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艺术中意境表现手法的运用

2024-12-17 00:00:00尹建飞
艺术大观 2024年31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中国画

摘要:在我国绘画体系中,中国画属于具有特殊性与价值性的绘画方式,其独特的笔墨技法,能够营造出别样的意境与独特的美感,可以通过写意绘画的方式,打造形神兼备的优美画卷,从而实现艺术创作者情感与思想的精准传达。中国画是我国多年来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传统思维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了揭示意境表现手法的正确运用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并结合部分经典中国画艺术作品,阐述了意境表现手法在中国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旨在突出中国画艺术创作时的艺术表现效果,为我国国画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意境表现;中国画;艺术创作

中国画的意境是指作者将自身情感与想法融入画中景物,通过细致传神的描绘,激发观赏者的思想启迪及精神感悟。在对美景或其他意象的诠释中,观赏者能够深刻领悟艺术创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创作意图[1]。中国画艺术作品的意境表现效果是衡量创作者艺术创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中国画艺术历经多年发展后,各流派思想频繁变化,并且各种文学作品思想体系不断诞生与完善,促进了中国画意境表现手法的改变,使意境的内涵层次更加丰富与饱满。为了突出中国画作品的艺术特色,有必要对中国画意境表现手法展开分析,进而准确把握意境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融合方法,从而提高中国画的艺术价值。

一、中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

(一)基于线条勾勒的意境表现手法

通过巧妙运用线条进行物象的勾勒与细节处理,可以增强画作的空间美感,能为观赏者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其深入的思考与无穷的遐想。中国画创作时,毛笔是主要的绘画工具,毛笔规格不同时,形成的线条不一,因而绘画者常会根据毛笔各部位粗细度的不同而用于不同类型的线条绘制。往往在勾勒轮廓时会使用细毛笔,而在着色时则采用更加饱满的粗毛笔,如此可使画作的呈现更加精细。通过此种方式,能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可以突出景物的鲜明特色,还能打造出古朴典雅的意境。同时,一些绘画力度掌控力良好的绘画者,在中国画创作时也可全程应用一支笔完成,其可通过力度调整改变线条粗细与轻重,从而创作出具有画面协调、统一特点的写生画,运用此方法可以增强画作整体的美感度,营造具有梦幻感的绘画意境。

(二)基于水墨技巧的意境表现手法

中国画在晚唐时期以绢布作为画布,当时常以简单的线条、刚劲的层次表现画之意境,进入晚唐后期之后,画风逐步从刚劲有力向阴柔无骨的方向转变。自发展到元朝之后,纸张成为中国画的新载体,创作时,逐步诞生了水墨、彩墨两种绘画形式,但二者的基本原料均为水与墨。创作者在绘制中国画作品时,往往在画作基础色调确定后,再利用其他色彩对细节进行突出,在水墨及彩墨的结合运用下,打造出浓淡相间、深浅不一的绘画形态,以此增强中国画画面的朦胧感与模糊感,以此形成虚实相合的意识,并为观赏者带来无穷的想象。发展至宋代,水墨画进入了高峰发展时期,此时创作者会对绘画事物进行长时间的细致观察,直至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根据形成的影像进行构图与绘画,但是其在绘画的过程中,会在墨彩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创作手法,从而使画作的意境更加深远。

(三)基于元素构图的意境表现手法

绘制中国山水画时,一些创作者常常会在笔墨技术运用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划分展示笔墨的浓淡变化,进而突出画作的意境,在虚与实结合运用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了留白技巧,主要是通过黑白两色的融合与变化,以及空间布局的恰当调整,营造深远、高雅的意境[2]。通过适当的留白,可使画面布局不显得那么拥挤,并可为观赏者留出无限的遐想空间,从而使中国山水画具备更为独特的艺术内涵。同时,中国画创作时还会采用特定构图法,即采用矩形构图、由字构图或是之字构图法,可使画面的意境表现更加丰富,使之呈现出或曲折、或流畅、或有序的美感,进而使中国画具备更加突出的艺术价值与艺术魅力。

二、中国画艺术中意境表现手法的运用

意境是中国画本质所在,突出意境美,可赋予中国画灵魂。为此,在中国画绘作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艺术意境表现手法,以此营造不同的意境效果。艺术意境创造的过程中,要注重线条、墨彩以及构图等基础意境表现手法的巧用与妙用,并且需要精巧构思与注入情感,使绘画作品的艺术意境得到升华,从而真正展现出中国画艺术作品的价值与魅力。

(一)巧用线条,实现线形统一

线条是中国画绘制时的常用表现方法。由于我国古代绘画采用的是相对传统的绘画形式,往往较为注重突出绘画内容的庄重感与严肃感,因而创作者对线条的运用极为重视,直至今日,在中国画艺术意境营造时,仍常会采用线条的巧妙排布,通过灵活多变的线条,使绘画内容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从而展示创作者的哲学思想。如明代中国山水画代表作品《青绿山水图》,便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精巧的笔触、明快的色彩,打造出了一幅充满超然意境的山水画作。创作者采用遒劲有力的墨线对山峦、青松等景物的外部轮廓进行勾勒,增强了画面的流畅性,同时采用浓丽的青绿色彩,平涂或渲染轮廓内部,强化了内外两个部分的对比度,创建了更加立体且富有层次的画面。画中多个山峦相互交叠,分布着参差不一的林木、青翠欲滴的青草,并且山脚下还有平静的湖面,营造了深邃、悠远的意境,观赏者仿若亲临山水之间,使大自然的壮阔、秀美,跃然纸上。又如《八十七神仙卷》中,以八十七位神仙的列队作为绘画主体,创作者采用纯熟的线条对各位神仙的形神特征进行了生动描绘,线条既苍劲有力又圆润饱满,笔墨运用洒脱灵活,使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宏伟壮丽,极具韵律感与生命力。人物线条不仅具有动态感,还带有极强的节奏感,打造了生动、传神的人物体态,既描绘了仙姿卓越的仙女形象,也塑造了虬须云鬓的天王形象,描绘了一幅天衣轻舞、自然风动的优美画卷。

(二)活用色彩,打造浓墨重彩

浓墨重彩是中国画绘制中的一种常见方法,通常运用于水墨山水画的创作,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3]。在浓墨的渲染下,绘画作品更显厚重与深沉,而重彩则可突出画面的艳丽与多彩。在墨色与色彩结合运用的基础上,画面的层次感更加突出,画面将更有立体感与生动性,可使观赏者加强对传统绘画的认知,从而突出画作的独特意境。浓墨重彩除了可使画面的形式美更加突出以外,还能打造具有层次感的画面意识。通过浓墨及重彩的相互交织,可以创建一个真实、超然的自然之境,可赋予画中所有人物、景色以生命,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川、河流,均鲜活起来,仿佛在阐述自己的故事,成为寄托创作者情感及思想的载体。观赏者在欣赏画作时,可以体会到画作的深远或广阔意境,进而使之心灵受到震撼,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利用浓墨重彩绘制中国画时,创作者还会将自身的文化修养、审美追求融入其中,向观赏者传达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识,可在文化与情感的交融下,打造更加丰富、深刻的意境。例如《文成公主》这幅中国画作品,在刻画时便采用了浓墨重彩的绘制技巧,利用丰富的色彩、厚重的笔墨打造了表情淡然但面容丰满的公主形象,突出了公主气质的高贵与典雅,同时传达出了文成公主远嫁时情感的复杂性,以画面之华美衬托了哀怨之意境,观赏者可以体会到当时文成公主对故土的不舍与思念之情,同时,也可还原历史事件,使观赏者正确把握该时代的社会风貌以及文化底蕴。

(三)善于留白,突出虚实结合

虚与实具有对称性,模糊的图像、适当的留白,可以突出画面的虚空感,而突出的图像、清晰的轮廓以及厚重的色彩,则能增强画面的真实性。画面中同时存在这两种绘画技法,则为虚实相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虚是创作者以意识形态层面抽象得到的内容,只能通过意会感受其内涵,而实则是指通过视觉可以直接观赏的景物,无需体会便可看到全貌。绘制中国山水花鸟画时,通常会采用虚与实相结合的绘画技法。即通过不着笔墨表现空灵之境,而采用松散的笔墨、轻盈的笔触描绘稀疏与明亮的景物,而不是对所有景物做细致描绘处理,否则将会削弱画作的气韵之感,也并非整幅画全部采用虚画法,这样会呈现过于虚幻之态,使画出的作品无法体现中国画的精髓。中国画的用笔细节注重虚实结合、疏密得当,同时运用精画与粗绘两种画法,以紧密营造深远、以稀疏突出自然,进而在巧妙构思下,呈现虚实相合的意境[4]。中国画绘制时,常会采取适当留白的技法,通过留白表现空洞的意境。但不恰当的留白,会削弱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意境呈现效果,会降低画作的品质。而合理的留白,则能使画作意境得到升华,使之艺术内涵更加突出,并能激发观赏者的自主想象,使之深度思考画面内容,进而体会中国画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如《秋风淡淡水悠悠》画作中,在描绘远处的河流以及近处草丛间的水洼时,皆采用了留白技法,除水面外,天空也未着墨彩,突出了主体景物的形象,在恰当留白的基础上,使画作的空间感更加突出,为观赏者自由遐想、体会境外之情留有充足的空间,充分展现了画面虚绘与实绘的作用。

(四)精巧构思,做到动中有静

中国画的意境营造中,动静相合不可或缺,这是中国画意境表现手法的基础与重要形式。创作者需要在意境营造时,注意构思的精巧性,通过动态、静态不同艺术形象的塑造,创建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和谐画面,从而使观赏者在观赏作品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动静相合是一种呈现创作者心中想法、利用画笔精准诠释其精神内涵的意境表现手法。例如,清代的中国画《荷花图》,创作者在绘画时不仅仅采用一种形态来展现荷花之美,而且在盛开荷花的基础上,又绘制了三朵不同开放状态的荷花,小小的花骨朵整体颜色无明显变化,体形也相对较小,而略微开放的花骨朵,则呈现出上粉下白的颜色变化,并且花骨朵的体积明显变大变长,临近盛开的荷花,花瓣尖部颜色基本不变,但下部颜色更淡,并描绘了多个相互包裹但有开放之势的花瓣,通过这四朵荷花的绘制,完整展现了荷花的开放过程,但细看每一朵荷花,又都处于静态中。除了荷花的变化体现的动态美外,荷花下方跳跃的鱼儿、坠落的花瓣,均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使整幅画呈现出了动静相合、自然灵动的气息。又如明代中国画作品《高山隐士图》描绘的是雨雾场景,此画利用水墨色彩的对比变化展现了似真似幻的云中雾雨景象,创作者运用精细的笔触、多变的水墨色彩,描绘了一幅充满想象且具有诗意的山中景象,在山川与河流相映衬的背景下,一名隐士独坐于高山之上,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棵枝丫随意伸展的枯树,通过流水的动与隐士及枯树的静,打造了一个动静相和、和谐唯美的自然画卷。

(五)注入情感,做到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在中国画艺术创作时较为常用,此种绘画技巧能够表现绘画作品的深邃之感,并能增强其独特性。情景的交融,除了会使中国画作品更具有形式美外,还可在景物与情感的有机融合下,使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与思想充分表达出来,并能展现其审美的修养与追求。中国画创作者往往会对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精心描绘各个景物的细节,可在画作上呈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山川或花鸟形象,以增强景物的神韵、突出景物的生命力,既会赋予这些景物独特的美感,也可将创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传达给观赏者。采用情景交融绘画方法,创作者会在精心描绘景物以及巧妙设计构图的过程中,实现寓情于景、借景抒情[5]。情与景的相互交融,不仅能突出画面的形式美,还能打造一个超然的意境,并突破时空的限制,激发观赏者与创作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提升中国画的魅力与价值。例如《小桥流水人家》采用了独特的选景方式,画面布局也极为精巧与严密,创作者采用水墨线条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的宁静山村,潺潺的流水与寥落分布的农家相映衬,袅袅的炊烟给人以祥和、平静之感,使画作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突出了温暖、思念的情感基调。小桥、流水是创作者心中对家的独特记忆,是家乡之美、之静的重要体现,通过描绘这些景物,展现了创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在外漂泊的观赏者看到此幅画,便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故乡,联想到故乡的家人与朋友,从而使这幅风景画具备震撼人心的独特魅力。

三、结束语

对于中国画而言,其艺术魅力的展现,以意境营造作为主要途径,同时在意境表现的同时,也可以展现出绘画作品的审美思想。中国画艺术中的意境主要通过水墨技巧、线条勾勒、元素构图几个元素进行展现,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巧用线条,实现线与形的和谐统一,合理运用墨彩,做到动态与静态的巧妙相融,并善于运用留白技法,突出画面的虚实结合,通过巧用色彩,打造浓墨重彩的画面景象,以彰显创作情感及文化内涵。最后,还需要把握好情感的注入,做到寓情于景、借景言情,实现创作者思想精神向观赏者的有效传达,从而在多种意境表现手法的合理运用下,营造出深邃、悠远、和谐、空洞、广阔、孤寂、思念等不同意境,以此充分展现出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菲羽.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初探[J].明日风尚,2022,(24):84-87.

[2]徐丽娜.关于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的研究[J].艺术品鉴,2022,(20):125-128.

[3]陈海艳.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及具体运用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7):106-108.

[4]朱亚楠.探析国画艺术中意境表现手法的变迁[J].美与时代(中),2020,(08):30-31.

[5]陈瀛.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分析[J].艺术品鉴,2019,(32):36-37.

作者简介:尹建飞(1998-),男,河北沧州人,硕士在读,从事中国画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中国画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6:34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36
中国画
华夏文化(2021年3期)2021-11-04 04:46:34
中国画的终结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0:56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8
《远方》中国画
吐鲁番(2019年3期)2020-01-01 07:42:04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6
丰富艺术创作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