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2024-12-18 00:00:00胡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11期

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2022年版课标特别重视整本书阅读。整本书种类繁多,能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多样的思维方式、多彩的审美体验、完整的文化场域。基于整本书的特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也应当指向培养学生的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等四大素养,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阅读与交流、思维与表达。所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值得探索的课题与热点。

一、品读内容,增强学生语言建构的能力

《城南旧事》是由几篇短小的故事组成的,这些短文看似是独立的故事,其实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惠安馆》中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疯”女人秀贞,她的人生悲惨可怜。《我们看海去》里没有姓名的小偷,为了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成为盗窃犯被抓示众。《兰姨娘》中苦尽甘来的兰姨娘,跟随能够理解她、包容她的进步青年德先叔投入新生活。《驴打滚》中向命运妥协的宋妈,最后跟着好吃懒做的丈夫牵着驴回家。《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英子努力完成爸爸的愿望,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校发言,面对爸爸去世的噩耗,表现出了镇定和安静。这些都是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的缩影,为读者展示了他们身上与生俱来的中国人善良隐忍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句式是短句,句子简短,结构简单,语言干脆利落,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却完美诠释着真善美。

如《惠安馆》中英子与妞儿的一段对话:

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就住在那条胡同里?”

“嗯。”我说。

“第几个门?”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

“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来玩儿。”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地摇摇头。

这段对话仿佛能看到两个女孩子聚在一起聊天的场景,短句居多,没有出现一个复杂字,且贴近儿童语言,符合英子和妞儿的年龄特征。因此,读起来有一种天真,特别真实的感觉。整本书几乎都是以这样的语言描述英子儿时的记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赏析,并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今后的表达中自然输出。这样,学生的阅读将走向更深处,理解与思维就会有所提升,语言的建构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二、梳理思路,提升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

通过对整本书内容的整理或基本思路的疏通,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及现象背后隐藏的丰厚内容实质,引导学生切实感受人物形象,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城南旧事》是写童年英子眼中的“大时代,小故事”,那些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总是令人伤感压抑,但英子的童年天真有趣,让读者在阅读中理解了坚强勇敢、知恩图报、责任与担当的深刻含义。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该书的写作顺序和人物描写,促进学生严密地思考。比如疯子秀贞,被恋人抛弃,未婚先育,孩子又被遗弃在城根下。本以为找到了小桂子,却在逃亡的路上惨死在车轮下。还有那个小偷,为了弟弟能过上好日子误入歧途,最终被抓示众。这真是一个悲惨的世界,有时候读着读着就让人感觉透不上气来,但因为人物的饱满、叙事的有趣,还是忍不住要读下去。好在我们的主人公——英子的内心世界还是温暖的,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旧时代社会。

三、赏读经典,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的情感

优秀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精彩片段,这样的片段往往蕴藏着作者不一般的情感寄托,所以也是读者进行审美与鉴赏的关键之处。正因为如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认真筛选经典片段,带领学生赏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愫。

在《城南旧事》中,作者总是用最简单的场景、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朴实的情感,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到温暖,产生思考。如下面这段文字: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这是英子初次见到骆驼时的情景。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似乎就能看到在寒冷的冬天,一个小小的身躯随着爸爸站在家门口,正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仔细打量着骆驼。从那微咧的嘴角、纯净而甜美的笑容中,可以看出她内心初见骆驼的喜悦……孩子的这种简单快乐很有感染力,让读者不自觉地随着英子的高兴而高兴,忧伤而忧伤。童真总以一种最简单、最直白的形式展现给人们,所以作者也通过一个个简单的场景让读者来感受英子的快乐,即使大人的世界悲苦忧伤,但每每看到英子的天真总会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四、感悟精神,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意识

2022年版课标把“文化自信”作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并且放在首位。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思想基因。作为历史文明的学习者和传承者,青少年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精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时下倡导整本书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城南”,每一个角落都是北平古城的人文风情、地域语言、民俗习惯的缩影,都真实展现了旧社会的人情冷暖。这里有拉煤的骆驼、打滚儿的驴、夹竹桃与石榴、天桥和城南游艺园……这些都是作者个人的记忆,充满北京特色的元素。与其说它们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成为作者精神世界中永不复返而又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记忆深处的北京生活图景依旧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所以,当作者回味那种具有北京特色的人文情怀时,实际是作者“根意识”的表现。

五、学用结合,激发学生持久阅读的活力

无论是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是马克思的“实践出真知”、毛泽东的“理论联系实际”,都在向我们强调“学用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仅如此,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可见,教育重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整本书阅读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采用“学用结合”的方式,注重语文学科的读、写联动,注重将语文与生活勾连,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时刻保持阅读的活力,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核心价值。比如就书中的人情、人性、民俗,还有描写方法等方面,教师应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读、思、谈、写等多元化活动,将学生的阅读视野聚焦到整本书中最值得仔细推敲、品读的地方,如疑难深刻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知识内容丰厚处等,再根据学情设计任务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某一方面的特点,打开学生审美与思维的提升空间。

互联网时代虽然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便利,但碎片化的阅读带来的是思维浅薄化。而具有完整性和持续性的整本书阅读才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能够更有效地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实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策略,让整本书阅读实现常态化和持久化,逐步走向规范和有序。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