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岩石——岩牡丹

2024-12-15 00:00:00张旭兑宝峰刘红雨
花卉·上半月 2024年12期

岩牡丹简称“牡丹”,是对仙人掌科岩牡丹属多肉植物的总称,其生长缓慢,形态自然古朴,似岩石而又有生命,是典型的拟态植物,有“活着的岩石”之美誉。

岩牡丹属(Ariocarpus)植物分布于墨西哥与美国交界的奇瓦瓦沙漠,生长在海拔500米~1500米的灌木林下,气候特点是炎热干旱、阳光强烈,地表多为砾岩和风化岩地区。植株具粗大的肉质根,并伸入岩石缝隙中,地面仅露出扁平的莲座状肉质茎,其颜色与质感也与周围的岩石相似,呈灰绿色或黄褐色。花单生,钟状或漏斗状,有红、粉、白、黄、紫等颜色,花期和花朵的大小因种而异,通常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如此昼开夜闭,可持续5~7天。果实棍棒状,白色或粉红色,种子暗黑色。主要有岩牡丹(A.retusus)、三角牡丹(A.trigonus)、龟甲牡丹(A.fissuratus)、龙角牡丹(A.scaphirostris)、龙舌兰牡丹(A.agavoides)、黑牡丹(A.kotschoubeyanus)等种,此外还有一些亚种、变种,像岩牡丹的变种和园艺种有玉牡丹、雅牡丹、花牡丹等,三角牡丹的变种有龙角牡丹,黑牡丹的变种为姬牡丹,龟甲牡丹的变种有欣顿牡丹、勃氏牡丹,而每种岩牡丹又有缀化、斑锦变异品种以及园艺种。

栽培管理

岩牡丹喜温暖干燥和充足的阳光的环境,稍耐寒,耐干旱和半阴,忌阴冷潮湿和强光高温干燥。适宜在昼夜温差较大和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春季、初夏和秋季是植株的生长旺季,可放在光照充足处养护,如果光照不足、湿度过高不仅会造成植株徒长、株型松散,而且还容易受到螨虫或者介壳虫的危害。而在阳光充足环境中生长的植株株型扁平紧凑,质地紧实,不易感染病虫害。平时浇水掌握“潮而不湿,干而不燥”的原则,不要经常向植株喷水,以避免有水聚集在生长点附近,导致植株腐烂。因其生长缓慢,不需要太多的养分,故而施肥不必太勤,一般是将缓释性颗粒肥料掺入土中或放在盆土表面,释放养分,供植株吸收,苗期也可施一些淡薄的水溶肥。夏季高温时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完全停滞,应适当遮阴,避免烈日暴晒,对于长势弱的植株必须遮光,以防被强烈的阳光灼伤。越冬温度宜保持在0℃以上,对于成株可完全断水,苗期及半成株的岩牡丹应保持5℃以上,并严格控制浇水,使植株休眠。

播种苗前2~3年或更久进行第一次翻盆,一般在春季进行,若遇到根部腐烂或其他特殊情况,可随时翻盆。因其有着粗大的肉质根,最好用较深的盆器栽种,并在盆底垫上瓦片、碎石等材料,以利于排水,换盆时去掉弱根、烂根,勿伤粗大的主根,并晾一段时间再上盆,最好用半干土栽种,栽后暂不要浇水,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避免伤口感染造成腐烂。盆土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通透性,并有一定肥力,富含微量元素和钙质的颗粒土,目前多用赤玉土、轻石或其他颗粒材料,掺少许的草炭土等有机质(苗期有机质可多一些,成株一定要少),并加入微量的脱脂骨粉或过磷酸钙等钙质肥料,最后在盆面铺上一层风化岩、砾石等颗粒材料作为“化妆石”,以使盆面自然整洁。

岩牡丹应该定期预防由真菌感染引发的炭疽、赤腐、猝倒、茎基腐等病害。秋冬季节低温潮湿环境,应进行摘花疏蕾,以免消耗过多的养分。并注意喷洒农用链霉素防治白粉病、腐病的发生。虫害主要有因高温干燥引起的红蜘蛛、二斑叶螨(白蜘蛛)危害,以及春夏之交的各种介壳虫爆发,应注意防治。

繁殖技术

播种 在每年的5~6月份进行(若有完善的人工气候环境措施,全年都可进行),新鲜种子(指果实成熟采摘后干燥存放45~90天的种子)播后2~3天发芽,陈旧种子出苗时间参差不齐,同一时间播种的同一种类快的话2周左右即可出苗,慢时则到翌年才能发芽,出苗率也大打折扣。播种繁殖的实生苗用矿物基质栽培通常具肥大的萝卜状肉质根(俗称“萝卜根”),株型更加美观,但生长极为缓慢,需要数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成型。用草炭土,椰糠等有机基质栽培的植株通常块根发育不大,地表的莲座状肉质茎也会松散。

嫁接 砧木可选择三棱箭、五棱阁、袖浦柱、龙神柱、草球、金琥、朝雾阁、青叶团扇以及其他习性强健,与岩牡丹有着较强亲和力的仙人掌科植物,在生长季节以平接的方法进行。嫁接的植株通常生长很快,能够提前开花,为了避免砧木老化,影响植株株型和观赏性。可在植株生长到合适的大小时,从砧木上取下,进行扦插(俗称“落地”),使之长出自己的根系。

近年来,有人发明了侧接法(带根嫁接),砧木选择青叶团扇等茎干较细的仙人掌科植物,嫁接时少切根,如果主根上有稍粗的侧根,可在侧根上嫁接。等长到合适的大小时从砧木上取下扦插。此法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萝卜根”,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嫁接的不足。

扦插 主要用于嫁接植株的“落地”以及实生植株烂根时的抢救。嫁接植株常有与母本连接部分非常脆弱的侧芽萌发,可将其平切下来进行扦插。一般在生长季节进行,对于嫁接的植株,在从砧木上切取时,一定要将球体内残余的砧木清理干净;无论什么方法扦插,都要在伤口处涂抹多菌灵等杀菌药物,然后放在通风处晾,晾的具体时间可根据伤口大小确定,伤口小的可晾7~10天,大者可晾30~50天乃至更久,直至伤口处有根点长出后再上盆。上盆后保持介质稍有潮气,以利于生根。

此外,还可切取疣突扦插(由于不少岩牡丹的疣突形似叶子,故常被爱好者称为“叶”,因此这种嫁接方法也俗称“叶插”)。最近,还有台湾的园艺家,以生长速度较快的岩牡丹的“萝卜根”为砧木,以斑锦变异品种的苗为接穗进行嫁接繁殖,俗称“根接”。