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部山区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实证分析

2024-12-20 00:00:00何成凤刘耀森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23期

摘要 农村宅基地退出对盘活农村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渝东北7个区县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结合主客观因素从农户视角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真实意愿以及影响显著的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缺乏政策的深入了解是基本因素,导致农户做决策时容易受同村人影响;②农户对宅基地的情感依恋是重要因素,年龄越大对宅基地情感越浓退出意愿越弱;③补偿标准缺乏弹性,补偿方式不够多样化是核心因素,农户做决策综合考虑成本、收益、风险等因素追求效益最大化;④城镇生活的不确定性、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是关键因素。因此,针对核心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有效政策建议,为西南部山区宅基地有效退出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意愿;Logistic模型;影响因素;渝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F 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3-0264-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3.056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Rural Homestead Withdrawal Intention in Southwest Mountain Area—Taking Northeast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HE Cheng-feng, LIU Yao-se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ollege, Chongqing 404120)

Abstract The withdrawal of rural homestea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liven rural resources, rejuvenate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data of 7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the northeast of Chongqing,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combining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to explore the real will of rural homestead exit and significant fac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lack of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policy is the basic factor, which leads to farmers decision-making easily affected by the villagers;② farmers’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homestea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nd the older they are, the stronger their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homestead, and the weaker their willingness to quit;③ the core factors are the lack of flexibility of compensation standard and the lack of diversification of compensation modes. When farmers make decisions, they consider cost, income, risk and other factors to maximize benefits;④ the uncertainty of urban life and the imperfect security system are the key factors.Therefore,we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withdrawal of rural homestea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withdrawal of homestead in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Key words Homestead exit;Will;Logistic model;Influencing factor;Northeast Chongqing

基金项目 2024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6SKSZ054);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K24ZG2120358)。

作者简介 何成凤(1994—),女,重庆人,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区域经济研究。*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27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及城市化加快,农户向城市转移造就了农村人口减少而宅基地并未减少的悖论[1]。“人走屋空”,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导致大量宅基地被闲置或浪费[2-3],尤其远郊地区空心化最严重,这也是未来宅基地退出、补充耕地的主要区域[4]。同时,受二元户籍分割制度的影响,制约了城乡要素流动,进城农户成为“两栖人员”,不能享受应有权益,使得“一户多宅”社会现象越发严重[5]。不仅沿海发达地区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突出[5],中西部地区农村宅基地在使用、管理和流转等方面同样也存在面积超标、建新不拆旧等房屋资源严重闲置的现象[6]。2017年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格局,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要求:“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合理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转让上述权益”。此外,2020年8月中央深改委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继续探索宅基地资源有偿退出机制,切实维护农户自身利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为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农村宅基地有效退出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家政策颁布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再一次推动宅基地退出的研究热潮,目前学者研究的区域样本,主要集中在东中部。首先,东部地区研究如朱大威等[7]对江苏省整体区域开展调研获取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45.9%的农民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就业风险认知等因素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孙雪峰等[8]基于南京、盐城2地探讨分析得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受个体及家庭、经济、地域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杨璐璐[5]对沿海发达地区晋江市分析后发现只有家庭收入、是否有其他住房、是否有多处宅基地和宅基地是否有产权4个变量与宅基地退出意愿显著相关。其次,中部地区研究如蔡俊等[9]基于合肥市近郊肥东县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户希望获得合理补偿,而老一代农户倾向新区安置,提出差别化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匹配农户代际差异需求;彭长生[2]基于安徽省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状况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84%的农民愿意退出宅基地,提出社保要优于宅基地退出、优先考虑远郊农民;罗湖平[10]基于浏阳市调研获取的数据从支持度、参与度、满意度3个方面探寻农户响应行为的区域分异规律,分析农户响应程度的影响因素,提出高度重视已形成的区域ced5bc7be9f2477f110837d2a415555da24096d2dde683105a398e0cbcb5b9f6分异规律,顺应农户行为响应程度的变化趋势。

上述学者从不同的样本区域对宅基地退出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8,11]、代际差异[12]等不同理论,运用 Logistic计量模型[5-8]对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围绕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13-14]、补偿标准及方式[15]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一,纵观样本区域的选择,目前对于西部地区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极少,并且没有学者以西南部山区作为样本研究区域;第二,学者们在研究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时,多是从城市发展建设上考虑或处于政府的角色[16],较少从农户意愿角度加以探讨;第三,诸多学者基于农户的个体、家庭以及宅基地方面的特征客观角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但对于农户自身主观心理的影响,如从众心理、感知状况等因素的探讨较为缺乏。

渝东北地区位于内陆西南部坐落中国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库区,地处渝、鄂、川、陕交界处,面积3.39万km2,涵盖了万州、梁平、垫江、开州、云阳、忠县、丰都、奉节、巫山、巫溪、城口11个区县,是重庆的东北“门户”,其区域面积涵盖广而经济条件较落后,山地多、耕地少造成人地矛盾尤为突出,且大部分农户外出务工形成“空心村”使得宅基地资源无法实现有效配置,对此调研更能真实地反映贫困山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真实情况。鉴于此,笔者以渝东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实地调研的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合主客观因素,从农户的视角深入探讨渝东北地区农村宅基地退出的真实意愿以及影响显著的因素,以期为正确提出适配渝东北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建议,为西南部山区宅基地有效退出提供理论支撑。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基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拥有决策权,在比较利益的指引下参与宅基地退出过程中,通常遵循“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原则,农户关注宅基地退出后的收益及效用最大化[17],任何决策都是根据自身所拥有资源禀赋进行衡量。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农户个体特征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中国农村家庭固有结构,男性外出务工,承受风险能力强于女性,且在家庭决策方面更拥有话语权,则男性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可能性更大。同时,外出务工年限越长的农户,见识广则越追求优质的生活,加上文化程度越高,接收新技能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增强,对政策理解和认知更为清晰,更愿意在合理补偿的条件下退出宅基地。而年龄越大的农户,对土地依赖性增强,更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退出宅基地可能性相对较小[8]。主要工作类型与宅基地退出的关系不明确,有些农户会因为工作地点的原因影响宅基地的退出意愿。

H2:家庭特征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农村家庭人口数量增多,宅基地更为凸显其作为家庭生活用品的功能性,搬迁难度增大,且低收入家庭会顾虑物价房价所带来的压力,退出意愿更弱;家庭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越大,家庭收入随之增长,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更强。城镇拥有住房关系到农户未来生活的保障,其经济条件好转会促进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

H3:宅基地资源禀赋特征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宅基地面积以及其上房屋占财产总值比重越大,意味着在退出时所获得补偿越多,如有偿退出,其盘活资源的意愿更强;离最近乡镇距离越远的农户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更愿意参与宅基地的退出工作。宅基地数量越多,导致农户宅基地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就会增多,退出意愿会增强;农户拥有的宅基地结构、宅基地来源、是否有房产证书等对宅基地退出并未有直接关系,因此影响方向不确定。

H4:补偿措施、农户感知、从众心理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农户是理性个体,宅基地退出追求最高效益化,就补偿方面而言,需要合理的补偿标准和多样化的补偿方式,更能刺激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也希望国家给予相应的鼓励措施来推进宅基地退出工作。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不仅受农户个体、家庭、宅基地资源禀赋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主观心理的影响。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对于贫困的渝东北地区农户来说,由于缺乏对政策的清晰了解,往往在做决策时也容易受同村其他人的影响,因此同村人愿意退出决策和退出成功者示范作用都会促进宅基地退出工作。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数据来源于对渝东北7个区县32个行政村开展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专项调研,调查依据是已设计好的问卷,采取抽样入户实地访谈获取真实数据。此次调查共收回250份问卷,通过筛选和剔除,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38份,有效率达到95%。此次的专项调研面向农村户籍且未退出宅基地的人群,全部调研均在抽样的7个区县完成。在数据处理之前,运用SPSS 25.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效度检验,KMO=0.641,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统计量观测值为1 161.335(P<0.01),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原始数据能反映主体特征真实度。

2.2 研究方法

2.2.1 模型选择。

渝东北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设定为愿意和不愿意2种情况,属于二分类选择问题,适用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它是分析个人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型[18],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238份有效问卷数据,构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当存在n个意愿影响因素分别为X1,X2,…,Xm时,则对应的公式如下:

Prob(y=1)=exp(β0+β1X1+β2X2+…βmXm)1+exp(β0+β1X1+β2X2+…βmXm)=ez1+ez=E(y)(1)

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概率:

P=ef(x)1+ef(x)(2)

1-P=ef(x)1+ef(x)(3)

经过对数变化,上述公式可以转化为

lnPi1+Pi=a+ni=1βiXi+ε(4)

式中:Pi表示农户i意愿退出宅基地的概率;X(n)表示解释变量个数;βn为解释变量第n项中影响农户退出因素的回归系数;a为常数项;ε为误差。

2.2.2 变量赋值及说明。

通过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农户主观思维出发,根据典型的二元离散变量,宅基地退出意愿共有2种结果:一种愿意退出宅基地,另一种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将“愿意”Y赋值为1,“不愿意”Y赋值为0。另外从样本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宅基地资源禀赋特征、补偿措施、感知状况及从众心理共选取26个影响因素,对各变量进行赋值及标准化处理后结果见表1。

由于选取的各变量单位不同,为了使各变量处理结果更精确,且符合客观要求,首先需要对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xij=xij-mini{xij}maxi{xij}-mini{xij}(i=1,2,…,m;j=1,2,…,n)(5)

3 模型检验及实证分析

3.1 模型检验

基于实地调研的238份有效问卷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相应回归结果。根据模型系数Omnibus检验,对26个自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步骤Step、块Block、模型Model的检验结果是一致的。整体模型适配性检验卡方值221.531>30.14,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分析数据,Sig.=0.00<0.05,说明已经达到显著性水平,该研究选择的26个自变量中至少有1个自变量,能够有效地解释渝东北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

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是一个虚拟假设,检验方程拟合度。Sig.值大于0.05代表认同拟合方程与真实的方程基本没有偏差,因此Sig.值越大越好。该研究中Sig.=0.305>0.05,说明拟合方程与真实方程基本没有偏差,卡方值9.454<15.51,认为该模型适配度良好,选取的指标能够用来反映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

分类表显示,模型分类预测准确率已达到93.7%,表明模型具较高的预测准度,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测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渝东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

3.2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将调研数据导入SPSS 25.0中,选择回归分析中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变量进行赋值定义后,回归分析结果详见表2。

3.2.1 个体特征因素显著性分析。

农户个体特征中有4个指标变量均通过检验,其中性别(X1)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在0.01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男性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与预期假设不符。从此次受访者性别比例来看,女性占样本总量42.9%,男性人数占样本总量57.1%,男性虽外出务工倾向性强,但在欠发达的西南部地区,男性将宅基地作为祖传基业,且对宅基地退出政策和潜在价值的了解不清晰,导致退出意愿弱;而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走出家庭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承担风险能力增强,退出愿意相对较强。

年龄(X2)、文化程度(X3)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525、-0.701,均在0.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此次调研中发现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50岁以上占89%,30~50岁占67%,30岁以下占41%,由此看出,随着年龄增长宅基地退出意愿变弱,较好地验证了假设。一方面渝东北贫困山区的农户“乡土情结”浓厚,对宅基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另一方面承受风险能力减弱,老年人更加警惕风险,基于未来生计与养老的种种不确定性,越不会轻易放弃原有宅基地[19]。文化程度与预期假设相反,究其原因,此次受访者中少数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回乡担任村委干部及乡村教师等职务,由于工作地点原因,更愿意保留自家宅基地。

从事非农工作的年数(X5)在0.05水平下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与预期假设相符。表明从事非农工作的时间越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增强,家庭收入收入来源更广泛,谋生技能增强随之家庭收入增加,能够应对宅基地退出后进城生活所带来的风险和压力,有经济基础和来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变强,更容易接受宅基地的有偿退出。

3.2.2 家庭特征因素显著性分析。

家庭人口总数(X6)的Sig.=0.067,在0.10水平下有负向影响,与预期假设相符。西南部山区农户一般有2个及以上孩子,加上与老人同住,家庭总人口4人及以上占比79%,所需生活场所大,增大购房压力,且搬迁相对困难,则宅基地对于农户家庭作用越强,退出意愿就越弱。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X7)在0.10水平下有负向影响,表明所占比例越大,农户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与预期假设相反。基于西南部地区特有的经济结构和人文情怀,渝东北地区在家务农和在外务工的农户都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家庭年收入(X8)(Sig.=0.016)宅基地与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相关系数为0.906,即农户的年收入每增加1万元,就会引起农户的宅基地退出度增加0.906,年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愿意改善生活环境、追求生活质量,同时家庭整体抗风险能力越强,更容易参与原有宅基地的退出工作,与预期假设相符。

是否在城镇购房(X10)在0.01水平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较好地验证了假设,表明城镇有购房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原有宅基地,农户能够在城镇拥有住房,说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宅基地的住房保障功能下降,对原宅基地的依赖性会相对降低[20],只要政府给予合理的补偿,农户也不愿意让宅基地“沉睡”或者闲置浪费,会积极配合政府盘活宅基地用途,同时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

拥有宅基地数量(X9)并未通过检验,一般认为宅基地数量越多农户退出愿意越强,但由于二元户籍分割制度,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南部贫困山区的农户进城落户工作并未完全落实,导致出现一户多宅的现象,因此宅基地数量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3.2.3 宅基地资源禀赋特征显著性分析。

离最近乡镇距离(X11)在0.10的水平下通过检验,回归系数的B值为0.732呈正相关,与预期假设相符。离城镇较远的农户,由于交通不方便、生活条件差等原因,更愿意以合理的补偿方式退出宅基地来改善生活条件。

宅基地总面积(X13)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在0.01水平下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与预期假设不符。表明宅基地面积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在原居民点居住,这恰恰反映了贫困山区农户的固有思想,认为宅基地权属于个人或家庭,是一种隐形的资产,宅基地退出机会成本高,其退出意愿会更弱。

宅基地是否闲置(X17)显著性值为0.028,回归系数为2.195,在0.05水平下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与预期假设相符。根据实地调研发现,闲置的宅基地大多为无法修砌或再利用,且离乡镇较远,农户可以通过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方式转化成收益性财产,其退出的意愿会更强。宅基地占地面积(X12)、宅基地结构(X14)、宅基地来源(X15)、是否有房产证书(X16)、宅基地及其上房屋占财产总值的比重(X18)在该研究中均未通过检验。

3.2.4 补偿措施变量显著性分析。

补偿标准(X19)显著性值为0.002,在0.01水平下显著,回归系数B值为-1.681,与预期结果相符。表明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越高,农户越愿意退出宅基地,渝东北地区特殊的经济结构迫使农户首要解决的是生计问题,只有农户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确保宅基地得到合理补偿、获得有效效益,才能激发农户的退出意愿。同时,农户能接受最低补偿价格(X20)越高则越愿意退出宅基地,与预期假设相符。标准的确定依据(X21)显著性值为0.012,在0.05水平下显著,回归系数B值为-0.758,与预期结果相符,农户退出宅基更愿意接受的补偿标准是房屋及附属建筑物成本作为依据,以及市场价格来合理退出宅基地。国家出台帮助解决宅基地闲置问题的政策(X22)未通过此次检验。

3.2.5 感知状况变量显著性分析。

城市偏好(X23)、幸福指数(X24)均在0.01水平下显著,回归系数分别为-2.199、1.436,均与预期假设相符。首先,城市偏好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喜欢农村生活的农户退出意愿更低,喜欢城市生活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更强。在此次调研的农户中,21.0%的农户喜欢城市的生活,56.7%的农户喜欢农村生活,22.3%的农户认为差别不大,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户更倾向于农村生活,原因在于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户更愿意留在农村养老。其次,对于当前生活幸福指数越低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宅基地,幸福指数越高的农户越愿意留在农村,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3.2.6 从众心理变量显著性分析。

是否受大部分村民影响而同意退出(X25)、是否受宅基地退出成功者影响(X26)分别在0.10、0.05水平下通过检验,回归系数分别为0.841、2.559,成功示范者效应、农户从众心理均正向影响宅基地的退出,与预期假设相符。此次调研中问及“如果同村大多数农户同意退出,你是否有从众的心理?”66.8%的农户表示想要和大家的想法一样;问到“如果成功退出者农户认为很值得,你是否受影响而同意退出?”61.3%的农户回答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村民的退出意愿和成功示范者的效应均对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基于农户的视角出发,以渝东北为研究区域,在7个区县展开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数据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极为显著的6个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城市偏好(0.000)>宅基地总面积(0.001)>补偿标准(0.002)>是否在城镇购房(0.004)>性别(0.005)>幸福指数(0.005),另外在238个样本农户中,有164人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占样本总数的68.9%,74人愿意退出宅基地,占样本总数的31.1%,说明西南部山区农户对宅基地退出工作的参与度、热情度仍不是太高。该研究中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因素中有许多与研究假设不一致,这正是西南部贫困山区农户的特殊性所在。

(1)农户缺乏政策了解是阻碍宅基地退出的首要因素,做决策时容易受同村其他农户的影响。清晰了解宅基地退出政策才能有效获取权益,在此次实地访谈大多数农户文化程度不高且对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不多,甚至有些农户根本不了解,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退出意愿。

(2)农户对宅基地的情感依恋是阻碍宅基地退出的重要因素。宅基地是农户长久以来赖以生活居住地,也是农户维系农村血缘关系的纽带,加上贫困山区农户的固有思想认为宅基地是情感依托和物质保障,退出会打破原有的稳定状态,其退出意愿较弱。

(3)补偿标准缺乏弹性,补偿方式不够多样化是阻碍宅基地退出的核心因素。农户属于理性个体,做任何决策时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前提,宅基地退出时也会综合考虑其退出的成本、收益、风险等因素,只有当期望收益远大于预期风险时,农户才会自愿退出宅基地。

(4)城镇生活的不确定性、保障体系不完善是阻碍宅基地退出的关键因素。宅基地退出后虽能获取一定的补偿,但退出后生活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导致进城落户未能真正落实,以及农户对就业、社会保障等诸多因素的顾虑,都导致农户不敢轻易放弃宅基地。

4.2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西南部部山区农户宅基地有效退出,提出如下建议。

4.2.1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明晰农户退出权益。

加强基层宣传力度,通过官方平台及时公开相关政策和制度,采取浅显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措施,便于农户及时了解最新政策,万州、梁平等地每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把政策、知识、技能深入农村,让农户明晰自身相应权益。同时保障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的知悉权、参与权,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正确引导农户合理有效参与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盘活农村“沉睡”资源。

4.2.2 了解农户个体偏好,尊重农户退出意愿。

随着农户年龄增长对宅基地寄予了深厚情感,要尊重农户的“恋土情结”“乡土情怀”,并充分了解农户的个体偏好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以农户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农户需求为前提,从实际出发,不能有“强制”性退出手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新农村”和美丽村庄建设;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鼓励农户自愿有效退出空闲的宅基地,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结合制度改革试点,构建困难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激励机制。

4.2.3 建立合理补偿标准,引导农户有序退出。

建立弹性补偿标准,制定多样化补偿方案,给予农户多种补偿选择,一是货币性补偿,部分农户宅基地退出是因为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此次调研中大多数农户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是一次性现金补偿。二是非货币性补偿,提供住房补偿、社会保险补偿等,解决农户担心退出后没地方住、城镇买房压力大的问题。三是综合补偿,此次调研中有59.8%的农户愿意接受“现金+社会保障+住房安置”组合补偿,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切实为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更有效地激励农户自愿退出。

4.2.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农户最为担心的是退出后生活是否能得到保障,应从农民最关注的问题入手,解决宅基地退出后农户对生活的后顾之忧。首先,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要对符合条件且合法退出的农户给予进城落户的选择权,帮助有意愿转入城镇户口的农户做好转入办理,建立灵活、高效的服务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使农户进城能够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对平等的待遇。其次,要对已退出的农户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合理的政策倾斜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解决进城子女的上学问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提高社会福利。只有农户的生活得到保障,不仅能够有效推进农户宅基地退出工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能力失衡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张梦琳.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分析与制度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4(3):85-89.

[2] 彭长生.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状况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安徽省6个县1413户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3(1):21-33.

[3] 龚宏龄,林铭海.推拉理论视域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的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2):24-30.

[4] 王利敏.皖北平原远郊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调查与启示:基于阜阳、亳州两市636户农民问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3):138-144.

[5] 杨璐璐.沿海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6(1):123-129.

[6] 彭长生,范子英.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6县1413个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154-162.

[7] 朱大威,朱方林.经济发展水平分异下的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基于江苏省549份问卷调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9):207-215.

[8] 孙雪峰,朱新华,陈利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机制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6(2):56-63.

[9] 蔡俊,袁宏伟,王雪兵,等.期望权益、确权效应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及代际差异:基于合肥市近郊肥东县615份问卷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2):23-29.

[10] 罗湖平.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农户响应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浏阳市实证[J].经济地理,2021,41(8):187-194.

[11] 万亚胜,程久苗,吴九兴,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退出行为差异研究[J].资源科学,2017,39(7):1281-1290.

[12] 张文斌,王景梅,姜莉娟,等.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户宅基地价值观对其退宅意愿影响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9):60-65.

[13] 孙宇,苏悦,胡银根.基于Logistic与AHP混合模型的宅基地有偿退出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35(9):1113-1119,1132.

[14] 刘峰,张飞.江苏省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250-252,264.

[15] 付文凤,郭杰,欧名豪,等.基于机会成本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3):60-66.

[16] 张秀智,丁锐.经济欠发达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机制分析: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9(6):23-30.

[17] 杨慧琳,袁凯华,陈银蓉,等.农户分化、代际差异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宅基地价值认知的中介效应分析[J].资源科学,2020,42(9):1680-1691.

[18] 陶然.Logistic模型多重共线性问题的诊断及改进[J].统计与决策,2008(15):22-25.

[19] 王兆林,杨庆媛,张佰林,等.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11):49-61.

[20] 滕淦,张全景,翟腾腾,等.“三权分置”下宅基地流转风险认知与影响因素:基于农户认知视角的实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7(8):96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