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业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然而,从我国当前乡镇林业产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如结构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必须积极推动乡镇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以更好地发挥林业经济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乡镇农业农村服务的视角,分析乡镇林业产业现状,探讨实施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意义和原则,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路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林业产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乡镇视角来看,林业产业既关系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同时也关系着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乡镇林业产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的整体发展。
1 乡镇林业产业现状
1.1 乡镇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要产业类型,尤其在乡镇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我国当前乡镇林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产业种类主要包括了森林种植、林产品初加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其中,森林种植是乡镇林业的基础产业,涵盖了用材林、经济林与生态防护林。林产品初加工主要包括木材加工、竹木制品加工、食用林产品加工等。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型林业模式,包括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特别是近年来依托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打造的生态旅游,表现出了显著的增长态势[2]。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乡镇林业产业,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生产和销售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乡镇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乡镇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我国乡镇林业产业表现出了不错的发展态势,但也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尽管从我国林业产业整体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但从乡镇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传统的木材生产和简单的农产品种植依然占据绝对主要地位。这样单一的产业,虽然也能对农村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一旦市场需求变化和资源供给不足,则整个产业链将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单一的产业结构也限制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特别是抑制了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其次,我国的乡镇林业产业普遍存在着产业链较短,附加值较低的问题[3]。受技术和资金限制,大部分林产品只经过简单的初加工便投入市场,深加工和经济加工能力不足,导致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产业主体以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经营为主,规模小,产业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缺乏品牌影响力,整体经济效益不够。最后,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难以平衡[4]。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固然对发展乡镇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过度依赖资源的产业模式,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乡镇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乡镇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提升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
乡镇林业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林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收入渠道有限,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提升效果有限。通过推动林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升级,能够为乡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2 有助于提高乡镇经济发展质量
林业产业在乡镇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乡镇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但是当前存在的乡镇林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的问题,不利于乡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林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升级,提升林产品的深加工和精细加工能力,能够使象征林业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使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这不仅能够直接带动林业产业增长,更对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物流、包装、服务等,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乡镇经济增长点,提升乡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地方经济繁荣[5]。
2.3 有助于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市场对于林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高端化。传统的单一的、低质的林产品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产业升级,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更高附加值的林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拓展林业产业的市场空间,既能够使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广大消费者获得更高质量的、多元化的林业产品。
2.4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林业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乡镇林业对于环境保护和修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经济的需求,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通过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推广绿色林业生产方式,科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能够更好地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为实现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6]。
3 乡镇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路径与策略
3.1 发展林下经济与复合经营模式
推动乡镇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首先必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复合经营模式。林下经济是一种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在林地内进行多种经营活动的综合发展模式,既能够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乡镇林业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可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副产品的采集与加工等方面入手。林下种植方面,可以加大中药材、食用菌、野生蔬菜的种植力度,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条件的优势,而且也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升,促进森林多样化。在发展林下种植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土鸡、野猪、鹿等林下养殖活动,开展森林副产品如野生蜂蜜、林间野果等的采集和加工,为乡镇林业经济提供多元化经济来源[7]。
同时,要高度重视多层次、多种类的复合经营模式的开展,通过同一林地同时进行种植、养殖和生产活动,使资源得到立体化、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比如在林间种植的同时,发展林下养蜂业;再比如积极推动林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这样的复合经营模式,能够使林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综合收入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能够有效分散林业经济风险。
3.2 推动林产品深加工及品牌建设
林产品深加工及品牌建设,也是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的重要策略。当前乡镇林业产业的产品,大多停留在初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所以,要积极推动林产品深加工,将初级产品转化为有更高附加值的精细化产品,以增加效益。例如,将初加工的原木、竹材,通过深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家具、工艺品;将核桃、板栗等初级林产品,通过深加工制成坚果零食、保健品、精油等高端产品。提高产品价值,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创造更好的效益。另外,要高度重视林业产业、林产品的品牌建设。乡镇林业企业,要致力于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同时,创新设计和包装,提升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此外,还加大市场推广和宣传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提升林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乡镇林业产业竞争力。
3.3 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及康养产业
乡镇林业产业能够提供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大力推动生态旅游及康养产业,既能够提升林业经济效益,也能够提升乡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乡镇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对乡镇林业资源的有意识地规划和利用,积极建设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和自然景区为消费者提供森林探险、野生动植物观赏、森林徒步、露营等生态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不但能够直接带动林业经济发展,而且也能够带动餐饮、休闲、民宿等其他产业发展,提升乡镇经济效益。此外,森林中的新鲜空气、负氧离子、安静环境等有利于身心健康,这为发展森林疗养、康复理疗、养生度假等康养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乡镇可以建设森林康养中心,提供中医理疗、瑜伽冥想、户外养生等服务,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养生息。开发特色健康食品、保健品,如野生蜂蜜、森林药材等,满足人们对天然健康产品的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康养服务和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乡镇可以实现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3.4 引进与推广先进林业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现代林业技术不断发展,这为提升林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因此乡镇林业产业要高度重视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改进传统林业生产方式,实现林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首先,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引进耐病虫害的林木品种、优化植株密度等措施,都能显著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林地的精确管理和监测,实现对林地的科学管理。其次,加强林业生产中的智能化管理力度。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乡镇林业管理者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另外,加强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能够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强林木的生长性状,并提升产品的质量。在引进先进林业技术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乡镇可以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会等方式,提高林业从业者对新技术的认知和使用能力;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试点项目,展示先进技术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从而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过全面推广更好地发挥先进技术在乡镇林业中的应用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是乡镇林业在当前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不但能够有效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从而形成乡镇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实现乡村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目标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 杨睿,李骁,陈波.新型城镇化与林业产业结构关系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24(4):93-97+161.
[2] 张硕,李伟,焦春雨,等.基于灰色理论的河南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预测[J].四川林业科技,2023,44(6):77-82.
[3] 马琳,姜雪梅,徐翎珑.林业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之路——基于公益林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视角[J].生产力研究,2023(12):65-71.
[4] 姜雪梅,牛志伟,王会,等.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J].生态经济,2023,39(8):112-121.
[5] 陈腾达.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价值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21):91-93.
[6] 熊立春,赵利媛,王凤婷.产业政策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4):76-81.
[7] 姜钰,姜佳玮.林业技术进步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空间效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49(5):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