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物周刊 丁:丁彦雨航
视频接通,丁彦雨航跳将出来,视频通话可以虚化掉背景,不过看起来他没打算隐藏什么,就那么往桌子边一坐,背后的柜子上杂物和瓶瓶罐罐随意散开。
我们视频通话的前一天,他刚打了一场对抗赛,对话就从比赛开始聊起了。
人:能打比赛,说明腿真是好多了。不过即便你能打,可能俱乐部跟你签约前还是会有很多顾虑:知名度高,管理难度大,还有伤病隐患。
丁:是的。主要还是担心我身体吧。怕我打两场可能不打了,之前确实腿不行,去了几个队坚持不下去,(有担心)也没办法。
人:伤病一来,处境就会特别现实,没有好的表现,就要面临球队交易,甚至被球队放弃。这几年你自己肯定也很难过。
丁:习惯了。运动员肯定是要出成绩的,像我们就是要能打球,能给俱乐部带来胜利和好名次。
人:能接受是一方面,难过还是会有的。你有特别发愁的阶段吗?
丁:有过。腿疼的那几年,特别愁。最难过的是2019年男篮世界杯开打后,我都想砸电视。伤得太不是时候了。
人:CBA这个赛季你没有注册,很多自媒体已经宣布你的职业生涯结束了,把你写得特别悲情,你看过相关的文章和视频吗?
丁:我都不看这些。这些年,我自己也很少在社交媒体上发什么。自己状态不好,也不想给大家传递负面情绪。我也是真的都准备退役了,前两年腿确实达不到一个正常能参加比赛的标准,然后自己因为这种疼痛也闹心。今年夏天训练的时候,感觉腿比两年前好太多了,想着如果有继续的机会的话,就来美国好好练练,看看有没有机会还能回到赛场。
人:是不是要花很多钱?这几年,你为了治疗和康复已经花了好几百万了对吗?
丁:嗯,是还挺贵的。几百万肯定是有的。不过我从小花钱就不心疼,哈哈。花在身体维护上更没啥心疼的。值得!像这回,无论最终能不能回到球场,我自己全力以赴了,如果实在是不行了,那我努力过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可惜的。起码在我自己心里这一关是得先过的,对吧?
人:你是拿过千万顶薪的球星,状态好的时候能挣钱,多花没事,可是现在随着年龄增长,老本儿都花光了。以后要是真不打球了,又挣不了这么多了,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顾虑吗?
丁:有的时候有。但还好,不过我是觉得没有关系的。其实人活的就是个经历,也不是说我挣了多少钱,攒了多少钱。
人:你这次过去,美国那边的医生怎么说?
丁:他们说还能打三四年。
人:那很好了呀,你觉得呢?
丁:是啊,很好!我也觉得很好,还能打球就很满足。这几年挺不好过,不过想一想,我也觉得很庆幸,幸亏伤病出现的时候我还算年轻,还有时间调整。我今年31岁,正是一个篮球运动员的黄金期,技术和心理都是最成熟的时候,身体可以支持,能再打几年,是非常好的。
人:你是球迷心中的“意难平”,能够继续打球,球迷们可太开心了,你爸妈更是高兴吧,这几年他们也为你操心很多。
丁:我小学毕业就离开新疆,自己到北京训练。爸妈对我也是挺放心的,因为从很小就放出去了,基本上我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做主,他们都不干涉。这两年,说得最多的就是希望我活得开心点儿,“不要太愁!”
人:体育真是最好的教育,现在教养一个孩子太费劲了,我采访的包括你在内的好几个运动员,都是青少年时代就离家远行,也都长得挺好的。
丁:我感觉父母小时候给的影响挺重要,三观正,后面也不会太歪。不过孩子太小就离家的话,还是要谨慎些。我来美国后,看到一些很小的留学生,感觉各方面问题还是不少。我去北京在王非教练的篮球训练营训练,大部分是高中生,初中生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孩子。第二年,我父亲就过来做教练了,等于也陪了我一年。
人:我看到一个网上“考古”,2009年中国男篮在天津亚锦赛决赛上输给了伊朗,网上关于中国男篮进入“后姚明时代”的哀叹很多,你在山东俱乐部的百度贴吧里留了一句:“有我,中国篮球,行。”那会儿你才16岁,还在青年队。
丁:哈哈哈,其实那会并不行。我小时候瘦得跟个杆儿一样,不是特别出色,在八一青年队待了三个月,最后人家没要我,山东要了我。我自己最感谢的是宫鲁鸣教练,在国家队跟着他训练成长很大。长沙亚锦赛的时候,他一脚把我踹上场,那一脚,作用很大,到现在还起作用。
人:这一脚疗效这么长吗?
丁:心理上的一种突破吧。在长沙刚开始我打得不好,都不想上场了,有点自我放弃了。宫鲁鸣教练把我抓起来,“你必须上!不投一个三分,我不会换你下来的!”一脚把我踹上去,我上去真的投开了!
人:宫鲁鸣教练训练量很大,有人给他取绰号“宫大量”。我记得2016年他带男篮国家队备战里约奥运会的时候,要求所有人利用休息时间累计投篮一万次,他也不检查,让大家自己计数,完成了告诉教练。
丁:竞技体育,没有量是不可能出成绩的。我在联赛中爆发,就是从2016年那个赛季开始。里约奥运会上我们碰强队,真是打不过啊,但是我这人就是这样,“打不赢,但我不服!”
第一次去美国参加特训和夏季联赛,也是那个感觉,“打不赢,但我不服!”
人:我看到一个视频,你和一个训练师开玩笑,你们的座右铭都是:“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竞技体育其实是种极限实验,科学训练的本质是在可持续的前提下触摸到训练和对抗的极限负荷。职业化程度越高,对极限的探索越靠近极致。
丁:是的,这种探索越来越离不开运动医学和康复手段。现在的运动员普遍比老一辈运动生涯更长一些。现在的康复越来越有体系,对运动员的保障相比前二十年我觉得要好太多了。我以前从来没有出过这么大的伤病,完全没有想到这个腿伤会纠缠这么久。也是因为这两年的接触,对康复和体能训练的认识深刻了很多。过去我不太喜欢力量训练,觉得枯燥,现在知道花在力量训练上的时间和汗水都会转化为场上能力。
人:你父母都是打篮球的专业运动员,他们都是什么年纪退役的?
丁:他们都是部队篮球队的,那个年代的退役都比较早,我爸应该也就是我这个岁数,三十出头就退役了。
人:很多人谈到你都感慨万千,但是现在的你给我感觉情绪好稳定啊。
丁:我是一个比较喜欢顺其自然的人,不会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一般都是到了一个台阶,再去想下一个阶段的事。可能自己看得没那么长远,也想不了那么多问题。
人: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大心脏”嘛,对竞技体育来说是好事,想得少,有损耗没内耗,多好。
丁:对,想不了那么多事。
人:你刚才说自己“打不赢,但我不服”这个劲儿在你成长中作用挺大吧。
丁:是,我没有那么多野心啊什么的,但是好像也不是那种能过安稳日子、很容易满足的人。我不太喜欢过那种比较安逸的生活。
我喜欢阶段性的目标。基本上到一个台阶,我就想往上走走,往外走走。我虽然嘴上说是顺其自然,但是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挺多的,对自己的训练、对自己的状态我都有要求。
人:网上有很多你巅峰时期的视频混剪,我看了都很震撼,确实是“中国男篮锋线上的答案”。2024,请回答,你觉得当年的自己牛不牛?
丁:其实当时也没觉得多厉害,正好那时状态好,然后球权也都在我手里,算是把握住了机会吧。不过,打不上球的这两年,我也会看那些视频,心里也会冒出一句,“啊呀,原来我这么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