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的审美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对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美育正式纳入“五育”体系。面对高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忧惑,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认识到审美能力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多元价值。本文通过从国家战略层面、时代与社会发展层面乃至人生价值观发展来明确审美品质的培养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意义,对当前高职院校的美育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提出高职学生培养审美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美学知识教学、通过艺术鉴赏提高学生审美品质、加强学生内在修养参加校外审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练就审美眼光等途径,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不仅强调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审美品质的培养。审美品质是美育工作的核心,它对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以及形成独特的个性心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美育精神,在“五育并举”教育的背景下,积极寻求教育资源融合,对高职学生开展丰富的审美品质教育,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审美品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着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使其能够敏锐地感知和理解美的内涵;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鉴别和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激发审美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以及发展审美创造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美的规律进行创作。
1 高职学生培养审美品质的时代背景
1.1 国家战略层面的要求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修改决定,其中第五条内容更新为强调教育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福祉,强调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修订将党的教育方针正式融入国家法律框架,凸显了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不仅是社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人才,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在他们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提升精神境界,因此针对高职学生开设审美教育课程,提升审美品质尤为重要。通过将美学知识系统、全面地教授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参与审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从而养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我国已迈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纪元,审美教育在当下社会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均衡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框架中,审美教育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已经为教育指明了方向,要通过教育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里的文明不仅指人类物质文明,更是要提高人类的精神文明,这也就意味着要提高全民的审美品质,只有全民的审美品质得到提升,才能够形成全面的社会文明,才能够让国家整体素质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1.3 高质量人才建设的需要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审美品质,具有卓越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除了成为专业知识领域的佼佼者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促使他们避免成为仅有知识而缺乏文化、专业能力强但审美匮乏的“单翼鸟”。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品质的培养,能够让高职学生真正理解审美活动的本质,真正地掌握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提高学业质量,更是在工作中、社会中对他们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所言:“艺术与科学在进步中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季托夫的观点也强调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为不懂艺术的工程师是有所欠缺的,而缺乏艺术感知的学者也难以称之为真正的学者。这些观点凸显了美学学习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品质,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培养美学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能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审美品质的培养旨在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高职学生的人格和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心理品质与其成长进步息息相关,美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多种形态的美来熏陶个体,这些形态不仅有山水花鸟,还有深谷幽泉;不仅有大江大海的惊涛拍岸的壮阔,还有飞流直下的瀑布的动势美;不仅仅有典型人物的健康情趣和社会道德美,更具有社会发展中那些具有深刻思想和远大理想的社会美,这些都是让人心驰神往的美。在培养高职学生审美品质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道德,更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现代心理学、美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沉浸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能够让自己进入一个愉快的精神境界,在这种境界中能够体会到一种博大的而又深沉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能够净化心灵,激发灵感思维,构筑健康的心理。例如,发明家爱迪生和生物学家达尔文都热爱文学,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审美体验,审美品质的培养对于提升个体的综合能力、促进个人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 高职学生审美品质现状分析
2.1 缺乏必要的审美素养知识
在高职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高考前的学习重心往往集中在课堂和书本知识上,导致他们的知识面相对有限,一旦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重点转向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践,旨在为学生未来步入职场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许多高职学生并未充分意识到审美品质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审美品质对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国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了公共艺术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大型讲座式教学(容纳100至300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学习纪律不佳,缺乏学习主动性,同时面临一定的畏难情绪,虽然通过这些选修课,学生接触到了基础的审美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不够系统、深入,且与实际审美体验脱节,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此外,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由于专业、性别、家庭背景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不同,学生在审美能力和活动参与度上表现出较大差异,例如,美术或者音乐等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长期参与审美体验和活动,其审美能力普遍要高于其他学生。
2.2 审美取向庸俗化表现
当前,许多高职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面临挑战,他们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审美标准,倾向于关注表面现象而忽略深层的本质,在评价事物时,高职学生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主观感受,而非深入理解和分析。具体来说,他们对于抽象化的艺术形式,如画作、象征派诗歌、意识流小说等,常常感到困惑,自称为“看不懂”。由于审美能力的不足,部分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偏好呈现庸俗化的趋势,他们容易被纯粹的感官刺激所吸引,从而忽略了美感与内涵。这些都导致了“三俗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侵害,这些低俗、庸俗、媚俗的取向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严重的,诸如穿着暴露、男性娘化等等,这些都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而对于那些具有深度、能启迪思想的文化人物和作品,如政治精英、思想文化巨人、科学巨匠及其作品,人们却缺乏了解和尊重。在音乐方面,高职学生可能更偏爱那些能带来短暂听觉快感的流行音乐,而对于博大精深的民乐、交响乐等艺术形式则不感兴趣;在文学领域,高职学生可能沉迷于言情小说,却忽略了那些能够启迪思想、提升精神的中外名著。总之,这些高职学生在审美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他们不能够从正确的审美角度进行客观的评判,只是单纯地以感官为基础快感取代了具有思想性的美感,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因此,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对他们加强审美教育,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从而培养更加全面、深入的审美观念。
2.3 缺乏主观审美能动性
过去几十年,中国教育系统主要聚焦于应试教育,中考和高考中缺乏对美育内容的考核,因此学校和教师主要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智育和德育的培养上,而美育往往被忽视,导致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就普遍缺乏专门的美育课程,学生的审美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如今社会中不懂审美的人群(被称为“美盲”)数量远超过不识字的“文盲”,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接受和欣赏都反映在个人的审美意识中,如果对美仅仅停留在感官短暂的感受,并没有对其进行审美升华,就无法养成个人审美品质,因此高职学生除了接受专业技术的教学,还应该将休闲娱乐活动与审美结合,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网络游戏、追剧乃至购物等领域。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关于审美体验的社团活动,这也是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审美体验的原因所在,学生不能够通过体验来提高自身的审美品质,自然而然容易流于肤浅,久而久之审美意识逐渐减弱,缺乏寻求美、感受美的主观意识和动力,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他们对美的认知和感受,也可能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高职学生审美品质培养的途径
3.1 进行系统性的美学知识教学
美学,作为一门深入探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学科,人类的审美活动成为美学研究的中心,这不仅仅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审美关系,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活动。以往的美学更多是基于艺术领域,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刻分析,对其美、丑、崇高、喜剧、悲剧等进行审美,探讨人类美感体验和审美意识的形成,探讨审美创造和发展规律。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借助艺术领域已有经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在课程设计方面紧贴社会时代发展,通过融入艺术领域审美教育,积极构建美育课程,这既可以通过引进外部精品美育资源进入校园,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外出实践的方式来实现,以确保美育课程能够切实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考虑高职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对每门专业课程进行美育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审美品质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体系中,对于美学理论课程的设置应当保留,并且作为基础必修课程进行讲授,让学生系统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明确审美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能够从理性角度为审美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我们还应该让高职学生选择一门美育的公共课程,不论音乐、美术、舞蹈,还是其他美育课程,确保美育能够起到普及的作用。借鉴小班制教学的优点,将人数缩小在50人内,以此来保证美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增加美育的实践类课程,诸如参观美术馆、听音乐会以及欣赏舞台剧、话剧等等,将课堂内的所学与课外的审美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审美品质。
为了实现专业技能与审美素养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积极探索不同学科的美育内容与创新特色,例如,在“阅读与写作”这类通识必修课中,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审美魅力;而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公式、原理和实验中的美感,从而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感受学科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和学习动力。再如,在智能制造的专业技术课程中,可以拓展制图中美术的美学知识,让学生在设计中感受美育;在形体礼仪、演讲口才等公共课程中通过美育与专业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提倡学生将美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2 通过艺术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
在浩渺的美学海洋中,有一个尤为璀璨夺目的领域——那就是艺术之美。艺术家们通过雕塑、建筑、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多样化的形式,将人类的情感与理想世界巧妙地呈现出来,构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鉴赏艺术之美,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美的渴望,还能在无形中提升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品德修养以及智力水平,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促进身心健康。艺术美无疑是我们探索美、品位美的重要领域,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绝佳途径。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对于培养审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让学生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其次,让学生能够在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接触和欣赏艺术美,不断积累自己的艺术修养;最后,丰富学生人文历史知识,通过对历史知识和文学作品的学习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经验,从而提升审美品质。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力量,通过组织校园活动,营造出“美美与共”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审美意蕴,感受精神文化的作用,并且外显为自己的行为。学校也可以利用校园环境来打造出具有本学校特色的美育文化。高职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资源,积极参加社团文化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审美体验经验,在活动中发挥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的效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高职学生更应该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带入社会实践中,利用所学美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工作中的美学元素,通过将美学元素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并且将审美意识服务于大众。可以通过支教、展演等形式,将美育带入社会中,不仅展现当代高职学生的精神面貌,还能够服务于社会。
3.3 加强学生内在修养,参加校外不同领域审美活动
虽然人的外在形象美能够引人注目,但更为关键的是内在美的塑造,这种内在美涵盖了人性与人格的高层次审美,它超越了表面的风度、仪容和仪态,深入到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等内在层面,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审美素养、认知层次和综合素质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远不止如此,还有诸如亲情、爱国、诚信、仁爱等等,这些都是美的体现,更是我们民族美的核心;再如坚强的意志品质、坦荡无私的奉献精神、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不仅展现了高尚的人格,更是人们应当追求和向往的美。因此,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应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努力提高审美情趣,如果缺少了这些传统美德和审美能力,即便外在形象再完美,也无法称之为真正的美。
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不应仅限于校园内,而应积极融入社会审美文化实践中,校外审美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机会,如美术馆、博物馆的参观,音乐、摄影、书法、科技等领域的体验,让我们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美术、音乐、摄影、书法、科技等多元化的艺术领域中。随着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开放,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的规定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审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审美品质,从而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在日常生活中练就审美眼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衣着、餐饮、居住还是出行,每一处细节其实都蕴藏着美的元素,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人们往往在奔波与忙碌中无暇他顾,因此,身边那些触手可及的美好常被我们无意间忽视。但如果你拥有一颗敏锐而丰富的内心,以及一双能够捕捉美的眼眸,那么,即便是在最日常、最琐碎的事务中,你也能领略到五彩斑斓的美。生活中的每一处,无论是精心搭配的服饰,还是精心烹制的美食;无论是温馨雅致的居室布置,还是窗外那一抹动人的风景,甚至是我们日常使用的科技产品和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蕴含着独特的美感。
当我们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风景美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无论是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还是城市风光、人文景观,都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美丽画卷,通过欣赏风景,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也可以领略到人类文明的智慧和力量。此外,科技美、商品美以及茶文化、酒文化等方面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便捷和舒适,商品的设计体现了创新和创意,而茶文化和酒文化则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了解和欣赏这些方面的美,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感受生活。总之,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就能够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这种修养和品位不仅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会使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更加自信和从容。通过长期的历练和积累,我们的审美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4 结语
审美品质的培养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还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并塑造出更为完美的个人形象。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是他们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培养审美品质,学生可以更加敏锐地感知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美的心灵造就美的生活——高职学生审美品质和能力培养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SJYB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