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明:比结婚还要愉悦

2024-12-17 00:00:00吉普赛
南方人物周刊 2024年35期

费明(1954-2024),北京编剧

编剧费明是戏痴。“当钟声响起、大幕拉开,台上演的是你的戏,这种感觉比自己结婚还要愉悦。”费明读小学时就被称为“小作家”,15 岁他由北京前往黑龙江建设兵团从事生产劳动,也正是在北大荒,他开始戏剧创作。

费明并非出身科班,要进入当时的文艺圈并不容易。回到北京后他在环卫局做清洁工,每天与笤帚和垃圾车相处,却仍然怀抱创作的梦想。他考过很多剧团,可惜无一及第,直到1986年他以清洁工生活为题材写出《初恋时,我妈不懂爱情》,才算入了行。当时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看到剧本后,将剧作搬上了话剧舞台,仅四个小时就卖光了八场戏的门票。费明一战成名,1990 年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正式成为了一名编剧。

在电影、电视剧、话剧方兴未艾的年代,费明站在了时代浪尖。1994 年他写完剧本《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一时没找到投资,便在北京招待所开了间房,上贴“《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摄制组”,没几天,果然有投资自己找上了门。

费明脑子活络,也赶上了好时候,21世纪初,他写出了现象级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三个性格迥异的小孩,两个中年离异的男女,一个鸡飞狗跳的重组家庭,《家有儿女》不仅探讨了家庭内部的亲密关系,也探讨了青少年的教育、成长议题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过程。电视剧获奖无数,是90后一代年轻人的童年回忆,也是费明里程碑式的作品。

情景喜剧在 2010 年以后逐渐式微,费明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将创作重心转移到了话剧领域。在不同的采访中,费明都提到了《哥本哈根》与《安魂曲》对他的影响。“我意识到人类的话剧竟然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我决定要把中国的一些事情写出来。”

为了捕捉当下最新鲜最活跃的话题,费明搬到了北漂年轻人聚居的地方,可惜此时他已经年近六十,身体不好,患上了糖尿病。2019年费明搬到养老院,朋友去看他,他还在念叨要写关于养老院的剧本,因为那里的生活与以往截然不同。“我还有很多故事想讲,很多梦想没有实现。”费明心里藏着十多个未完成的剧本构思,在医院的最后岁月,主治医生都愿意到他的病房去,因为他总能讲出一些有趣的事。

2024 年 10 月 27 日,费明与世长辞,终年70岁。编剧汪海林在微博上公布了这一消息,他称费明是一个永远天真的人,“祝他在作品中永生”,编剧宋方金则将费明写过的作品写成了一副挽联:“老爸开门家有儿女,良宵涮羊肉;灵魂厨房高朋满座,约定好不分手。”费明一生未婚,他找到了比结婚还要愉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