儿童舞蹈疗愈方向产生误差,甚至会存在疗效倒退的风险,所以课程设计和教学时更要注意做好学员的基本评估,并且做好对不同特殊儿童的生理情况进行长期的调整。
2 色彩舞蹈疗愈对特殊儿童的作用分析
在特殊教育领域,艺术治疗教育国际研讨会等活动也在探讨艺术治疗学科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如何通过艺术疗愈丰富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精神生活。色彩舞蹈疗愈作为一种艺术治疗的形式,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非言语的表达和沟通方式,色彩舞蹈疗愈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实现自我成长,修复情绪,改善心理状态。这种疗愈方式通过肌肉测试确定治疗用颜色,并通过观看、投射、呼吸、触摸等方式进行颜色疗愈,有助于摆脱负面思想和生活习惯。同时,舞蹈教育通过发展肢体智慧,调动人的自我愈合能量,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引导作用。本项目是对特殊儿童艺术治疗中舞蹈教育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是对舞蹈、美术、心理学等理论和实践学科的跨领域融合实验与研究,对特殊儿童的人格完善、智能提升和形体美化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他们克服自卑、胆怯、自闭等不良心理问题,增强面对生活挑战的能力。并且通过动作、技能、节奏、音乐等元素的学习和实践,作为特殊儿童表达和沟通的桥梁,引导儿童在观察、判别、对比、分析、想象、感知中获得身体各方面器官的发育,促进智力、思维、意识的提升,从而实现心理状态的改善。
总而言之,特殊儿童通过色彩舞蹈疗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领域,它通过艺术的形式为特殊儿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和教育途径,有助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3 探讨适合特殊儿童色彩舞蹈疗愈课程设计策略
3.1 色彩的选择和道具的搭配
色彩心理学理论指出,颜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反应,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引导特殊儿童的情绪和情感。道具在特殊儿童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增强互动性,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来作为特殊儿童与教师、同伴之间互动的媒介,增加他们在社交和沟通方面的机会。通过共同使用道具进行游戏或学习活动,特殊儿童可以练习轮流、分享和合作等社交技能,还能促进感官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来进行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道具的搭配,创造出不同的场景和故事,提高他们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最重要的是道具是辅助教育目标的关键,道具可以设计成与特定的教育目标来匹配个性化教育,根据特殊儿童的需求和能力各不相同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例如,对于视觉障碍儿童,可以使用具有明显纹理和形状的道具,而对于听力障碍儿童,则可以使用颜色鲜艳或发光的道具。
所以色彩的选择和道具的搭配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要有针对性以及符合特殊儿童特殊心理行为特点的统一以及配合教学目标去做。经过大量的研究得出结论,特殊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可能对颜色的刺激更加敏感,因此色彩的选择和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并且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每个症状有其对应的感知,因此使用明亮且饱和度高的色彩如翠绿、天蓝、粉红和橙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应避免使用过于繁杂的或过于鲜艳刺激组合,以免造成视觉干扰和注意力分散从而导致教学目标不成功和症状加重。所以要建立在色彩心理学上进行色彩的设计和应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疗愈作用。
因此,色彩的设计和应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心理学理论指出,色彩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反应,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引导特殊儿童的情绪和情感。例如,蓝色调的色彩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平复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而暖色调的色彩则可以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筛选和设计特殊儿童色彩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色彩的选择应以特殊儿童的个体特点和需求为依据,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对色彩的需求可能不同。二是色彩的搭配要注意和谐统一,避免过于花哨或刺眼的色彩组合,以免对特殊儿童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三是色彩应该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通过色彩的引导来增强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色彩在特殊儿童舞蹈教育中可以帮助特殊儿童释放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并尝试使用色彩作为交流的媒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上面三大基本原则,道具色彩的选择上应使用高对比度的色彩,以便特殊儿童更容易识别和区分。色彩的选择应基于色彩心理学理论,考虑到特殊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反应。例如,孤独症儿童可能对某些颜色有特别的偏好或敏感,而智力障碍儿童可能对明亮的颜色反应较好。色彩的选择应有助于创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环境,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不适或分散注意力的顔色。道具应简洁具有教育性和多功能性,使特殊儿童能够轻松理解和使用道具。选择道具时应避免过多的细节,以免造成认知过载。特殊儿童可能对复杂图案或过多的装饰感到困惑或分心。道具应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支持教育活动和学习过程。设计时应考虑如何通过道具来增强教学内容,例如通过色彩、形状或纹理来教授基本概念或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儿童通常表现为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会被其他的声响以及带有比较鲜明颜色的事物所带偏,会很容易忽视老师的指令。且特殊儿童具有不同于常人的视觉感受,适当增加色彩的空间使用面积和使用识别度较高用大面积色彩道具能够加强他们的记忆,快速抓住注意力,并持续地进入状态以及有助于他们对调度空间的区分与识别,建议使用突出、明亮的功能色彩,提高色彩的饱和度和用明度较高的色彩进行提示、指引,让儿童对道具的使用和调度,还有需要前行的方向,有更清晰的认知。而且使用的色彩不可以太五彩斑斓,特别是在使用灯光的时候会对儿童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会对老师的指令进行混乱认知,同时还要注意在使用色彩道具时要注意简洁,并且使用时要注意用对比较强的颜色,不然会使思维混乱,但是选择的色彩又要和日常生活的颜色相靠近。教师可以通过颜色进行与生活的连接,减弱对舞蹈空间的陌生和抵触感,增强对课程引导的信任感。不同的色彩做不同的道具设计,并提高色彩的饱和度和对比度、加大与其他颜色的明度对比,提供不同的教学环境氛围,增强特殊儿童的可识别性。此外,在一个空间使用颜色最好不超过3种颜色,尽量以翠绿、天蓝、粉红、橙色等符合特殊儿童心理特征的颜色为主,让儿童稳定情绪,从而更容易把控教学的节奏,达到教学主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特殊儿童色彩的选择和道具的搭配需要综合考虑色彩心理学、儿童心理特点及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和适宜的学习环境。通过合理的色彩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特殊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更加支持性和包容性的教学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受益。
3.2 舞蹈的融合和音乐的安排
在设计融合性舞蹈和音乐活动时,我们必须细心考虑特殊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他们表达自我的特殊方式。特殊儿童在舞蹈中的情感表达与普通儿童并无二致,都是通过肢体语言随着音乐自然地表达情感。然而,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及表达的特殊性,特殊儿童在舞蹈教学中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需要与教师建立长期的交流关系,并采用不同的交际和表达方式;二是每个孩子在身体控制力上的差异也需要被特别关注。
在舞蹈设计时,应根据每个儿童不同的身体控制能力进行个性化动作设计。设计适合他们的动作,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他们进行动作练习。同时,借助即兴创作来鼓励儿童自由表达,通过色彩联想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捕捉他们的积极表现,并逐步引导他们创造更多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动作。引导儿童通过舞蹈动作表达与色彩相关的概念或情感。根据项目的实践,得出如果要进行色彩舞蹈课程训练,最好充分应用现代舞拉班舞谱、人体动律学以及放松技巧。特殊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更为细致和专业的教育方法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拉班舞谱作为一种科学的舞蹈记录方法,能够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舞蹈动作。它通过符号系统记录舞蹈动作的空间、时间、力量和方向,使得复杂动作的学习和重现变得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这种视觉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减轻他们的认知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人体动律学通过分析和理解人体动作的内在规律,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在舞蹈中找到自然和舒适的节奏。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动作的自然表达和情感的释放,有助于特殊儿童在舞蹈中建立自信,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现代舞中的放松技巧注重身体的自然表达和内在情感的释放。它的核心在于既不过度使用力量,也不完全放松,而是让身体在动作中形成一种连续不断的能量流动。运用运动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知识,使得肢体在最省力的状态下,让全身的骨骼和肌肉协调一致,完成一系列动作。这种技巧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舞者的灵活性和动作的自然流畅性,同时也能够减少因肌肉紧张造成的受伤风险。
音乐教学应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兴趣和参与性,合理选用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内容相适应的乐曲。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音乐,从舒缓的自然音乐到节奏感强烈的乐曲,以适应不同孩子的情绪和活动需求。同时,鼓励特殊儿童参与音乐创作,如念词、朗诵、唱歌等,让他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色彩和音乐的结合,激发特殊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对色彩的联想和情感。通过综合运用拉班舞谱、人体动律学、放松技巧以及音乐的合理选择和创作,可以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全面、多元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在舞蹈和音乐活动中的全面发展。应定期评估特殊儿童在舞蹈和音乐活动中的进展,并根据他们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见表)。
4 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儿童的康复与教育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面对特殊儿童的缺陷及个性差异性以及康复和社会融合的需求,我们需要寻求更贴切、更有效的、更具有针对性的特殊儿童疗愈的方法。特殊儿童色彩舞蹈疗愈课程设计以色彩心理疗愈和舞蹈动作疗愈为支点,以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为出发点,色彩舞蹈作为干预特殊儿童行为的媒介,在特殊儿童的疗愈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效果评量上难于量化以及课题研究时间限制的问题,因此不能进一步地深入,这将是课题下一步的目标方向。通过课程实验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特殊儿童舞蹈教学过程中切忌在设计上照搬普通儿童的色彩设计和成人舞蹈的即兴要求,我们要科学化的、体系化的、多元艺术形式相结合地去进行色彩舞蹈疗愈课程设计,甚至可以在课程中加入戏剧、绘本、美术等其他的艺术疗愈,充分锻炼到特殊儿童的视觉感知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实现教育与康复的结合,帮助特殊儿童在提升自我表达能力的同时,解决情绪行为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融入社会。
本文系2022年星海音乐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特殊儿童‘色彩舞蹈’课程实验”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202210587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