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身上的头衔很多。至于他到底写了什么好文章,出版了哪些大著作,几乎没人说得上来,但不论大会发言,还是小聚聊天,他都能让上下左右男女老少齐声叫好,讲话已停而掌声不断。你要问鼓掌人好在何处,没人说得上来。尽管他没有吐出高论,也没有说出金句,甚至没有留下歪理,可无人不称道他“圆融通透”。
正是这“圆融通透”,让他上下通吃;正是这“圆融通透”,让他左右逢源;也正是这“圆融通透”,各级领导都喜欢请他去“提意见”。
上午,校办主任专程送来大会请柬,并告校长的特意叮嘱:请他务必出席。会议主题是给学校领导“找问题”“提意见”。
每次领导为此邀请,他心里虽喜不自胜,脸上却都云淡风轻,在妻子面前更表现得不胜其烦:“哎,校长又请我‘找问题’‘提意见’!”妻子安慰道:“这是领导对你的重视,说明你举足轻重。认真捋捋领导的问题,千万别辜负了校长的期望。”“自己有哪些问题,他们比你我都清楚,哪用得着我来捋?说你笨,还不信!”妻子一脸茫然:“难不成你次次只提假问题?你写文章也回避真问题吗?”“唠叨完没有?”
第二天会上,教授声色俱厉地指出校长的问题,校长像啄米鸡似的连连点头。教授是那样仗义执言,校长是那样虚怀若谷!大会结束时,与会者把由衷的敬意和热烈的掌声同时送给了校长和教授。他们两人的手握得很紧,心贴得更近……
(摘自《读书》)
大约20年前,我在某城市读大学,大一放暑假,舅舅开车来学校接我回家。我考上的学校并不理想,心中充满了懊恼。一上车我就对舅舅吐槽学校的各种不好。舅舅静静地听着,等我抱怨完了,他说:“你知道为什么汽车的后视镜那么小,而前面的挡风玻璃那么大吗?是为了告诉驾车人,不能总盯着后视镜,要多朝前方看!”
这个解释如一道强光,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仿佛在告诉我,车尾的风景一去不复返,唯有一路向前,才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尚九华《后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