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的西方乡土油画解析

2024-12-17 00:00:00畅轩博
艺术大观 2024年30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现实主义

摘要: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承文艺复兴,下接欧洲19世纪美术。17世纪,巴洛克艺术、学院派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在欧洲并行。而在现实主义艺术倾向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一批具有乡土风情的艺术家,尤以荷兰为最。本文以17—18世纪为主要时间节点,浅析西方乡土绘画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乡土风景;乡土油画

17—18世纪,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一方面,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思想在欧洲各国传播,这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另一方面,继欧洲大航海时代(15—17世纪)之后,全球的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各国对外扩张、强权掠夺,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开始出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7—18世纪的欧洲各国美术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面貌。

在17世纪的美术作品中,宗教题材作品的宗教意味变得越来越淡薄,描绘的人物已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世俗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艺术家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真实感受与生活,对大自然的真实美尤为倾慕[1]。特别是17世纪中期,欧洲自然主义风格的绘画得到极大发展,其题材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例如,在荷兰,绘画题材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分类。

风景画也逐渐作为一个绘画种类独立出来。到了17世纪,在荷兰北部,风景画才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主题[2]。这一时期的风景画将自然景物和人的主体相结合,携带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并将拓展开来的乡村主题进行独立的叙事和抒情,表达了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的态度转变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一、17世纪的意大利

在17世纪的欧洲,巴洛克并不是其唯一的艺术风格,而是众多流派中的一种主要风格。意大利与法国仍然流行着古典主义。意大利博洛尼亚学院派的安尼巴莱·卡拉奇在他的作品《逃往埃及》中,山川、田野、小溪、天空、牧羊人和羊群,即利用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绘画中常见的田园景色和氛围,填充了《逃往埃及》和其他类似画作的整个空间[3]。这些构想出来的环境表现了理想化的古代田园生活。虽然这些古典场景和题材通常取自宗教故事,但其表现出的宗教气息更加淡薄,画家似乎更重视田园风光而不是叙事。画中,画家对田园式背景的用笔超过了对玛丽亚、年幼基督和圣约瑟向埃及缓慢行走的描绘,且人物的比例极小,只是风景的一部分。安尼巴莱·卡拉奇的另一作品《捕鱼》也是一幅理想的乡村风景,但这些风俗场景的创作源自生活。

17世纪的意大利罗马还出现了被称为班博西昂塔(乡村风俗画)的绘画团体。班博西昂塔是指在罗马工作的荷兰艺术家团体,他们发展出了一种特别的自然主义画风,重新解读了卡拉瓦乔自然主义的某些正式的、概念性的元素。就形式而言,他们采用自己对光及光所照亮真实世界的研究进行创作。班博西昂塔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荷兰画家彼得·范拉尔,其绰号为“班博乔”[4]。而班博西昂塔则是人们给追随他的画家群体起的外号[5]。在班博西昂塔艺术团体的乡村风俗画作品里,部分风俗画作品带有乡土气息,如彼得·范拉尔的《有猎人的风景》《牧民》、米凯兰杰洛·切尔阔齐的《水槽》、扬·迈尔的《牧羊人与羊群》《乞丐》等。

二、17世纪法国的理想与现实

法国画家克劳德·洛兰的作品是古典主义的理想风景。他用成百上千的手稿记录了罗马的乡间景色,并对画过草图中的各种景色进行组合,将写生的素材理想化,创造出一种诗意的浪漫情调。劳德·洛兰的作品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怀旧之美,画面当中常常伴有金色光芒的渲染,同时向大自然中注入人类的情感,又将大自然重新装扮成平静、安宁的样子,这对18—19世纪早期的风景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牛和农夫的风景》中,劳德·洛兰利用大气和线性透视,将满是农民和动物的淳朴罗马乡村变成了在无限空间中沐浴阳光的古典理想风景,其中带有乡土倾向的作品还有《向阿波罗献祭场面的风景》。

在17世纪的法国,与古典主义相对立的艺术是描写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在这一批画家当中,路易·勒南值得一提。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再将下层人当作丑角,而是将他们表现为受人尊敬的、有着高尚道德的人。路易·勒南经常描绘围桌而坐的、不富裕的农民家庭生活,偶尔也创作室外场景,如农民从田间回家和前往市场途中等[6]。他的一些描绘农民生活的作品可以认为是乡土现实主义的人物作品。《农民的晚餐》《农家用餐》两幅画都描绘了农家室内情景,画中的餐具器皿都刻画得十分真实、可信。他与安东尼·勒南合作的《农民家庭》是其中最大的一幅作品,展示了农民家庭的亲密和温暖。他的乡土人物作品还有《挤奶女工的家庭》,该作品描绘了一个农民家庭前往市场的情景。

三、17世纪荷兰的乡土风景

17世纪的荷兰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政治自由、思想开放,为绘画上的繁荣提供了社会基础。一方面,新兴制度和政体使得宗教画与封建贵族的委托逐渐没落,富裕的新型市民阶层和中产阶级对艺术的需求量却急剧增加,他们热衷于用艺术作品来装饰居所。这些作品在形式上装饰感强、价格不高,其内容上符合中小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因此,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以及表现荷兰风光的风景画、动物画和静物画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另一方面,荷兰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这些画家的创作。由于荷兰地处低地、多平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与内容。当时的荷兰在摆脱了西班牙统治后,便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大规模造田计划。堤坝和排水系统出现在乡村,影响了荷兰的社会与经济生活。大部分荷兰家庭拥有自己的土地,因此培养了荷兰人对土地的亲近感[3]。

这一时期,荷兰出现了最初的美术市场。它是当时最复杂、层次最多的行业之一,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这对荷兰画派的形成和繁荣,其中包括荷兰风景画的独立和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7]。美术市场的出现使得荷兰的绘画分支进一步细化,呈现出多样的面貌。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同,这一时期的荷兰画家不得不先完成作品,再去寻找买主。一方面,画家摆脱了那些干预他们工作还欺侮他们的赞助人,可能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为了这种自由,画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他们不再与单个的赞助人周旋,而是与一个更为残暴的主人——市场的公众进行周旋……美术市场竞争也很激烈,每一座荷兰城镇都有许多画家在货摊上摆出他们的画,较小的画家若要获得名声,就要专精于一个特殊的绘画分支、一种绘画门类[8]。在这样的情况下,从16世纪欧洲北方国家开始的专门化倾向(如博斯和老勃鲁盖尔)在17世纪的荷兰更加走向极端化。

扬·凡·格因是发现新天地最早的一批人中的一员。他的作品色调比较单纯,但画中不乏诗意。扬·凡·格因的作品《河畔风车》没有表现崇高的神殿,没有表现神话里的人物和场面,而是画了一架荷兰乡间常见的简朴风车。他不画迷人的林中空地,而是画了本国的一片毫无特色的乡土。这幅作品将欣赏者的目光引向烟雾朦胧的远方,仿佛站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正向暮色之中纵目眺望,使平凡的场面呈现出宁静之美。他的乡土风景作品还有《塔楼河景》《多德雷赫特附近》《斯海弗宁恩附近的海滩》等。

雅各布·凡·雷斯达尔是荷兰17世纪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他出生于哈勒姆,一生创作了多幅关于哈勒姆周边地区的乡村风景画。他的风景画大多取材于平原、乡村及海洋等地区的荷兰景色,描绘了河流、牧场、森林、田野等,善于捕捉大自然微妙的变化,且偏爱用较低的地平线表现画面的深远,突出一望无垠的空间感。《哈勒姆麦田》《纳尔登景观》《哈勒姆漂白场景观》《在须德海附近通过玉米田的道路》《从奥弗芬的山丘望向哈勒姆》等作品都是以全景式描绘荷兰乡村风光的作品。

梅因德尔特·霍贝码是雅各布·凡·雷斯达尔的学生,深受他老师的影响。但他的风景更像是一首宁静、幽雅的田园牧歌。他的作品多取材于乡村道路、农舍及池塘树林等,展示了荷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充满了乡土气息,对后来的巴比松画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梅因德尔特·霍贝玛的作品拘泥于细节的描绘,缺乏雅各布·凡·雷斯达尔捕捉大自然宏伟壮观的能力[9]。他最著名的作品《米德尔哈尼斯乡间路》描绘的是一处极为普通的乡间景色:画面前景是车马进入乡村经常经过的泥泞小路,小路上又有农民与家犬经过,小路两旁排列着细而高的树木,树木参差错落。树木与乡间小道创造出精准的透视效果,将观众的视线引向地平线的尽头。整个画面就像是平凡乡间生活的某个时刻。梅因德尔特·霍贝玛一生的作品大多以阿姆斯特丹的乡村为主题,这里每一个普通宁静的日子都是他心中最美、最爱的家乡。他的乡土作品还有《村口》《阳光下的农场》《水磨》《哈勒姆树林风景》等。

除了上述画家,还有一些荷兰的画家会有一些乡土作品,如阿尔伯特·库普。他是以画荷兰风景为主的风景画家,其作品是他对荷兰风景细致观察及深切关注的产物,代表作品有《多德雷赫特的远景:挤牛奶女工和四头奶牛及其他人物》《牧羊人和羊群,雷嫩附近的风景》等。此外,尼可拉斯·贝甄的《冬日的城垣》也是一幅关于乡土的作品,他经常为雅各布·凡·雷斯达尔和梅因德尔特·霍贝玛的作品补绘人物;亨得利克·阿卫坎的风景画常作全景式的构图,如同传统的老彼得·勃鲁盖尔,多绘冬日景色,有《冰上的冬景》《溜冰者》;鲍里斯·波特专门画带有动物的风景,再现了牧场风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代表作有《公牛》《牧场》《四头牛》;扬·凡·德·卡佩勒的《冬景》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10]。

四、18世纪的英国绘画

继荷兰之后,18世纪英国的乡土风景油画也逐渐发展起来。理查德·威尔逊是英国绘画史上第一位具有创造性的风景画家。他早年游历意大利,受到克劳德·洛兰和普桑的影响,将意大利古典主义绘画技法带到英国,形成了具有英国式的阿卡迪亚风格,启发了后来的风景画家,被称为“英国风景画之父”。他的作品大多以意大利风景和英国乡村、庄园和他的家乡威尔士风光为对象。例如,作品《阿尼亚诺湖与远处的维苏威火山》《茅达区山谷》《杰姆斯公园的荒野景观》等都表现了理查德·威尔逊对英国乡村风景的热爱和独特艺术风格。

托马斯·庚斯博罗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肖像画家和风景画家,作为最早描绘英国乡村风景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被看作是高度英国化的法国洛可可风景。作品《安德鲁斯夫妇像》中,主人公被安排在左侧,大片的麦田和远处的树林及天空的云彩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比例。这种大面积对风景的描绘也展现了托马斯·庚斯博罗对英国乡村风景的热爱。他的乡土风景作品还有《萨福克风景》《市场购物车》《康纳德村的景观》等。

除了上述二位画家,在18世纪中期,亚瑟·戴维斯是乡村社交绘画最多产的大师,其创作对象来自兰开夏郡乡村老旧世界的地主们。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朴素而拘谨,很少具有都市意味,乡土气息较浓,他的代表作品有《伯恩顿大厅的乔治爵士和斯特里克兰夫人》。另一位风俗画家乔治·斯塔布斯,以一丝不苟的方式来描绘乡村生活,但他精心缜密描绘的农场生活对同代人而言不太具有吸引力,其代表作有《收割者》。画家乔治·莫兰靠仿制荷兰风景画而踏上绘画道路,至18世纪90年代因创作乡村景象而出名。他的乡村场景成功的部分原因在于它们表明了一种当时人们对不被现代性所束缚的、更为粗犷的生活方式的坚守,代表作品为《早晨:准备去集市的小贩们》[11]。

五、结束语

在17—18世纪,各国美术的发展状况皆不相同。在意大利与法国,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并行,风俗画也在发展着,出现了少部分的乡土绘画。荷兰于17世纪经历了艺术辉煌时期并未在18世纪得到延续。英国在18世纪初自威廉·贺加斯开始,进入了美术的黄金时代,出现了部分具有乡土气息的作品。而乡土油画的发展,以荷兰17世纪的绘画成就最高。如果说16世纪后期的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是乡土油画的萌芽,那么17世纪荷兰的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出现则是乡土油画的真正形成。特别是雅各布·凡·雷斯达尔、梅因德尔特·霍贝玛的作品反映了17世纪荷兰乡村的真实风景,展现了荷兰农村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为乡土风景画的正式确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光龙.欧洲油画风景研究(1477-1926)[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22.

[2][意]阿德里安娜·奥古斯蒂,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M].白旸,桑巍,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22.

[3][美]弗雷德·S·克莱纳.加德纳艺术史[M].李建群,等,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

[4][意]罗莎·乔治.图解欧洲艺术史.17世纪[M].刘勇军,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5][意]比安卡·贝拉尔迪内利.十七世纪的意大利艺术[M].张倩,刘尧,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3.

[6]甘苏庆.西方油画600年,16、17世纪欧洲油画艺术Ⅱ[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

[7]罗宾逊,熊恺.共享的价值:过去和现在——17世纪荷兰美术市场的启示[J].世界美术,1993,(03):39-42.

[8][英]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9]甘苏庆.西方油画600年,17、18世纪欧洲油画艺术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

[10]李春.欧洲17世纪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1][英]威廉·沃恩.英国美术的黄金时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畅轩博(1996-),男,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西方画研究。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9:10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艺术启蒙(2021年5期)2021-08-03 02:12:19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艺术品鉴(2020年3期)2020-07-25 01:54:08
新法律现实主义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6:32
向古典主义致敬
商界·时尚(2017年12期)2018-01-02 16:57:07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
古典主义绘画技巧对中国现当代绘画的影响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1
中西古典主义绘画构图艺术比较研究——以《鹊华秋色图》和《掠夺萨宾妇女》为例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0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