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与保障措施

2024-12-18 00:00:00刘玉庆
新农民 2024年33期

摘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有许多,如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相关企业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果,可达成既定的发展目标。本文主要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工程企业可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利用更新的观念探索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式,让该项工作执行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推进高标准农田逐渐成为农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保障措施

相关企业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可通过加大资金与科学技术的应用、健全灌溉排水规划设计标准、合理制定发展计划等,解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兼顾自然环境,让自然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让我国农业经济获得良性发展,让我国在整体上实现更好的发展。

1 案例分析

以近年来我国山东省聊城市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为例,其在社会发展新阶段,加快灌区现代化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背景下,全市计划实施位山、彭楼、陶城铺、郭口4个大型灌区,班庄、仲子庙、刘桥西引河3个中型灌区和位山灌区东昌府区灌域,共8个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其中,争取增发国债项目6个,争取额度全省第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完工后,新增节水能力3 330万m3,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 766.67 hm2,改善灌溉面积14.13万hm2,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7 160万kg。相关企业在探索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障措施的过程中,创建标准化管理灌区,实现科学高效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狠抓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针对性和有方向性地结合《聊城市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管理工作标准和考核体系,有序推进灌区(泵站)标准化管理评价,4处大型引黄灌区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其中,位山灌区统筹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构建了科学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标准化管理“位山路径”,获评水利部第一批标准化管理灌区[1]。企业还依据实际情况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提升智慧化水平,如在全市15处大中型灌区开展灌区“一张图”建设,搭建2处市管大型灌区和9处县级信息化平台,对15处大型节制闸、54处支渠闸全部实行远程控制、自动化监控启闭,全面有效地提升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企业可以以此为鉴,除了在社会发展阶段更新固化的发展观念,也要注重从实质中,落实有效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障措施,让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充分的显现,让区域综合发展实力得到有效的带动,得到源源不断的助推,实现核心发展力提升。推进数量、质量、生态的三位一体建设,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质量推进农村水利发展,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让区域农村河道“生态型”整治,促进农村供水能力“高品质”提升,实施重点塘坝“安全性”加固;坚持规划引领,创新管护机制,加强组织发动,提升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水利建设组织保障水平。

2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点分析

高标准农田,具体指符合标准的农田,该类农田要土地肥沃和水利设施完善以及田间道路通畅,这样才能保障农田种植效益。具体而言,高标准农田土地肥沃主要体现于土壤质量好,土壤富有有机质和养分,这样才能满足众多农作物的高产需求。水利设施完善主要体现于农田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可确保农作物在农田中生长时获得充足的水分,灌溉排水工作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田间道路通畅主要体现于农田有良好的田间交通条件,不仅可以方便农民进行有效的农业生产和管理,还可以让农作物的种植达到高产高质的目标。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主要体现于农田有较为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现阶段比较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主要为收割机和拖拉机等,该类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农作物品种优良,主要体现于农田农作物种植,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并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

3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主要体现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提高粮食生产等,以下论述的相关内容便是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详细分析。仅供参考。

3.1 推动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建设可以改善落后地区农村的农田建设,为该地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让该地区的农业经济更进一步提高,所以,地区相关企业依据实际情况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并确保建设成果;同时,可借助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让区域农村排水灌溉条件得到更好的通畅,并在此基础之上,达成控制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减少农田灌溉中水资源富氧化的目标,让区域农业实现无公害农业发展,在社会发展新阶段取得高效的转型成果[3]。

3.2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并没有达到农业机械化与科技化的水平。地区相关企业基于现阶段发展实际状况,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果,除了可以进一步提高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还可根据农业发展中水资源分配关系到农业的生产状况,让农田生产水平得到持续性的提高,满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优化要求。

3.3 提高粮食生产

一直以来,我国都遵循民以食为天的发展原则,地区相关企业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对危害农田的旱涝灾害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让水利设施发挥保证农田安全的功能,让地区农业灌溉条件得到不断的提高,让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不断的增强。

4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资金投入问题和技术问题以及管理问题等,多样的问题导致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并不顺利,成果受到限制。以资金投入问题为例,由于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在开设的过程中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基础支持,但某些地区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且资金渠道不通畅,导致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资金供给不足,制约工程建设的进展,制约工程建设的成果。以技术问题为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持,但部分地区技术应用比较滞后,并没有基于新时代背景和优化所需,科学合理地应用灌溉技术和水资源管理以及监测技术等,受技术水平较低的影响,无法让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果达成既定的目标,甚至还会限制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以管理问题为例,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开展中,管理工作需做到位,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成果的长期稳定运行[4]。但是,部分地区相关企业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没有重视对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提升,导致工程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甚至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闲置或者破损的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效益的提升,还影响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5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效保障措施

相关企业在现阶段探索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效保障措施的过程中,除了要积极转变固化的发展观念,也要注重加大资金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注重健全灌溉排水规划设计标准,这样才能通过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做好工程建设的要点把控,让工程建设顺利性和效果得到保障,让工程建设效益得到持续性的提升。

5.1 加大资金和科学技术的应用

充足的资金和应用性较强的先进技术是促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的基础保障,相关工程企业在现阶段为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得更好,都是离不开充足资金和先进技术作为支持的;与区域政府加强协调,确保政府能发挥一定的领导作用,给予工程建设充足的资金支持,如利用水利建设经营权吸引投资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投资,不仅可以确保工程建设有足够的资金,还可以让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得到保障。工程企业也可通过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合理分配,减轻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确保工程中资金能发挥较为充分的促进作用。技术引入和应用方面,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性比较强的先进技术主要包括温室大棚、遮阳网、喷雾灌溉等技术,相关企业可通过引入并科学合理地应用先进技术,实现规模化经营。

5.2 健全灌溉排水规划设计标准

相关工程企业在现阶段探索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法时,也要基于高标准农田灌溉排水规划,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科学设计,这样才能达成既定的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和有方向性地健全灌溉排水规划设计标准,让水利设施对农田发挥良好的灌溉作用,并做好排涝优化,解决农田在水资源分配上的多元问题,确保农田农作物的种植成效。该过程中,相关企业可应用网络技术和建模技术在农田灌溉排水系统设计初期促进工作,确保模拟设计效果,让当地农田拥有与发展所需最适配的水利灌溉系统。随后,相关企业可通过对排查困难等问题在模拟建模中进行智能综合的分析,广泛且精准地寻求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于让农田灌溉排水系统符合国家标准,让设计成果与农田地结构具有较强的适配性,既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还可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的发展观念[5]。

5.3 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

相关企业为保障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意义和价值,也可通过开展模拟调研和对实施过高效节水项目的区域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察看,合理制定发展计划,提升农业生产。该过程中,企业可在进行模拟调研的过程中,通过掌握“十三五”以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项目建设情况,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建设情况全面摸底,以便于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建设区域图,为后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有效地开展奠定基础。相关企业对实施过高效节水项目的区域实地察看时,可通过按标准农田建设气象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生产能力提升。随后,相关企业可在合理制定发展计划后,依托项目进行农田围栏建设,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牧矛盾,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让项目进行农田鹅卵石检石,从多方面角度改造提升农田的质量,让区域农业生产实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5.4 实行严格监管狠抓农田建设质量

全面有效的监管工作可以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保障,相关企业可在进一步完善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评价考核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对设计和施工以及监理等诸多关键环节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价值。该过程中,相关企业可通过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让检测工作执行得更有专业性,以便于对存在的问题当场指出并跟踪监察,使问题信息记录在案,使问题得到解决。工程企业也可通过有针对性和有方向性地建立对设计和施工以及监理单位的考核制度,利用应用性较强的考核制度发布农田工程质量建设情况通报,减少工程中监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和工程建设质量存在问题的现象,增多工程中良性情况,实现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障措施的分析和把控。

5.5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宣传

相关企业在社会发展新阶段也要注重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宣传工作,可通过让广大群众从多方面和多角度了解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区域农业领域个人和农村集体以及相关部门工作者的支持,让该项工作从多方面获利,获得更好的发展。该过程中,相关企业可在社会发展现阶段利用应用性较强的媒体设备,从多软件和多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向大众宣传项目的具体目的,向大众普及项目的有效开展方法,可通过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积极作用,以及应把控的重点,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的顺利性、持续性和成效性。

6 结语

结合上述论述的相关内容可具体总结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颇多,区域工程企业基于新时代背景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优化要求,采用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观念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力度建设,并确保建设的水平持续提升;可通过从多方面和多角度进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果的应用,让区域农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让区域综合发展实力得到显著的增强。其中,企业要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要符合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划,体现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和建设的要求、整体规划及配套实施。工程企业可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健全灌溉排水规划设计标准、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规划、实行严格监管狠抓农田建设质量等,将提高农业农田高标准建设作为紧随经济持续发展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切实地带动当地农业公共服务和道路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的发展,并在整体上加快区域引进涉农项目在农村的投资进程,让区域农业产业链得到有效地延长和加固,尽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区域工程企业在新时代背景完成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与保障措施的探究,可助力我国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春蕾,杨红,韩栋,等.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与发展策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24(7):15-22.

[2] 潘淑萍.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J].水电水利,2022,6(6):91-93.

[3] 李振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与保障措施分析[J].治淮,2020(9):62-64.

[4] 李彩.试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22(11):129-130.

[5] 汪海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灌溉渠道设计方案研究[J].陕西水利,2020(2):162-16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