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的价值追求是合作与发展

2024-12-20 00:00:00
经济导刊 2024年11期

要闻

APEC的价值追求是合作与发展

11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了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阐述了中国对推进亚太合作的政策主张。在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面前,此次APEC利马会议上与会各方表现出的是高度的共识。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必须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充分挖掘这个区域的巨大潜力和机会。越南国家主席梁强称,孤立主义、保护主义和贸易战只会导致经济衰退、冲突和贫困。可见,以贸易和投资促进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始终是APEC框架下活动的核心。

会议期间,中国的倡议和主张受到多方的关注和讨论,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促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关税总水平从39.5%下降到7.3%,成为大多数APEC成员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并且在有助于亚太地区共同发展繁荣的贸易安排原则上均持开放态度。

中国是APEC成员中的第二大经济体,在APEC中的角色和贡献是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以自身的发展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与合作创造机遇。无论是“从钱凯到上海”的共同发展之路,还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亚太地区的广泛落地开花;无论是中国积极参与RCEP等区域自贸协定,还是积极支持推进亚太自贸区议程,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引领、推动着APEC不断往前走,始终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倡导者、推动者、参与者,这是中国对APEC在经贸层面之外作出的更大贡献。APEC的21个经济体GDP总量占全球GDP的60%以上、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40%以上,已成为亚太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经济增长引擎。对APEC各经济体而言,追求发展远比所谓影响力之争更重要、更有意义。在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路上,同行者越来越多,这也让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亚太地区,未来更加可期。

G20里约峰会:凝聚全球发展新共识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11月18日至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就“抗击饥饿与贫困”和“全球治理机构改革”议题,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和《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讲话。“公正”是两篇重要讲话共同的核心关键词,也是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愿景和共鸣所在。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G20领导人峰会汇聚了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近年来,“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支持G20在国际事务中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是对多边主义的支持,是对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成员,始终支持G20在推动全球实现普惠包容的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中国通过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等重大举措,真正成为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并呼吁在经济、金融、贸易、数字、生态、安全等领域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环球

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

11月6日,特朗普宣布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的再次胜选,其政策主张进一步引发社会关注。特朗普主张“加关税、减税收”,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对内减税的方式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并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这些主张与他在上一任期的政策保持一致。然而,无论从美国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情况来看,本轮都与上一轮有所不同。从国际环境来看,针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威胁,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均表示将强硬反击;尽管美国仍被普遍认为是“超级大国”,但其国际影响力正在减弱,相比2016年,美国经济、工业、贸易等多维度指标在全球中的份额均出现下降,而在这个阶段,新兴市场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GDP全球占比明显提升,区域性的贸易协定也持续增多。同时,包括俄乌冲突在内的地缘冲突尽管美国投入大量援助,但并没有使其成为地缘局势的绝对主导者。另外,当前美国也存在各种内部问题。在经济放缓和通胀隐忧持续存在背景下,债务滚动压力有所上升,财政平衡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美股估值处于高位,可能面临结构调整等不确定性。美元也受到“小院高墙”等经贸政策的影响,美元全球地位或存在进一步的潜在挑战。对于联储来说,则面临“保美元”还是“保美债”的两难困境。

世贸组织:全球货物贸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

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发布《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更新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2.7%,略高于此前预测的2.6%。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2.3%,下半年和2025年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短期来看,全球服务贸易增速高于货物贸易。2024年第一季度,以美元计价的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8%;第二季度仍将保持相对强劲增长。报告预测,按市场汇率计算,2024和2025年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稳定在2.7%。

世贸组织的数据还显示,2024年上半年,亚洲地区的出口强劲反弹,预计全年亚洲地区出口额将增长7.4%。2025年,亚洲地区的进出口额将继续保持领先增长,预计分别达到5.1%和4.7%。报告认为,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2024年,全球贸易将逐步复苏,但仍应警惕潜在风险,特别是中东地缘局势持续紧张,间接影响全球能源成本和航运路线。伊维拉呼吁进一步促进包容性的全球贸易,“我们要共同努力,确保全球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因为这些对于增进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日本实体书店陷困境引担忧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直属工作组“书店振兴事业组”日前公布实体书店所面临的问题报告。报告提到实体书店面临来自网络书店的竞争、图书配送体制难以为继等问题。报告将实体书店定位为“文化传播基地”,将实体书店减少上升为国家问题,认为图书流通受阻“不仅将损害文化发展,还可能影响立国之本和国家竞争力”。经济产业省将成立相关部委联络会,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支持力度。

报告指出,受智能手机和社交平台普及影响,人们接触纸质出版物的机会减少,经常去书店购买杂志和漫画的群体也在减少。报告还指出,图书常年依靠定期发售的杂志配送体系,以极低的物流成本配送到全国各地书店,但随着杂志销量下降,这个配送体系难以为继。报告还提到一些其他问题,比如网络书店以返积分和包邮等事实上的打折优惠给实体书店带来竞争压力等。

中国将目光投向南美洲

南美洲是中国今年11月的关注重点: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在当今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之际,与南美洲有关的繁忙国际日程,凸显了这个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

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开始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并与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中国在钱凯港的投资为秘鲁和亚洲市场之间架起一座直接的桥梁。钱凯港开通后,从拉丁美洲出口到中国的海运航程从35天缩短至25天左右,大大降低运输成本,这对于秘鲁这样一个希望巩固自己作为地区物流枢纽地位的经济体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地,钱凯港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将转化为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覆盖从建筑、物流到运输和贸易服务等各个领域。钱凯港改善了基础设施,为秘鲁带来发展机遇。

钱凯港的开通同时也惠及其他寻求向亚洲市场出口产品的南美国家。中国现在已成为多个南美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主要进口大豆、铁矿石和石油等商品,并出口制成品和技术。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其中巴西对华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约为对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出口额的三倍。除贸易外,中国还在该地区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港口、铁路和发电厂等,旨在加强物流联系、促进货物流通。这些投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旨在扩大全球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韩国大力扶持“头部中小企业”

一场着力打造“头部中小企业”的运动正在韩国兴起。“头部中小企业”主要指那些在特定行业占有较高市场份额、拥有高知名度的自主品牌的中小企业。多年来,如何提高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和设备的独立中小企业的实力,是韩国面临的挑战。虽然韩国拥有三星电子、SK海力士这些从事终端产品生产的跨国巨头,但生产终端产品的零部件和设备却主要从海外进口。2019年,日本对韩国实施半导体出口管制,韩国在原材料和设备领域暴露出的短板再次受到关注。主张“经济民主化”的朴槿惠政府在全国设立18处创意经济创新中心,以避免过度依赖财阀。文在寅政府则将中小企业厅升格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部,并扩充人员编制。尹锡悦上台后提出目标,即在2027年前将销售额连续三年同比增长两成以上的中小企业数量从7万家提高到10万家。

三星、SK、现代、LG“四大财阀”对韩国经济拥有强大影响力。韩国CXO研究所进行的调查显示,近十年,韩国的法人、企业累计获得的净利润有四成被“四大财阀”占据。鉴于年轻人通常都渴望进入财阀旗下的企业工作,培养更多独立于财阀体系的中小企业并非易事。(摘编自《日本经济新闻》)

经济

重庆围绕国家战略做大做强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视察时,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肩负着“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重任。今年以来,从提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到强调要扎实推进“九大关键枢纽”为牵引的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重庆在顶层设计之下找准开放突破口。

长江“黄金水道”通达世界,中欧班列联通欧亚,陆海新通道辐射东南亚,重庆具有承启东西、牵引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今年前10月,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值增长80%,中欧班列(成渝)运输货值增长12%左右,实施“渝车出海”计划带动汽车出口增长36.7%。重庆持续在开放大通道、大平台上做文章,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融入全球价值链、制造链和供应链,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一个更加开放的现代化新重庆,愈发令人期待。

进博会让世界共享中国开放机遇与红利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进博会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决心和姿态,彰显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未来的诚意和胸怀。

以开放汇合作 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这样阐述开放的重要意义。第七届进博会的规模和参展商数量达到新的高度: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上届,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全勤生”。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中国一系列扩大进口、放宽市场准入的开放举措持续释放经济活力,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以开放促发展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习近平主席在向第六届进博会的致信中就共促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发出时代强音。第七届进博会支持37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展,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扩容非洲产品专区,并举办全球南方可持续发展与中非合作分论坛,以实际行动为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打开新的机遇之门。

以开放聚创新 让技术和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紧跟时代步伐、培育新质生产力,进博会着力打造新专区新赛道。第七届进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诸多“首次”“首发”值得期待。科技主题区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专区产业链,升级人工智能体验区,升级打造创新孵化专区,让外国企业看到更多市场、投资和增长机遇,而且让更多先进技术装备进入中国市场,助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凝聚世界经济增长的创新合力。

香港成为中国内地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重要纽带

过去20年来,中阿贸易额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3981亿美元。作为连接东西方的一个颇具战略意义的独特司法管辖区,香港正处于这一变化的最前沿,使中东投资者能够受益于中国的崛起。

2023年香港GDP超过3800亿美元,是全球第十大商品贸易经济体。香港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资来源地和领先的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跨境私人财富管理和对冲基金中心。这座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连接中东和中国内地巨大机遇之间的桥梁。

除地理优势外,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享有的独特框架,再加上当地健全的法律和金融机构,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竞争优势。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使企业可以方便地获得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人民币服务。

这座国际城市也已成为中东地区的关键联系人,在中国内地与中东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2021年,阿联酋与中国内地之间蓬勃发展的贸易中,约有9.5%是经香港进行的。

香港还拥有亚洲最多的超高净值人士和悠久的家族财富管理传统,为蓬勃发展的中东家族办公室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生态系统。此外,香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夯实了其作为中东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地位。(摘编自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

中国贸促会:受访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意愿增加

10月31日,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从经营情况看,受访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意愿增加。近两成受访外资企业计划在华增资,环比上升2.07个百分点,其中受访欧洲企业增资意愿较强,环比上升2.5个百分点。

《报告》还显示,东部地区是受访外资企业增资的主要地区,占比为59.52%。扩大在华生产线或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受访外资企业增资的主要方式,占比为54.76%。从市场情况看,受访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其中41.67%的受访欧洲企业认为今年中国市场前景“好”,环比上升14.17个百分点。近五成受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环比上升2.04个百分点。其中,47.92%的受访欧洲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环比提高5.42个百分点;60%的受访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环比提高15.26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九成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满意”及以上。其中,对“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办理结业手续”等指标评价“满意”及以上的企业占比最高。

我国加快构建供应链国家标准体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了《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3-2024)》,强调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正加速构建供应链国家标准体系。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2023至2024年间,我国已发布10项供应链国家标准,涵盖供应链安全体系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并有多项在研标准聚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及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供应链标准研究上侧重于安全管理和风险,而我国则更重视安全与绿色标准,同时数字化成为新焦点。调研显示,超半数企业认为地缘政治冲突对供应链安全与韧性有显著影响,加快供应链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成为业界共识。

报告指出,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同时,联合会还推出了“中国供应链TOP50评价体系”,该体系融合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强调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旨在提升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2024全球创新指数发布:中国位居第11位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瑞士、瑞典、美国、新加坡、英国名列前茅,中国位居第11位,仍然是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全球创新指数的百强科技集群中,中国有26个,连续第二年以最多数量的集群跻身百强。

2024年,中国在创新产出方面的表现优于创新投入。中国的创新投入排在第23 位,创新产出排在第7位,名次均高于去年。在全球创新指数所包含的七大领域中每个领域的排名,中国在知识和技术产出(第3位)、基础设施(第5位)和商业成熟度(第11位)方面的排名靠前。

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部分,今年中国集群数量比去年的24个有所增加,连续第二年以最多数量的集群(26个)跻身百强。美国紧随其后,拥有20个集群。中国的科技集群排在前列的是深圳-香港-广州(全球排名第2位),其次是北京(第3位)、上海-苏州(第5位)和南京(第9位)。相比去年,全球前十五个集群中北京的排名上升了一位,南京上升了两位。

《哈佛商业评论》:中国经济的四大优势

根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数据,如今在64个关键技术领域中,中国有53个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成功建立在集中规划和调控基础上,同时具有激烈竞争的特点——竞争造就了能在价格和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全球赢家。跨国公司若能抓住中国经济四大优势中的机遇,就能在全球实现盈利增长。

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将自上而下的协调与自下而上的驱动力相结合。“举国创新”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科研中心。最能说明中国科技实力的领域莫过于清洁技术。例如,过去20年来,中国的大规模投入使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大幅下降,从而带来指数级的全球增长和显著的气候效益。

中国在“全球南方”的投资。中企擅长根据当地需求量身定制经济实惠的创新解决方案。例如,以传音控股、小米和华为为首的中国智能手机已占据印度和非洲的很大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拉美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地位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愿与中企合作的西方公司来说,这也是巨大机遇。

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国市场常被形容为“角斗场”,在生死搏斗中幸存下来的企业往往会成为全球冠军。

14亿消费者。中国是一个规模无与伦比的市场,其成熟的消费者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提高。中国庞大的懂技术的消费群体,推动了从高技术含量的电动汽车到最新奢侈品的大量需求。

全球新晋22座“灯塔工厂”,13家来自中国

10月8日, 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22家制造企业加入全球灯塔网络(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其中,中国大陆新增灯塔工厂13家。至此,全球“灯塔工厂”总数已增至172家(包含20个可持续灯塔),覆盖35个行业。来自中国的数量达到78家(包含大陆74家和台湾4家),占全球总量的45.3%,占22家全球新增总量的59.09%。

新增“灯塔工厂”数量最多的行业为家电制造业,分别为获得第四次工业革命单一灯塔称号的海信日立空调系统青岛工厂,获得“可持续灯塔”称号的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以及获得“端对端灯塔”称号的海尔胶州空调青岛工厂。此次新晋的中国灯塔工厂中, 蒙牛乳业银川工厂、三一重能韶山工厂、位于浙江台州的三门核电、郑州煤矿机械工厂、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工厂,分别为全球首家乳业、首家风能设备、首家核电、首家煤矿机械和首家轨道交通设备的“灯塔工厂”,均为各自领域内的世界级标杆。

观点

李显龙:世界须适应“更大更强的中国”

相较于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时,当下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在世界各地的利益也在增长和发展——即使在非常遥远的地区,它也拥有战略利益、安全利益和外交政策利益。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包括非洲、南美洲国家在内。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是多层面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第一和第二要怎么合作?两者能否合作?

相较于30年前、40年前或50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对世界来说更好。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做出调整。这不是对错的问题。不论是基于中国的利益还是世界的利益,我们都必须做出调整和适应新规则——原先的许多规则是在中国体量小得多的时候制定的。如果不这样做,仍坚持“不,我不希望中国变得强大。我希望中国永远处于世界第二,或者第二点五的位置”,这将导致很多互不信任和困难。(李显龙,新加坡前总理。摘编自新加坡《海峡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